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城乡体制的长期壁垒和政策上的缺陷、土地征用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农民自身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等方面的不适应,使失地农民既失地又失业的现象变得普遍而又难于一下消除,成为城市化中新的弱势群体.女性农民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在这个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困难.本文以城市化速度较快的青岛市城阳区为例,分析失地女性农民就业出路问题,为提高解决失地女性就业中的性别敏感度提出理论性指导.  相似文献   

2.
随着成都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失地无业农民数量不断增加,统筹城乡就业,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成都市按照“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科学规划、产业带动、有效培训、政策扶助、配套服务”的总体思路,大力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和再就业,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就业的新路子。这条新路子的主要做法就是建立了六大机制,保证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失地有保障”。一是建立了促进充分就业的有效运行机制,提出了实现城乡充分就业的目标,具体指…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与就业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美之 《新东方》2007,(5):7-10
一、农民失地后的就业状况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是正常现象,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实际上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如何保护务农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的合法权益,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保证农民安居乐业,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敏感话题。该文重点关注农民在部分或完全失去土地以后一段时期内的生存现状,将之与非失地农民的生存情况进行对比,重在分析农民因失地带来的收益以及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失地农民就业支持政策的变化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征地给农民带来失地又失业的双重损失。作为征地主体,国家不仅应给予经济补偿,更有责任以各种方武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帮助他们解决长久的生存问题。但目前中国失地农民的就业支持政策还处于探索阶段,普遍存在着滞后性、过渡性、无序性等特点,由此导致了有些政策的设置脱离失地农民的实际、缺乏对部分就业政策局限性的认识以及政策的扶持力度较弱等问题。因此,当前迫切需要的是对中国现行的失地农民的就业支持政策进行客观评估,以促进其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许韬 《前沿》2013,(3):89-90
失地农民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农民失地后变为“四无”人员:种地无田、工作无岗、社保无份、就业无钱,进入城市后若无相应的社会保障权作为保障后盾,很容易出现生存危机甚至影响我国的改革进程,因此政府必须承担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责任,建立起失地农民的失地不失利、失业有保障“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征地制度设计的缺陷既损害了失地农民的权益造成失地农民潜在的生存风险,又使他们的利益诉求无法在该制度框架内实现而造成潜在的群体性事件风险,从而形成了农民失地中的过程风险与结果风险.要在治标的同时,通过制度创新,修补征地制度设计的缺陷,从源头上消除农民失地风险.  相似文献   

8.
陈俊 《中国发展》2005,(4):16-18
文章在制度演进论与博弈论的框架下分析了农民失地的制度变迁过程,重新分析了被我国学者忽视的失地农民和城市居民作为行为主体参与博弈过程所起到的作用.同时提出要关注制度执行的效率与结果,对于失地农民补偿后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要加强制度的执行监管,建立一种平衡机制,达到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张强 《北京观察》2004,(3):12-14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刻不容缓 在城市现代化和郊区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中,失地农民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就是,在城市开发、绿化等建设中,大量耕地、宅地和乡镇企业用地被征用.原有集体土地被征占的农民,需要得到合理补偿和安置,能够继续安居乐业.1998~2003年上半年,北京市各类建设项目征(占)地总量1.8万公顷;到奥运会之前,每年还要增加的道路、绿化、住宅、公建和工业等用地,相当于目前征地规模的几倍.应当看到,一部分农民失地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容易造成失地农民陷入"务农无土地,上班无岗位,失业无保障"的困境,形成"失地、失业、失保障"群体,引发社会矛盾,阻碍经济发展.因此,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它解决的也不仅是生存的问题,更是发展的问题。文章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失地农民问题为例,提出了提升农民自身的就业意识;针对性开展创业指导,提升农民的创业理念;引导农民科学就业、科学生产;开展持续化、符合市场需求的就业培训服务;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就业信息平台等措施,以期望建构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就成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一系列的权利也相应地受到了侵害.失地后,他们面临着生活、就业和养老等一系列的问题.研究和保护失地农民利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苏州高新区的飞速发展,让无数世代依存于土 地的农民成了城市人。在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过程 中,高新区通过免费培训、促进就业、引导创业、 完善保障等一系列措施,不仅使农民失地不失业、 不失财,更分享到了高新区开发建设的成果。 高新区帮失地农民找饭碗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失地的深层次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地被大量征用,并因此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农地征用中的不公正性,使失地农民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深究农民失地问题,合理安置失地农民,维护其合法权益,已成为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城市化进程的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爱君  赵诤 《人民论坛》2010,(11):148-149
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多数农民成为失地农民。由于我国的农村地区拆迁法律体系不健全,农民因失地而引起的利益受损问题日益严重。通过剖析现今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求妥善解决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失地农民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大型工程建设的不断加快,大量占用农民土地的现象变得日益严重。而企业改革及企业用工制度的市场化,使得地方政府对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的渠道变少,货币化安置成了各地的自然选择。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偏低,农民难以持久生存,以及农民对征地安置方式和平调村民集体资产行为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式等的不满,农村土地纠纷已成为影响当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根据失地农民收益最大化行为和农民土地使用权赋予产权的实质内涵,首次提出了“产权置换”的失地补偿措施。本文认为,“多重产权置换”措施可以避免简单货币化安置所带来利益冲突,符合人本原则和和谐方针。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多数农民成为失地农民。由于我国的农村地区拆迁法律体系不健全,农民因失地而引起的利益受损问题日益严重。通过剖析现今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求妥善解决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的制约因素及其政策支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描述了我国失地农民就业的现状,指出了制约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如地方政府对失地农民就业重视不够,社会就业环境不利于失地农民就业,农村职业教育缺失、就业培训缺乏组织协调机制,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低、间接影响农民再就业等,并提出通过消除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制度缺陷、为失地农民就业和创业提供各种资金支持、积极拓宽到非农产业就业的渠道、搞好就业培训工作、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等措施来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俊 《中国发展》2007,7(1):85-88
文章以苏州为例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FDI)是中国部分地区农民失地的直接原因,重新分析了被中国学者忽视的引进FDI的过程中政府与外资企业对解决失地农民就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到了要加强政府的监管职能,提出建立一种平衡机制,达到社会的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精彩议案1 关键词:失地村庄新农村建设 建议人:杨松仕等代表 建议内容: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制定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失地农民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创业优惠政策,支持和帮助失地农民创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大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的力度,采取因材施教的培训方式,让每个失地农民都有一技之长.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第一,土地征用的开发质量不够高,企业发展缺乏资金投入;第二,政府对土地补偿标准过低,农田水利设施等公共物品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第三,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困难,收入缺乏保障;第四,部分农民由于失地而致使生活陷入困境;第五,违法用地问题比较突出。在土地征用过程中,政府应改革现行的官员业绩考评制度,理顺政府治理机制;利用一切社会资源为失地农民开拓就业渠道,安置就业岗位;制定合理的土地征用程序,限制征地过程中政府广泛的自由裁量权;明确界定征用土地的公共福利的内容和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