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中国社会正转变成陌生人社会,人们行动的环境也呈现出熟人圈、混合圈和陌生人圈并存的状态。由于不同环境下的交易成本不同,行动主体在熟人圈中倾向于采用人情关系机制而在陌生人圈中采用市场机制,从而在中国社会形成了资源配置的“双规制”状态,但是这是一种过渡的状态。人情关系包括情感性部分、工具性部分和规范性部分,随着现实社会的转型,人情关系的现实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人情关系会逐渐褪去资源配置机制的色彩而情感性和规范性功能会保留下来。腐败的发生是因为外部势力带来了资源配置的干扰,并且这种势力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了行动主体无法有效的通过人情关系机制和市场机制获得需要的资源。之所以容易将人情关系与腐败联系起来是因为,人情关系与腐败存在一些形式上的相似性,但在腐败发生的路径分析后认为,腐败与人情关系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并针对腐败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腐败人情说     
王春 《廉政瞭望》2012,(7):20-21
2010年11月.湖南某大学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人情与腐败”的辩论会。在开篇立论阶段.正方一辩从官场、学术、商业等各个层面的腐败展开论述,认为过度泛滥的人情正无孔不人地渗透社会形态的各个领域.成为滋生腐败的蛀虫;而反方一辩则澄清了人情的概念,认为人情是人与人之间纯粹、美好、质朴的情感。而沦为“腐败幌子”的人情所附带的种种消极属性已然扭曲了人情的原貌。进入自由辩论环节,正方坚持反对过用人情.尤其打着人情的幌子行腐败之实;  相似文献   

3.
以文化视角阐明文化同腐败的关联,已成为腐败理论解释中不可忽视的研究力量。"人情"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从"人情"这一中国本土化概念的解释脉络切入,在对中国日常生活世界的人情化特质给予解析的基础上,聚焦中国社会普遍存在并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持续发挥作用的人情因素在反腐倡廉中的干扰问题,对此加以文化透视与分析,从微观层面上剖析腐败行为的运作逻辑,能够为新时期中国腐败问题的研究带来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4.
腐败的人情成因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志坤 《求实》2017,(5):55-65
腐败历来是世界性难题,虽然各国始终严厉打击腐败,但腐败依然屡禁不绝。腐败的成因除了制度漏洞与市场经济诱因等一般因素以外,还有基于各国不同的文化传统与心理结构所形成的特殊因素。人情因素是中国腐败的重要诱因,人情扎根于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不对人情进行适当的矫正,那么即使形成了不敢腐和不能腐的局面,也很难进一步构建不想腐的健康政治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锐辞     
贪官色官的腐败歪理 细数贪官色官的腐败理由,不一而足,"没有最牛,只有更牛"。它说明一些官员"官念"扭曲、信仰迷失。不单是"贪官"这样,"准贪官"也是这样,他们的"后备军"不乏类似思维,应引起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6.
贺麟从"合人情"视角出发提出了一种新功利主义取向,认为"合人情"有一个从非功利主义到新功利主义的发展过程。功利主义与非功利主义本就不是矛盾的双方,体现在"合人情"上则要求新时代的儒者应发自本心,不仅要独善其身,而且要以大多数人的幸福为旨归为人处事;不仅要自尊自爱,而且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和福利,最终实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宏愿。贺麟的"合人情"理念有助于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树立理性的人生观;有助于维持社会正常秩序,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增强群体凝聚力。  相似文献   

7.
马聪 《学习论坛》2001,(2):19-2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制定了成千上百种法律、法规 ,同时将现代管理制度引入行政、经济和事业部门 ,试图使社会生活走上法制轨道 ,提高行政、经济和事业机构的工作效率。但是 ,人们很快发现 ,这些匆忙制定的法律法规和引进的管理制度不是一头撞到人情的软墙上 ,就是跌倒在各种各样的关系网络之中 ,人情的攻势和关系网的包围 ,已成为人们不得不重视的社会问题。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层次的“关系网” ,似乎是近二十年才冒出来的“新东西” ,似乎是改革开放的副产品 ,似乎是少数党政官员的腐败行为引起的。其实它有更源远流长的根源和广泛深厚的社…  相似文献   

8.
随着周秦之际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的剧变,在传统的宗族血缘之外,还产生了多种新型人际关系,关系和人情在政治和社会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秦汉之际的历史舞台上,时人利用家人、同道、同乡、朋友、同事、师生等各种关系以实现各自的目标,成为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经常性现象。秦汉之际的人际关系形态是周秦之变的结果,人情的因素和关系的作用弥散到政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关系本位的人情社会于是形成,并成为一种长期的历史存在。  相似文献   

9.
"问题村官"已成为近些年信访的热点,村干部腐败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问题村官"映射了村级民主建设的诸多困境:村干部权力过分集中,监督机制不健全,选举制度不完善,民主意识淡薄等已成为村级民主建设的突出问题。减少"问题村官"需要从厘清村级权力关系、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强化民主法治意识教育、上层体制改革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宗法族制历史传统的国家。以亲情、人情为纽带形成的血缘、乡缘、学缘、业缘这四个“圈子”、四重关系,构成了“人情开道”这样一种特有的观念文化现象。这种观念文化,成为“思想觉悟”、“制度漏洞”等原因之外的另一个权力腐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学校腐败案件频繁曝光,愈演愈烈的学校腐败现象正成为我国反腐工作的新焦点。当腐败的"病毒"入侵学校,它在社会上产生的负面影响,将比其他领域的腐败病毒入侵更容易摧毁一个社会的良心和玷污社会的未来。因此,高度重视和有效遏制学校腐败现象,已成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课题和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2.
腐败是人们议论最多,群众最为不满和痛恨的社会问题。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揭示腐败的成因是惩治腐败的逻辑起点,腐败现象滋生的原因包括:私有制、私有观念、人性私欲的膨胀;国家权力运行的非法制化、规范化;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过程中理想的坍塌,人生观扭曲,价值观错位;立法的缺憾、执法不严,打击不力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秦向阳 《党史博采》2007,3(8):37-38
腐败是人们议论最多,群众最为不满和痛恨的社会问题.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揭示腐败的成因是惩治腐败的逻辑起点,腐败现象滋生的原因包括:私有制、私有观念、人性私欲的膨胀;国家权力运行的非法制化、规范化;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过程中理想的坍塌,人生观扭曲,价值观错位;立法的缺憾、执法不严,打击不力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其中"深入开展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和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格外引人关注。随后,中纪委有关领导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公车问题是今年中央纪委监察部专项清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中央反腐剑指"公车腐败",再次把"公车腐败"问题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5.
人情与规则     
正中国人热情,讲究"呼啦"一下子一拥而上。比如吃饭结账,一伙人会为争着埋单而在那里撕扯,比如谁家有急事,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登时就会聚拢过去七嘴八舌出主意。几千年的历史,差不多是人情交织的历史。但好多事成在人情上,也坏在人情上,温暖在人情上,也扭曲在人情上。好人情是一笔沉重的欠账。在人情泛滥的社会里,最先沦陷的,往往是契约和规则。而且,在这个  相似文献   

16.
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人情关系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情关系是贯穿传统和当代中国特有的社会和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于传统社会特定条件下的人情自有其初始的内在属性、价值意蕴与外在表征。经历现代化变革的人情关系表现出对其本真的变异,并产生与社会发展相背的消极影响。这其中既有传统人情的内在缺陷,也有现代化变革中的种种外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辩证地历史地看待传统人情关系的变异与其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是礼仪之邦,也是人情社会,礼尚往来,早已成为一种社会习俗。平心而论,居家过日子,正常的礼尚往来,必要的迎来送往,本在情理之中。但问题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生子过寿、升学乔迁等人情消费名目繁多,消费数额水涨船高,成为一些人借机敛财的手段,甚至形成以金钱多少称量人情轻重,以礼品贵贱衡量关系亲疏的庸俗人情观念。更值得注意的是,人情风还蔓延到行政及事  相似文献   

18.
腐败是社会病毒,既侵蚀着党和国家的健康肌肤和政治生态,又腐蚀着廉洁市场和廉洁社会的肥沃土壤。在腐败现象产生的众多缘由中,个人价值观的迷失、裂变是个人腐败行为发生的精神根源,社会价值观的被扭曲和腐败亚文化的形成是社会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文化根源。价值是文化的核心,文化是制度之母。因此,高度重视并运用价值观教育方式反腐倡廉,构筑"不想腐"的价值观防线,可选择正确价值观教育、廉洁文化培育和法规制度建设的策略深度有机融合式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19.
许春华 《先锋队》2011,(16):60-61
所谓"腐败亚文化",是从社会学中"亚文化"这一概念衍生出来的,特指腐败群体乃至社会人员,在对待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畸形的、扭曲的判断和认知。这种判断和认知是反主流的,也即是,此种"文化"是与主流的廉政文化相背离的,它奉行"潜  相似文献   

20.
会议礼品越来越普遍,礼品规格越来越高。这种极具隐蔽性的“会议腐败”,成为一些单位和个人的人情交往、公款送礼的途径和滋生贪污腐败的温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