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不能把乡镇企业仅仅作为工业孤立地看待,必须作为农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放在提高整个农业的集约化程度中来考虑,并以农业的集约化带动乡镇企业的发展 首先,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一个重点组成部分。追溯历史,集体化时期的社队企业就是乡镇企业的前身,其资金来源于农业、用工来源于农民,完全是从农业中孕育出来的,构成了农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向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结构由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村产业结构也由单一农业逐步发展为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多种产业。乡镇企业与农业实现了进一步分离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并没有抹掉其农村经济的属性。乡镇企业在所有制上,乡、村、组、户每个层次都有,发展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农业和农民的积累,用工上主要吸纳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税收和自身积累又主要用于农业经济建设。同时还使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逐步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乡镇企业并不是单纯的工业,产生于农业又成为农村经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支持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 其次,欠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直接建立在农业这个深厚的基础之上,对农业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1.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企业所在地的乡镇政府给予企业全力支持。这种行政支持使乡镇企业获得了生产经营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具备了市场开拓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少乡镇企业就是凭借这种有利条件而发展壮大的。但是,这种行政推动却也给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主要是出现乡镇企业的“二国营”、“准集体”现象,即有部分乡镇企业也出现了类似国营集体企业体制上的毛病,表现为一种新的形式的“政企不分”(乡镇政府与乡镇企业变成行政隶属关系)和“产权不明”(乡镇企业资产中,乡镇政府投资、银行信用社贷款、农民集体资产以及企业积累等混淆不清)。这种弊端严重影响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有的因此而走向破产和倒闭,在一些乡镇企业发展得比较早、乡镇企业多的地区,居然出现了乡镇企业全面亏损和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贫困地区乡镇企业发展存在的障碍和困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明贵 《求实》2000,(5):35-37
近年来 ,贫困地区乡镇企业虽然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 ,但距实现“二次创业”战略要求还相差甚远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障碍和困难。这些障碍和困难已经制约或将直接威胁着贫困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一 )发展资金严重紧缺由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相对落后 ,人均收入不高 ,财政经费紧张 ,这就使得政府的有限财政资金往往难以顾及到乡镇企业的投资需求 ,或政府虽然对乡镇企业有投资甚至逐年增加 ,但与乡镇企业发展的投资需求相差较远。同时 ,由于对民间资金的动员和筹集不力 ,加之乡镇企业本身的积累能力差 ,难以满足扩大再生…  相似文献   

4.
根据目前乡镇企业的特点,笔者认为,乡镇企业实行租赁经营大有必要。首先,乡镇企业规模小,分布面广,有相当部分是微利或亏损企业。改变乡镇企业微利或亏损的状况,就很有必要认真总结国营中小企业实行租赁经营的成功经验,把租赁经营引入乡镇企业,以便迅速改变乡镇企业的现状,增强乡镇企业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其次,租赁经营能很好地解决乡镇企业的两个“大锅饭”。作为乡镇企业来说,在经营管理模式上,基本上是套用了改革前国营企业的模式,政企不分,乡镇企业成为乡镇政府附属物的局面。因而乡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乡镇企业的前身——社队企业历经曲折.异军突起.成为生机蓬勃的经济新生力量,更名为乡镇企业.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后,乡镇企业开始突破所有制形式和经营行业的限制,形成多种产业同时并举的格局,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从1989年起,国家开始治理整顿,乡镇企业平稳度过三年调整时期,并不断取得新成就.江苏乡镇企业迅猛发展积累的经验主要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善抓机遇,有序发展;以工补农,协调发展.这些经验说明,发展乡镇企业是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是反哺农业的重要力量.也是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对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技改投入,是推动乡镇企业结构升级,提高整体素质,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最为有效的途径。近5年来,宁波市乡镇企业共花了260多亿元资金,使一万余家企业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技术改造,明显地改善了全市乡镇企业的结构、质量、素质和效益,提高了集约化发展水平。目前来看,全市乡镇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已经基本实现了三个历史性的根本转变:一是从过去主要由政府直接控制转到企业自主决策,确立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投资主体的地位;二是技改资金从过去过多依赖银行贷款转到企业积累和自筹为主,建立了市场化。多元化的筹…  相似文献   

7.
九四至九五年的物价上涨,暴露了我国农业的内在矛盾和潜在危机,农业问题成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和解决当前农业生产力的内在矛盾成了理论和实践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农业生产力的内在矛盾和问题 一是生产力因素组合上困难重重,无法顺利地形成现实的生产力。首先:农业生产力因素向非农部门流动。农业部门内的劳动力,农用资金和部分农用生产资料、科学技术及其它要素纷纷向非农部门流动和转移。全国兴起的民工潮以及乡镇企业的超常规发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国内外人士越来越注意到了中国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超常发展.为什么原先弱小的“老乡”能够迅速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在“乡镇企业王国”江苏省的苏锡常等地甚至达到“四分天下有其三”?“老乡”的发展为什么能够形成“四高”(高速度、高起点、高投资、育效益)、“四上”(上规模、上科技、上外向、上水平)、“四大”(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大提高)的新局面?“老乡”为什么能以40%—60%的速度奋进,并基本做到产值、销售、利税同步增长?这一系列问题,引起  相似文献   

9.
(一)党在农村的工作怎样适应农民阶级结构的新变化:目前农民阶级队伍大体上可划分为五个阶层:①农业劳力者阶层。②乡镇企业职工阶层。③乡村管理者阶层。④个体工商户阶层。⑤私营企业主阶层。乡镇企业工人和农业生产者的两部分是党在农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是一种相互依赖关系。就河南省情况看更是如此。河南省是一个农业人口居多,经济相对不发达的人口大省,只有大力发展小城镇才能实现农业工业化、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城市化。小城镇的发展,需要以乡镇企业为支柱,乡镇企业的进步,需要以小城镇为依  相似文献   

11.
福建台商农业投资及其增长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两岸经贸政策的逐步开放,台商在闽农业投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产业关联和区域集聚日益加强,台商农业投资促进了福建农业资本深化和先进技术扩散,带动了农业结构升级和外向型农业发展,具有明量的经济增长效应.据测算,台商直接投资实际金额每增加1%,福建农业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乡镇企业总产值分别增长0.499%、0.487%和0.312%,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是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措施,应加快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实现农业与乡镇企业的有机结合,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时,特别谈到了广东、江苏和上海的发展要更快一点;省委在讨论我省经济发展战略时,则对苏锡常给予了格外的关注。苏锡常往何处去.对全省有重大影响。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苏锡常是一块宝地,在区位上和经济基础、发展条件上都有自己的优势。在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浪潮中,应当站在最前列,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 关于苏锡常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考虑,不妨有三点设想:一是提前达到小康水平;二是较早实现农业、工业和科技的现代化;三是成为我国的“四小龙”之一(另三个为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带和山东半岛),逐步赶上东亚已有的“四小龙”和东南亚正在崛起的“四小龙”。并且与上海和浦东相联系,逐步使这个地区成为全国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地区,在远东乃至世界都引起瞩目。  相似文献   

14.
施虹撰文认为,农民收入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业;二是乡镇企业;三是外出务工。从农民外出务工收入看,鉴于城镇就业压力大、农民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不高,以及对农民工不合理的歧视政策等因素,农民外出务工收入短期内难以大幅增长。从乡镇企业看,乡镇企业多从事第二产业的生产经营,出现了资本替代劳动的现象,吸纳就业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中国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是中国改革与发展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也是建国45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1989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7350亿元,占社会总产值的25%,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达5180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0%。从1978年到1989年的11年间,全国农业总产值增长了3.6倍,乡镇企业总产值增长了16倍;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了6.1倍,其中乡镇企业增长的部分占63.5%;农村集体固定资产中乡镇企业占70%以上,成为农业现代化最重要的经济支柱。11年来农民从乡镇企业直接得到的工资及用于分配的利润5856亿元,占农民净增收的1/4以上。农村社会公共福利事业,主要是以乡镇企业为依托和财源才得以扩展。在东南沿海及内地大中城市近郊以乡镇企业为核心的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并且迅速繁荣。1978年至1988年间,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速度年均达到15.2%,如此规模和速度在世界劳动力转移史上也是罕见的。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会见南斯拉夫客人时对乡镇企业给予了满腔热情的肯定,他说:“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本文拟就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6.
选好配强乡镇企业领导班子“一把手”吴茶生发展乡镇企业,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必由之路。而选好配强乡镇企业领导班于的“一把手”.则是搞好乡镇企业的关键。一、充分认识乡权企业“一把手”的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相似文献   

17.
乡镇企业二次创业问题,已引起举国上下的普遍关注。搞好乡镇企业二次创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新乡市乡镇企业起步早、发展快,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在内外环境重大变化面前,新乡市乡镇企业也面临同全国大体相同的困境。为配合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我们对全市部分乡镇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搞好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应在产权制度、结构调整、人才素质三大问题上实施突破。 一、创新产权制度,变村民形式公有为利益紧密连接 产权制度创新,在农村主要是对集体企业进行改革,使其找到更有效的实现形式。集体企业产权制度创新,必须首先解决两个认识问题:一是如何看待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这里是指集体企业)  相似文献   

18.
通过几年来的改革,北京市郊农业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1985年与1980年比较,总收入年增长39.3%;纯收入年增长23.2%;上缴税金共增长了3.6倍;农民劳动所得从人均250元增长到686元,提高了1.7倍;农村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业与工副业之比从47∶53变为29∶71。六五期间乡镇企业拿出12.3亿元支援农业生产,占乡镇企业总利润的41%。相当于国家同期对农业投资的4.8倍。粮食产量在种植面积减少25万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先进地区农村发展历程看,我国农村现代化一般都经历了家庭经营、乡镇企业、小城镇和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的潜力勃发,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为农村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资  相似文献   

20.
我省乡镇企业发展到今天,历经了许多艰难曲折,也遭到过不少非难,目前虽然总体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全国比较居于落伍地位,但近年来又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现在乡镇企业总产值已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3%,占去年工业总产值增量的约二分之一,一些主要产品及其产量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总结1993年工作的时候,提出从我省实际出发,要牢固树立和广泛宣传几个观点:一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与加强农业基础的统一性;二是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与它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基本一致性,三是乡镇企业的面貌和形象今非昔比,不能用老概念、老眼光来对待今天的乡镇企业,包括乡镇企业的统计数字,这才是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