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民政》2007,(2):41-41
全国城市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完成后,根据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总体部署,从2005年开始,民政部在全国部署开展了县乡镇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地名标志管理问题逐渐凸现出来。为进一步加强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的管理,以维护地名标志作为国家法定标志物的严肃性,民政部全国地名标志设置管理工作办公室根据《地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地名标志管理试行办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地名管理工作体制不顺、执法主体不明确和县级地名法规不完善,日益成为制约县级地名工作发展的瓶颈。笔者对此提出如下对策: 1、理顺地名管理工作体制,完善地名管理法规,努力实现依法行政。要依据《地名管理条例》以及199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民政部职能院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 [1998]60号)中民政部负责“规范全国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的精神,进一步明确县级地名管理工作的职责与任务,理顺地名管理工作体制, 明确民政部门和地名办是楼门牌管理的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地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严重制约地名工作的正常发展,如体制不顺、人员编制问题、经费不足、新的地名标志收费标准迟迟不能出台、地名管理工作缺乏执法力度、地名法规中缺少处罚条款等。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理顺关系,增加人员编制。目前,县(  相似文献   

4.
李光 《西部社会》2003,(8):18-19
银川市地名管理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从起步之初的单纯普查统计地名,到20世纪末强调规范管理,再到2003年被列入市政府的20件重点工作之一,地名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露。在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地名工作的情况下,规范地名管理自然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图从银川市地名管理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地名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现象。地名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有效的立法和行政手段,实现地名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政治、经济建设需要。当前,地名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也明显出现丁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地名意识问题。这是制约地名工作发展的首要因素。在当今社会地名的运用频率越来越高,相  相似文献   

6.
正在民政部的精心指导下,重庆地名工作紧紧围绕新时代"大爱民政"建设,梳理地名溯源,夯实地名普查,规范地名管理,弘扬地名文化,延伸重庆文脉,推动重庆发展,着力打造方便快捷的地名公共服务,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一是推进地名服务"信息化"。实施"数字地名"工程,启动建设地名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编制《地名普查数据脱密技术方案》,建成省级地名政务服务信息化平台、区划地名数据库、普查网站群、区划地名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地方都有地名,但地名不是历来就有的,它是随着人类定居而产生的。在人类社会早期,人类靠采集,狩猎为生,人群四处游徙,居无定所,因而不需要地名。从游徙到定居,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人类定居之后,人们才会给自己或他群所居住的地方起名,于是便产生了地名。然而,最早的地名不是随意起的,也不是毫无意义的。它的产生主要根据在该地上居住的氏族或部落的名称,以表示该地是属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地名管理工作基本情况甘肃省地名工作起步较早,工作基础比较扎实。全省14个地(洲、市)76个县(市、区),均设有地名管理机构,并都配备了专职干部。甘肃省地名办公室立于1981年,机构改革后划归省民政厅,现为省勘界办公室(正厅级)下面的一个处室。近年来,他们重点抓了:一是地名法规建设,已拟定《甘肃省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待省人大批准后,将正式颁布执行。二是根据国家四部(民政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通知要求,已完成了全省的国道地名设标工作。三是对城市各类建筑物名称进行了集中清理整顿。甘肃省…  相似文献   

9.
全国数字地名建设和服务经验交流会议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推进地名信息化建设和服务,要在地名管理部门建立具有电子地图功能,包含地名、区划、界线信息的基础地名数据库,大力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地名信息化服务。笔者认为,地名信息化建设和服务的首要任务是搞好地名数据库建设,在建立地名数据库的基础上积极启动信息化服务。  相似文献   

10.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有某些地方政府出于筹集资金考虑,开展过有偿命名的试验,用企业名称命名部分道路。近几年来,地名有偿命名越来越多,一般都是地方政府发布通知,民政部门组织实施,对新地名甚至老地名包括道路、桥梁、广场等公用设施以及住宅区的命名权,用公开拍卖的方式在一定年限内进行有偿命名,由命名人用企业名称或商标、品牌命名地名,并向当地人民政府支付地名命名费。一、地名有偿命名的原因分析1·地方政府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各地地名有偿命名名义上都是出于解决政府经费紧张的需要,因为“政府资金困难,需要想一些办法来改善”。…  相似文献   

11.
<正>地名,是每一个乡村的独特印记,地名文化是乡村发展过程中积淀的“根”与“魂”。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以全国“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为总抓手,探索实施“地名+”创新工程,深挖历史文化、红色地名、乡村地名等地名文化内涵,坚持乡村振兴地名先行、数字赋能、文化助力目标任务,构建“一路一带一脉”建设美好家园新路径,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相似文献   

12.
刘克希 《中国人大》2014,(22):50-51
地名,是重要的社会基础信息,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休戚相关。加强地名管理,是满足广大群众需要、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江苏省地名管理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亟待立法加以规范。2014年3月28日,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江苏省地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4年7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3.
2004年4月8日至11日,全国地名工作会议在泉城济南召开.会议总结了自1991年全国地名管理工作会议至今13年来的地名管理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地名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十五”期间,区划地名工作在加强规划、科学调整,转变职能、强化服务,规范管理、依法行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行政区划管理、地名管理服务和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取得了突出成就,有力地推动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圆满完成了勘界收尾工作,界线管理工作稳步进入依法治界轨道“九五”期间,国务院组织开展了我国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城镇建设发展很快,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桥梁凌空飞架,一条条大道沟通城乡,一个个开发区招商引资,随之而来的是地名命名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在不少地方出现了拍卖地名命名权的尝试,以一些知名的企业、产品、企业家来命名地名,广一告色彩较浓厚。对这一作法笔者作了些思考。广告性命名地名有有利的一面:他名的使用频率比较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十分的密切,特别是许多开放城市,一些宏伟的建筑、大规模的开发区用企业、产品、企业家来命名,十分有利个收打开产品销路,创立名牌,使地名命名更好地为经济建…  相似文献   

16.
推动县城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规范农村地名工作十分必要.目前河北省城乡地名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名管理工作还存在有地无名、有名无标、地名标志密度低、服务水平跟不上,文化品位低,满足不了农村人们相互交往和生产生活需要等问题.要把农村地名管理工作抓上去,必须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紧紧围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和形象建设,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地名规范化、标准化、层次化、序列化建设,抓好农村地名规范和标志设置,为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惠州市地名管理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建立了“政府主管,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地名管理工作机制,而且通过大力推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建设,初步扭转了地名标志缺、少、乱的局面,为提供更好的地名公共服务产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地名工作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涉及面广,服务性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全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构建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日前,浙江省湖州市召开全市地名委员会第三次领导小组成员会议,黄萌市长主持会议并指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执政能力的高度,高度重视地名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地名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对下阶段的工作,黄市长要求重点围绕五个方面做好地名管理工作:一要“细”。要按照统筹规划的要求,加强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有关区域调整规划的衔接,做好全市地名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20.
开展地名规划是落实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视频会议精神的必要举措,也是地名管理和服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民政部之所以决定启动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是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考虑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