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柳宗元贬任永州司马期间 ,一次送别他的同乡好友薛存义 ,“载肉于俎 ,崇酒于觞 ,追而送之江之浒” ,极尽依依深情 ,并为之挥毫赠序。序不长 ,其文曰 :“凡吏于土者 ,若知其职乎 ?盖民之役 ,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 ,出其什一佣乎吏 ,使司平于我也。今受其直怠其事者 ,天下皆然。岂唯怠之 ,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 ,受其直 ,怠若事 ,又盗若货器 ,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 ,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 ,何哉 ?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 ,如吾民何 ?有达于理者 ,得不恐而畏乎 !”(文见《柳宗元集》第二十三卷)这段赠言的大…  相似文献   

2.
“能者上,庸者下”是近来一个很时兴的说法.庸人、庸才当然是有的,这种人占据了重要岗位,误国、误民、害己,让他们下来当然无可非议.但若不加分析地把“庸”与“下”等同起来,以为凡“下”者必“庸”,那就大谬不然了.“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是用人的一个原则.陆赞说得好:“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  相似文献   

3.
[原文]郑人游于乡校(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日:“毁乡校,何如?”子产日:“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咸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相似文献   

4.
解题 据王锜《寓圃杂记》所记: 吴人爱以脂麻(按,即芝麻)点茶,鬻者必以纸裹而授。有一鬻家藏旧书数卷,旋摘为用,市人得其所授,积至数叶视之,乃《通鉴》也。其人取以熟读,每对人必谈及。或扣其蕴,则实告曰:“我得之脂麻纸上,仅此而已,余非所知也。”故曰“脂麻通鉴”。  相似文献   

5.
我们中国人有一种“求全”病,选美要凑够“十美图”,吃药要吃“十全大补丸,就连各地的人文景观也要凑成“八景”、“十景”之类.用这种思想对待人才,必然会演出一幕从求全责备开始,以摧残人才告终的悲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墨子》),“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疵”(《吕氏春秋》),“若指瑕掩善,则朝无可用之人;苟随器任援,则世无可弃之士”(司马光语).美国经济管理大师彼  相似文献   

6.
三国时的曹操、诸葛亮,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但两人之间的差异很大。俗谚说:“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俗谚的这种概括,可能大多来自小说《三国演义》。然而考诸正史《三国志》,两人的“脾气”不同之处的确甚多,用人的标准和方法,就是其中之一。 曹操选人,重才不重德。公开发令说:“若必廉士而后用,则齐桓何以霸世?”所以,对“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  相似文献   

7.
“吃不死人就行”李俭民以食为天。世上谁也离不开,人间之烟火。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食”的种类不断增加,“食”的质量不断提高,“食”的形式不断翻新。若同十几年前相比,在咱中华大地,这“食”的状况发生了多大变化!真是令世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8.
最近看到某单位一份总结材料 ,文中曰 :“今年以来 ,我单位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 ,努力加强党支部建设……” ,云云。猛一看 ,该单位政治觉悟确实高 ,形势跟得紧。但细想一下 ,又觉得不对头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不过是最近的事情 ,该单位“今年以来”就贯彻了 ,岂不是咄咄怪事?在我们的新闻媒体上、机关的公文里 ,类似的现象可说是司空见惯。不管上面有什么政治活动 ,有些人都能及时地应对 ,并能找到现成的东西往上靠。前几年“南巡谈话”在文章中引用颇为时髦 ,现在则言必谈“三讲”、“三个代表” ,尽…  相似文献   

9.
我国有一条成语叫“过犹不及”,说的是凡事做得“过度”了,就跟做得不够(“不及”)一样,都是不好的。此话颇有道理,但我以为需要根据新经验予以修正:“过度”的危害甚于“不及”;人犯错误,往往失之于“过度”。实践证明,任何事物都只有处于一定的数量界限之内,才能保持其质的相对稳定性。这种界限用哲学术语表达,就叫“度”。“度”表现为规定某物之所以成为某物的一定的上限和下限。超过“上限”曰“过度”;低于“下限”曰“不及”。过度与不及,都会导致事物发生质变。二者都是人的活动的结果或表现。纯自然发生的过程无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的,一般已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但伦理学说对道德教化的一些规律性认识,具有普遍的意义,对当前包括行政道德建设在内,与行政职能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民贫则背善”“民富乃可教”的启示 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要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前提。中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富民是道德教化的基础。颜渊认为,“鸟穷则啄”,“人穷则诈”。①孔子在回答学生冉有问“既富矣,又何加焉”的问题时,就说应“教之”。②《管子·牧民》则明确指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王充吸取了《文子·上礼》中关于“有余则让,不足则争”的思想,进一步认识到“让生于有余,争起于不足。谷足食多,礼义之心生;礼丰义重,平安之基立矣。故饥岁之春,不食于亲戚;穰岁(食丰收)之秋,召集四邻。不食亲戚,恶行也;召及四邻,善义也。为善恶之行,不在人质性,在于岁之饥穰。由此言之,礼义之行,在谷足  相似文献   

11.
雷颐 《瞭望》1992,(10)
自清初康熙皇帝断言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西学“源出自中国,传及于极西”(《康熙政要》卷十八)后,几百年来“西学源于中学”说便一直薪传不绝,近代以来,更是蔚为大观。有趣的是,近代各不相同的政治、思想流派,却居然都宣扬“西学源于中学”,以为自己的主张服务。公认的早期改革者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申明:“诸夷晚出,何尝不窃我绪余”。洋务首领、俗称“鬼子六”的恭亲王奕诉,则以此说反驳顽固派的责难:“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目为东来法”,“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陈炽甚至大胆断定当秦汉中国大乱之际“必有  相似文献   

12.
鲁莽 《瞭望》1991,(32)
我一直以为,儒道两家,实在是很接近的,有时甚至就是一回事。比如道家是讲究无为而治的,而“无为而治”这句话,却出自《论语》;又比如,老子很欣赏“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韬光养晦之术,而孔夫子也对“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17,(2)
<正>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故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荀子·议兵》【释义】敬:恭敬谨慎。慢:怠慢,疏忽。若重视所做的事情就能取得成功,若是漫不经心,必将导致失败。谨慎胜过怠慢就吉利,怠慢胜过谨慎就失败,计谋超过欲望就顺利,欲望超过计谋就凶险。【作者简介】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17,(2)
<正>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故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荀子·议兵》【释义】敬:恭敬谨慎。慢:怠慢,疏忽。若重视所做的事情就能取得成功,若是漫不经心,必将导致失败。谨慎胜过怠慢就吉利,怠慢胜过谨慎就失败,计谋超过欲望就顺利,欲望超过计谋就凶险。【作者简介】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  相似文献   

15.
也说小草     
《小草》这首歌,差不多人人会唱。“……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让人甘于“默默”,甘于“从众”,甘于做“无名英雄”。 细想起来,这歌词确是合乎“古意”的。正面的说法:“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反面的说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俗语说得更明  相似文献   

16.
宋周 《民主》2005,(3):27-29
他曾经是一位茫然无助的下岗职工。如今,他是临湘市最大零售商业企业的总经理。走进他经营的临湘富食村超市的营业大厅,由共青团中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等单位颁发的“青年文明号”、“光彩之星”、“湖南省市级再就业先进企业”、“湖南省放心酒工程示范店”四块金光闪闪的匾额熠熠生辉,仿佛一张张微笑的脸庞,告诉每一个光顾富食村超市的顾客,这里购买的商品绝对值得信赖,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17,(11)
正【养生之道】服气,也称食气、行气、练气,陶弘景将《服气疗病》作为篇名,目的是要说明服气可以疗病,进而延年益寿。他引用《服气经》的话说:“道者,气也。保气则得道,得道则长存。”《服气疗病》提到的服气方法有以下几种:1.“常以鼻纳气,含而漱满,舌料唇齿,咽之,一日一夜得千咽甚佳。”这是一种吐纳与咽津相结合的服气法。服气时,宜少食,以防气逆,百脉闭。“百脉闭则气不行,气不行则生病。”2.“闭气纳息,从平旦至日中,乃跪坐,拭目,摩方法三:服气疗病法  相似文献   

18.
有人告诉我,北京西城民革区工委组织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这与新任付主委朱昆年的努力分不开。“朱昆年?这名字很耳熟。”“真笨!他就是‘老三届食乐城’的经理嘛!”我恍然大悟:朱昆年——知青饮食文化的开拓者!我曾叹服过他的头脑、他的眼光、他的独到的经营之术:  相似文献   

19.
最近,有两位青年朋友(以下简称甲、乙)和我聊天,话题就是“自由”。交谈中得知,他们读过一些萨特的书,谈起来有根有据,这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下面就将我们交谈的主要内容整理出来,或许能给青年同志一些启发。魏:从谈话中,看得出你们都读过萨特的书。能全读得懂吗? 甲、乙:说实话,萨特的书是不太好懂。象《存在与虚无》,很难读下去。但其中他论述“自由”的  相似文献   

20.
《晏子春秋》上有故事说,在晏予出使鲁国的时候,齐景公兴起大台之役。岁暮天寒,工程不止。服苦役的百姓,叫苦不迭,纷纷议论说:若是晏子归来,便好了。晏子终于归来,向景公复命后,乃以歌讽谏:“庶民之言曰:‘冻水洗我,若之何!太上(君王也)靡散(作践也)我,若之何!’”歌罢而叹,泪流满面。景公心中明白,连忙说:“先生一定是为大台之役吧,我马上停止,也就是了。”晏子拜谢,然后出而直奔工地,拿起木棍抽打那些消极怠工的人,说:“我们小百姓都有遮风避雨的住房,君王要修个台子还不尽快完成,你们想怎样呢?”百姓们怨恨地说:“晏子原是帮助君王作恶的啊!”正在这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