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习近平主席访美时首次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今年已将其扩展到包括发展中大国在内的所有大国之间都应致力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不仅对国际政治具有重大意义,对国际关系理论也是一个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关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和2012年2月习近平副主席访美之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仅成为中国政府对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新要求,而且得到奥巴马总统、克林顿国务卿等美国政要的积极呼应。本文试图从总结中美关系40年的基本经验和规律、全面分析中美关系近10年尤其是近3年来的新变化及其原因入手,通过对比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美英、美苏、美欧、美日等大国关系,提出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若干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3.
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一致同意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后不久,两军达成构建中美新型军事关系的共识.2015年6月,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访美期间首次提出,中美新型军事关系的核心内涵应该是“互信、合作、不冲突、可持续”.其中互信是前提,合作是目标,不冲突是底线,可持续是保障.具体地说,没有互信就不会真诚合作;合作多了互信就会增强;有了互信与合作,才有可能不发生冲突,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2012年5月,胡锦涛主席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当前,人类已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我们的思想、政策、行动应该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维、切实的行动,打破历史上大国对抗冲突的传统逻辑,探索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大国关系的新路径."[1] 7月,习近平在"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致辞讲话中指出:"中美正在积极探索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这符合中美两国和世界的共同利益,也将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中国将继续推动各大国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尊重各自利益关切,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合作,着力构建21世纪新型大国关系和国际关系."[2]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这一命题的提出十分及时,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图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背景、可能性和挑战等方面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超级第三者",中美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要高度重视日本变量。日本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存在防范与顾忌心理,将之更多解释为中美军事新型大国关系。日本的悲观派认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将危及日美同盟和日本对钓鱼岛的占领,但是乐观派认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强日美关系、日俄、日英关系。日本强调发展新的外交智慧,改善中日关系,呼吁中美关注日本第三方立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加强中美日三边关系的管理,建立三边对话机制,以实现中美日在亚太地区的良性平衡互动关系。在三边关系中,充分发挥日本"超级第三者"作用,让其成为中美两国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外交战略与经济利益并重的复合型大国关系。在外交战略层面,TPP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但二者并不必然相互抵触,这主要取决于四重因素:统一的亚太区域合作制度平台;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多重FTA体系;RCEP与TPP的关系;中美经贸关系的现实条件。在贸易与投资层面,对比中国和日、加、墨等TPP谈判方的对美贸易与投资情况,TPP对中美贸易与投资关系的负面影响十分有限。在亚太区域统一多边合作机制,中国与亚太各经济体之间的多重FTA体系,中美双边合作机制的三重保障下,TPP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将呈现较大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7.
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中国政府高官提出"中美协调"(C2)概念,这顺应了中美关系发展的客观需要,反映了中国处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主导原则,是对中美G2构想的积极回应与修正。与中美G2等级式大国关系不同,中美C2强调在平等的基础上,以"和而不同"的方式发展大国关系,培植战略互信,减少战略误判,这有利于发展"和谐共处、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战略构想自提出后即成为美国智库研究的热点,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美国智库就本国是否应该接受这一战略主张、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路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前景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本文认为,美国许多学者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认知与中方存在着偏差,而这一分歧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美国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认知存在不确定性;两国在各自的核心利益界定上认识不同;两国对"大国"概念理解不一;价值观及意识形态因素仍在发挥作用。分歧的解决需要中美两国共同扩大智库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两国高层的战略对话;推动中美人文交流,促进民间交往。  相似文献   

9.
袁征 《和平与发展》2015,(2):27-39,116,117
由于缺乏互信、霸权心态和文化差异,美国对于"新型大国关系"理念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中国的和平发展与美国霸权战略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这是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面临的重大挑战。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美国维护霸权与新兴大国中国快速上升之间的矛盾;中美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与主张的差异;美国追求绝对安全与中国维护日益扩展的安全利益之间的矛盾;未来中美不同发展模式的竞争会进一步凸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实际上有低、中、高三种不同的目标诉求。尽管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道路并不平坦,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起步条件。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保持战略耐心,加强合作,管控分歧,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和探索,中美之间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进而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大国关系还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球化使国际关系中社会性因素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国家行为的重要因素。中美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两个大国,其国家行为更会受到国际社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从国际政治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美关系既有矛盾冲突的非社会性的一面,也有合作共处的社会性的一面,但总的来说社会性的一面仍占主导地位,走新型大国关系之路是两国的必然选择。因为在当前的国际体系结构中,美国学习和内化新型大国关系规范的意愿和内在动力不足,而且国际社会也没有形成强大的外部教化力给美国施加足够大的社会压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将是一个长期的国际政治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牛新春 《和平与发展》2013,(2):1-12,112-124
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要确定一个符合实际的目标,这个目标定高了、定低了都不行。目标一旦确定了,就要找到主要矛盾,只有抓准主要矛盾,才能纲举目张。在解决主要矛盾同时,要控制和防止干扰因素破坏。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目标应当定位于“拥有战略互信的竞争关系”,主要矛盾就是创新中美经济合作机制,干扰因素就是亚太安全问题、中美政治摩擦。  相似文献   

12.
积极推进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席来旺去年10月江主席访美与中美首脑会晤,为21世纪的中美关系确立了基本框架和发展方向,从而将中美关系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今年是中美着手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第一个年头,中美双方都在为此作出努力。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在...  相似文献   

13.
军事关系历来是中美关系中重要而又脆弱的一环。妥善处理和稳步推进中美军事关系对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同时也有助于向外传达中国和平发展以及乐于担负大国责任的意愿,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本文根据目前中美军事关系的发展现状,分析中美军事关系发展中的限制因素,包括国家属性差别、国家利益博弈、军事实力差距、国际体系结构变化及台湾问题等,建议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军事关系应从扩大合作、正视分歧、控制冲突的角度去寻求路径。  相似文献   

14.
金灿荣  王博 《现代国际关系》2015,(3):16-23,63,64
军事关系历来是中美关系中重要而又脆弱的一环。妥善处理和稳步推进中美军事关系对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同时也有助于向外传达中国和平发展以及乐于担负大国责任的意愿,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本文根据目前中美军事关系的发展现状,分析中美军事关系发展中的限制因素,包括国家属性差别、国家利益博弈、军事实力差距、国际体系结构变化及台湾问题等,建议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军事关系应从扩大合作、正视分歧、控制冲突的角度去寻求路径。  相似文献   

15.
张芳 《国际观察》2016,(6):116-127
中美新型军事关系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必然组成部分,是两国在军事领域中交流与合作状况的政治反映。随着"中美新型军事关系"这一概念的提出,中美双方学者都为此进行了理论探讨。从目前研究的现状分析,两国官方和学者就中美新型军事关系的内涵、彼此的军事互信、新型军事关系的构建路径以及双方间新型军事关系的前景等问题阐述了各自的认知。对这些认知差异的把握及对其原因的理解和分析对于双方更有效地构建中美新型军事关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陈积敏 《和平与发展》2015,(3):1-24,110,115,129
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美国实力的相对耗损及其霸权焦虑的上升,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引发国际社会关注。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正是对这一问题所作出的回应。从当前的时代特征、中美关系的相互依赖性以及两国的国家行为来看,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逢其时。但同时认知差异、利益冲突与议题分歧,也成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三大挑战。为此,双方需要加强战略沟通、调适各自的心态与行为方式,并在具体合作事项上相互协调,共同推动这一新型关系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自2013年中美两国元首就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原则共识以来,两国关系保持了总体稳定和曲折前进的发展势头。一方面新的合作亮点、新的合作机制不断出现,另一方面新的分歧和摩擦也在不时涌现,中美关系的竞争面进一步凸显。合作与竞争共存并同步强化会成为新型大国关系语境下中美关系发展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8.
美国坚持插手、干涉台湾问题,使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最敏感、最重要的干扰因素,但其影响呈递减趋势.作为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中美两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表明双方选择了不对抗的立场.同时,中美之间正在形成新的重大共同利益,虽然美国仍将继续在台湾问题上施加影响,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干扰也将继续存在,但总体来看其影响将逐渐减弱,其对中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干扰是有限的、可控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为此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自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破冰,到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30多年来,中美两国关系经历了复杂而曲折的变化。今天,中美关系正进入一个新的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阶段,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是中国领导人对新时期中美关系的新表述和新要求。中美双方的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中美之间新型大国关系必须关注中美外交战略的核心理念。中美两国外交战略的分歧源于核心理念的不同。美国的外交战略核心理念体现为"领导地位"和"伙伴关系",其目的是维持美国在全球的霸权;中国的外交战略核心理念则围绕"独立自主"和"相互依存"展开,其目的是成功实现和平崛起。以不同外交战略核心理念为基础的外交政策必然存在结构性矛盾与障碍。如何化解中美之间的战略矛盾,克服障碍,避免走中苏分裂的老路,是关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能否成功构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