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来,理论战线有的同志发表谈话和写文章,“为一般的人道主义,特别是为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辩护”。他们没有区别人道主义作为世界观、历史观和作为伦理道德原则这两个方面的含义。而主要是把人道主义当作解释历史、指导现实的世界观来宣传,并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人道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因此,很有必要对这种“一般的人道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进行认真的评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私产保护入宪”意味着国家把私人财产保护提高到宪法的高度,这是一种根本性的保护,也意味着中国财产制度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评价众说纷坛,颇多争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手稿》所体现的世界观的认识有重大分歧。有些人把《手稿》的世界观简单地归结为“人道主义”,认为这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高峰,后期马克思的思想逐渐“背离”了人道主义,因此他们希望“回到”青年马克思;有些人则从相反的角度也把《手稿》的世界观归结为基本上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断言它在历史观上仍属于唯心主义,认为从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开始,马克思的世界观才开始向历史唯物主义转变。这两种立场  相似文献   

4.
对严家其的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的说法,本人一向持有异议,现给予批驳。一、“引进”西方人道主义严家其说: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一种超越国界、超越民族的,属于全人类的共同文化成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是“决定中国进步程度的因素”。“要  相似文献   

5.
巩在峰  吴宁 《求索》2013,(10):93-96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影响很大的一个流派。这一思想流派企图把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按照存在主义的精神去“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化。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梅洛·庞蒂和萨特。梅洛·庞蒂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融合了现象学、黑格尔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三种要素,表现为一种“黑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它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反思现代性的使命,力图超越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对立,并通过扩大理性或包容非理性来克服合理性的危机。这是一种作为历史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与历史、理论与实践关系方面,在文化自主问题方面都表现出某种含混姿态。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写《手稿》的时候,还没有完成向共产主义的转变,没有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对“共产主义”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科学概念,因此把共产主义与人性复归、人道主义联系起来,把私有制当作异化劳动的产物。当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建立后,便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看法。这是研究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要特别注意的。  相似文献   

7.
李杰 《理论月刊》2007,(1):13-15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人学的人道主义解释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两个马克思”论。他们认为《手稿》的人道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晚期的人学思想是早期思想的退化。二是“统一的马克思”论。他们认为“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的思想实质上是一致的。即,只有一个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人道主义的阐释者都把自己学派的观点与马克思人学思想糅合在一起,只突出了马克思人学的价值性,而忽视了其科学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弗洛姆“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探讨。弗洛姆的这一思想建立在对马克思进行人道主义解释的基础上,他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物支配人的现实,反对对社会主义进行资本主义的解释,确立了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目标,即实现人际关系、生产和消费等的人道化。弗洛姆认为人类惟一的抉择就是建立人道主义的公有社会制,“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才是健全的社会,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给小学生讲人道主义,就如同把一杯浓酒还原成水,让小孩子能喝下去,但是酒的成分一点也不能少。”——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王新宪自“人道主义”这个词汇产生以来,关于人道主义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直到今天,仍然是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关于人道主义的概念、渊源、流派的研讨,那是哲学家们的事情。我们更关心的,是人道主义在全社会的认识、推广与践行。一个严峻的现实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特别是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一直缺乏关注生命、珍惜生命和阐释人性方面的教育。事实上,成人和成才同等重要,甚至从某种意…  相似文献   

10.
论文明的系统结构及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文明应包括制度文明马克思主义者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论述社会文明的,认为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开化的状态,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成果。恩格斯曾指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一种社会品质”。党的十二大正是从社会实践着眼,把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和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分别概括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一概括并不意味着文  相似文献   

11.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这篇重要文章中指出:“在各项工作中,都应该注意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文学艺术作品尤其要作这种宣传。”胡乔木同志这样强调宣传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人道主义问题是个争论已久的问题,五十年代后期,有些批判人道主义的文章存在片面性。十年动乱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把持文坛,更把这个问题搅乱了,一时间,社会主义伦理道德问  相似文献   

12.
以“自由”、“平等”、“人权”、“人的价值”以及“博爱”等观念组成的人道主义,是中国哲学家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80年代又一次掀起高潮。但争论双方均未顾及人道主义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讨,并论析80年代那场讨论的教训。人道主义是商品经济的一种价值观念体系唯物史观高明于其它历史观的地方之一,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合而成的生产方式出发来说明社会意识形态。马克思正是依据这种科学方法,对适应于商品经济的一系列观念形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制造了“两个马克思”的神话:青年人道主义者和晚年哲学家,后者“背弃”了人道主义,用历史必然性的形而上学、庸俗的经济决定论代替了真正哲学的、人道主义的研究。一位颇有名气的“马克思学家”R·塔克尔在著作中写道:“有少数形形色色的哲学家,存在主义者、宗教思想家和马克思主义的反对派……在他们看来,原来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才是马克思不朽的、具有宝贵价值的重大创造,而(马克思  相似文献   

14.
每个职业性节日,都意味着社会对从事这一职业人们的格外尊重,同时也意味着从事这一职业人们对社会的庄严责任。人格的力量是无穷的。凝结在媒体品格上的记者人格,标示着这一职业共同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特质。“唯恐天下不兴”的理性精神在新闻圈,有一句话为不少人所津津乐道,这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单从绷紧一根新闻弦的角度说,它似乎不无道理,倘若作为一种新闻意识、一种价值取向,则会陷入盲区、误入歧途,与记者的人格背道而驰。总是渴望着“突发”、“反常”、“负面”、“另类”出现,一旦有之拼命炒作,不仅造成信息传播失衡,还会导致“添…  相似文献   

15.
传统观点把人道主义与唯物史观完全对立起来,这是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扭曲。唯物史观内含深刻的人道主义意蕴,表现在人道主义是唯物史观的价值诉求和精神实质,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科学理性和人道主义的结合,赋予人道主义以科学的理论形态。唯物史观框架内的人道主义是科学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6.
评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都塞是法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从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的愿望出发,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认为马克思在其思想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从“意识形态到科学”的认识论断裂的转变过程。从这一观点出发,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理解。一阿尔都塞坚决反对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解释。甚至取代整个马克思思想的做法,强调马克思是同以往的意识形态哲学决裂而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并进而创立一种新的哲学的。据此,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主流思想,人道主义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中国的残疾人事业始终高扬着人道主义的旗帜,今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正是彰显了这种深刻的人文关怀精神。为此,本刊特在本期推出“人道主义专栏”,并会同“挑战与发展征文”栏目的两篇文章,集中探讨人道主义思想中有关残疾人人权保障的诸多问题。特别是本刊新开设的“人道主义专栏”,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成为宣传人道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欢迎所有尊重人道主义、热爱残疾人事业的有识之士不吝赐稿,共建以人为本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现代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8.
人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对人的个体来说,从“摇篮到墓地”,不仅意味着生命的开始、继续,而且也意味着生命的结束。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把死亡看作生命的重要因素,他认为:“生命总是和它的必然结果,即始终作为种子存在于生命中的死亡之联系起来考虑的。辩证的生命观无非就是这样。”“生就意味着死。”这是对人的生命现象作出的科学的解释。然而,纵观人类的文明史,人们在达到这样的科学认识之前,却走了一条漫长的、曲折的和复杂的道路。比如灵魂、灵魂不死、死亡——复活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加入WTO,对于民营企业说来,意味着要同世界上的许多大企业在同等的经济环境(世界市场)中,在同一起跑线上,按照WTO所确定的同一游戏规则,展开充满风险的竞争。这是一种“没有硝烟的战争”——“商战”。这是一种长期的、全方位的、无比复杂的博奕。这场竞争的结局如何,事关民  相似文献   

20.
所谓“淡化意识形态”或“去意识形态化”.是一种国际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潮,其哲学基础是抽象的人道主义和人性论。由此出发,必然否定、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用抽象的“共同人性”、“人类本性”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从而.也就把否定阶级分析的所谓“淡化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化”奉作“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