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苏四清 《湖湘论坛》2001,14(5):88-89
(一)爱默生的自然观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1803—1882)是美国19世纪中叶超验主义哲学家、作家。他的代表作有《论自然》(1836)、《论美国学者》(1837)、《神学院献辞》(1838)。在这些作品中,尤其是他的第一部作品《论自然》,包含了他的超验主义的自然观,体现了他对于世界的超验主义态度。而这种自然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有某些相似之处,这也许正是爱默生欣赏东方文化的原因。 超验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它的中心思想是“人类能够直观地了解真理” 或“超越感官能力之外来获得知识”。爱默生…  相似文献   

2.
舒奇志 《求索》2007,(4):225-227
本文梳理了二十年来我国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美国的两位重要作家爱默生和梭罗的评论和研究,指出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位作家的自然观和宗教观、个人观和社会观、诗学观以及他们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几个方面,揭示了爱默生和梭罗思想在我国的研究状况和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3.
让工作说话     
对于像我一样的普通中国观众而言,很可能不知道一个名叫卡森的美国人。但在遥远的大洋彼岸,他却是个妇孺皆知的名人。这位大名鼎鼎的美国国家广播电视台《今夜秀》节目主持人,以自己出色的工作影响了一代美国人的思想和生活,他所创造的利润,  相似文献   

4.
韩世杰 《传承》2013,(7):47-49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开山鼻祖。他曾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具有伟大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对中国革命事业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他在临终之际仍念念不忘国事,牵挂着中国的劳苦大众,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值得后人永远学习与缅怀。  相似文献   

5.
美国戏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十分推崇中国的道家文化,道家思想不仅融入他的人生,影响其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而且渗透他的戏剧创作,使其作品闪耀着道学的智慧与光芒:如阴阳对立、循环回归、自然无为等观点。奥尼尔从承载中国古代哲学智慧的道家思想中汲取甘泉,寻求使人们走出迷茫、痛苦困境的生存方式,并探索西方文明摆脱精神危机的救赎之路。他对中国道家哲学的精神诉求,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文化对西方文明的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重新认识杜威的“实用主义”复旦大学教授刘放桐对杜威其人,中国知识界本来并不陌生。作为本世纪上半期在美国盛行的实用主义哲学的最大代表,他的情况早在世纪初就由一些中国学者作过简单介绍。他不仅被许多美国人当作美国的精神象征,在整个西方世界也被公认是20世纪...  相似文献   

7.
热情,是对生活的希望、对事业的执著;是智慧的宝库、是力量的源泉;是困境中的抗争、是成功后的反思。美国大诗人爱默生说。“没有热情,就创造不出伟绩。”本文的主人公是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他为自己深爱的事业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热情。衣带渐宽终不悔他叫肖黎声,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教授、音乐系副主任,民革成员。从教三十余年来,他一直生活在充满歌声的环境中。他热爱歌唱,爱得魂牵梦绕、如醉如痴;他更爱声乐教育,愿用自己的心血,去滋润一个个美妙的歌喉。歌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的书房就象一个小小的百科展厅,其中最引人注…  相似文献   

8.
杜威哲学在现当代思想界的理论定位日趋重要。近年来他的学术地位已经由“实用主义神圣家族中的家长”即思想领袖,逐渐上升为与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并驾齐驱的“本世纪三位最重要的哲学家”,并被誉为“以杜威为其主要倡导者的实用主义传统,是美国对人类精神生活所做出的最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新儒学大师的徐复观,何以在艺术思想上独钟情于庄子并称之为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呢?时人对此多有争议。本文从徐复观生活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入手,结合徐复观本人的性格、遭遇以及儒道思想的特点,从台湾的历史文化传承、现实专制政治的压迫、儒道思想的相通与相异、徐复观的内心情感四个方面来探讨影响徐复观归向庄子精神的几个因素。从庄子精神的视角去发掘和把握中国艺术精神,这体现了他对中国艺术精神的独到理解。  相似文献   

10.
让工作说话     
对于像我一样的普通中国观众而言,很可能不知道一个名叫卡森的美国人。但在遥远的大洋彼岸,他却是个妇孺皆知的名人。这位大名鼎鼎的美国国家广播电视台《今夜秀》节目主持人,以自己出色的工作影响了一代美国人的思想和生活,他所创造的利润,占到了他所供职的电视台总利润的17%。白宫评价他“对美国人的生活和娱乐影响深远”,他未来的继任者莱特曼感叹:“任何一个吃主持这碗饭的人都试图成为卡森,但那只是徒劳而已。”他的朋友拉萨利说:“如果卡森在水门事件期间取笑尼克松,观众们嘲笑尼克松就是早晚的事。他在独白中所说的话,都会变为全体国…  相似文献   

11.
韩世杰 《传承》2013,(9):47-49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开山鼻祖。他曾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具有伟大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对中国革命事业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他在临终之际仍念念不忘国事,牵挂着中国的劳苦大众,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值得后人永远学习与缅怀。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归根到底就是建设民族精神。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要求,“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人既是物质的人也是精神的人 ,人的需要结构是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统一。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一种与这个历史时代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占主导地位的需要。正是这种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决定着这个时代中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决定着他对特定生活方式所做出的选择。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看 ,人的需要结构的发展表现为一个从对物质生活资料的需要、对私人物品的需要占主导地位到对精神生活需要和对公共物品的需要占主导地位转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为市场竞争环境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高等院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确立科学的方法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七一”讲话中,他创造性地提出“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精神上的一面旗帜”的论断,从而把文化建设同党的思想、精神形象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阐述了文化建设不仅是促进政党建设的手段和精神动力,而且把文化建设更加明确地放在了目的的地位上,是一个政党在思想、精神方面的旗帜。因此,在“七一”讲话中,他一以贯之地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始终代表中国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全党全国已兴起学习十六大精神的热潮。学习十六大精神,首先要抓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和理解,增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十六大的灵魂,是贯串于十六大报告全篇的红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体现,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如同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到自己的旗帜上,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到自…  相似文献   

16.
殷海光是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知识分子,在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殷海光满腹经纶,激情洋溢。他有嶙峋的风骨,也有独立的人格。作为思想家,他深邃冷静,鞭辟入里;作为一个人,他坚强不屈,锋芒毕露。  相似文献   

17.
对五四精神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敏荣 《理论月刊》2002,1(5):68-69
本文认为,“五四精神”应该是从思想文化上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精神。主要因为“五四志士”们实际上提出了中国现代化的问题;认识到科学和民主在实现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发出了国民主体意识的呼唤,第一次提出了人的现代化问题。纪念五四运动,要强调五四运动的革命精神,更要高度重视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精神,从而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导刊》2004,(6):30-30
他过去的生活轨迹是众多美国年轻人的梦想:在名牌大学念书,毕业后去加利福尼亚工作,他现在所做的事足以让每个中国人敬佩:来中国的5年里,他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30%,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在图书馆里追寻中国历史,以一个共产党员的眼光关注着中国的发展。这就是美国共产党员戴维·昆丁·道迪埃。  相似文献   

19.
潘华实 《前沿》2012,(10):7-8
精神生活在当代中国有重要地位。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应该是丰富的、健康的、向上的、和谐的,但现实生活中,当代中国部分人的精神生活有不丰富、不健康和不和谐的地方。构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同时实现精神生活的多样化,努力改善并合理引导人们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20.
伊文 《中国减灾》2010,(10):54-55
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是中国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领袖人物。他一改以前单纯用堵的办法为疏导的办法,取得了成功。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至今为人所传颂。他的治水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