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我国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新的庭审模式,证人出庭作证成为这种审判方式得以顺利实施之重要基础。但目前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难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困扰了我国刑事审判的顺利进行。本文在分析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难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证人出庭作证难的症结——证人出庭作证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提出确立直接言词原则、明确证人出庭作证范围以及完善强制证人出庭制度三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都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之所以要坚持证人出庭作证原则,是因为:(1)证人只有出庭作证,才能对其适格性进一步考察和确定。各国法律一般都规定,证人的适格性与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相结合,即通过证人的宣誓制度在法庭上确定证人是否符合证人资格。我国诉讼制度当中虽然未规定证人宣誓制度,但是,对证人资格的确定标准是是否能正确表达意志,对此当然也需要证人出庭以后加以确定。(2)证人出庭作证的证言才是真正的证人证言。证言是证人就自己所感知的案件事实向法…  相似文献   

3.
对刑事诉讼中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人不出庭作证是我国司法审判的一大顽疾,大多数专家学者对此开出的“药方”是:强制证人出庭作证。但如反思一下,强制证人出庭缺乏基本传统法律文化和社会现行状况支持,同时也不符合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同时也不符合法律对证据的要求。这些对于强制证人出庭作证来说是一个极大甚至是无法跨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证人出庭作证四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证人出庭作证四题●欧阳顺乐证人出庭作证,是直接言词原则最起码的要求。修改后的刑诉法在第47条中明确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从而对直接言词原...  相似文献   

5.
证人出庭作证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明文作出的规定,但是长期以来,这种规定往往处于一种名存实亡的尴尬境地,证人出庭作证在实践中大多停留在口头表达,仅限于文字形式。本文拟从目前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的现状、证人出庭作证的意义、证人出庭作证难的原因三方面入手,通过分析论证,提出解决证人出庭作证难这一瓶颈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证人出庭作证作为证人的基本义务是维系现代刑事诉讼正常运转的基本要求,为了保证证人出庭作证,各国普遍确立了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目前证人出庭作证率不高是我国刑事诉讼中最薄弱的环节,而确立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是保障证人出庭作证的关键之所在。为了避免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可能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强制证人出庭作证正当化,应明确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证人范围;证人出庭作证的表现形式;完善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程序设置;构建相关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在审判实践中,证人不出庭作证的现象普遍存在。据湖南省某县法院的某人民法庭反映,1995年该庭审结民事、经济纠纷案件88件,共使用证人证言408份,只有6人出庭作证。①某些地区一审刑事案件的证人出庭作证率仅为5%。②如何保障证人出庭作证,成为审判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危害  证人不出庭作证,是导致证人证言中伪证泛滥的重要原因。由于证人不出庭作证,导致庭审中主要是审查书面证言,形成所谓书证中心主义的庭审现状。因为对书面证言无法展开交叉询问,不能充分质证,导致证人证言中伪证泛滥。为减少伪证…  相似文献   

8.
证人证言作为最原始的证据之一,从古至今都受到司法部门的高度重视.纵观各国立法都有关于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规定,但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制度规定却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当前,证人出庭率低的问题已经严重干扰了我国法院工作的正常运行.在此情况下,本文从证人出庭作证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现状,最后深入分析应当如何完善我国的证人制度.  相似文献   

9.
证人出庭作证是人民法院依法裁判的重要依据,也是当事人权利和责任能否得到确定的关键。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在控辩式审判方式中产生了新的举证主体─—公诉人(控方)和辩护人(辩方)。控、辩双方在向法庭举证过程中,要求证人出庭作证的力度不断加大,使证人出庭作证的司法实践不引向深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证人出庭作证在司法实践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本文仅从证人出庭作证的现行立法、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作证情况、证人出庭作证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亟待完善证人出庭…  相似文献   

10.
姜婕 《法制与社会》2015,(4):113-114
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诉讼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是庭审案件查明的重要方式之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能够通过证人出庭作证予以体现,同时证人出庭作证是实现罪责刑相适应、保护被告人权利的重要刑事诉讼制度.但是在当前情况下刑事诉讼证人出庭率低,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刑事审判的一个难题.本文从司法现状入手,分析我国目前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率低的原因,结合新刑事诉讼法,提出完善证人出庭制度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的几点思考□童道才彭竣对控辩式审判方式中最重要的证据展示———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只作了简单的、原则性的规定,对于如何保障证人出庭作证,如何处理证人拒不出庭作证,促使其履行作证义务,以适应控辩式审判方式的要求等问...  相似文献   

12.
证人出庭作证相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证人出庭作证是指了解案件事实情况的人接到人民法院出庭作证通知后,在指定时间、地点出庭就其所知如实陈述,回答质询的行为。证人出庭作证以证人证言为表现形式,人民法院、检察机关、公安等侦查机关都可以依国家赋予的权力依法收集证人证言,当事人又可以自行举证。从证人证言收集主体看具有复杂性、多元性。证人证言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如证人思想品质,与案件或当事人存在某种利害关系,以及善意证人感知的主、客观因素都将直接影响证人证言的真实可靠性。(一)我国诉讼法对证人出庭作证的有关规定及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13.
我要谈的是证人出庭作证与保障证人对质权问题。证人出庭作证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学界一般都是从现行刑事诉讼法中有关证人一章的规定出发来谈的,即证人的证言只能通过法庭的质证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体现了直接言词原则或排除传闻证据规则,侧重于从证  相似文献   

14.
证人拒不出庭作证若干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旺 《法学杂志》2001,22(5):76-77
为保障诉讼的公开、公正 ,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直接言词原则已成为各国诉讼法上的主要原则。为贯彻上述原则 ,证人在审判活动中必须出庭作证已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通例。我国《民事诉讼法》也明确规定了证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但现实情况是证人提出书面证言的多 ,出庭作证的少 ,有的基层法院证人出庭率不足 1 0 %。这不仅不利于当庭查明事实 ,保证办案质量 ,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当事人的质证权 ,妨碍了诉讼公正的实现。(一 )证人拒不出庭作证的社会动因1、事不关己 ,少惹麻烦。一般而言 ,人的行为总是受一定的目的和动机的驱动。…  相似文献   

15.
证人出庭作证是充分发挥证人证言这种证据作用的关键环节。但是证人出庭作证难已经成为严重困扰我国刑事诉讼一个重要问题,有必要针对证人出庭作证难的原因,建立公诉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通过确定出庭证人的范围,设立必要的保障和处罚措施,逐步提高证人出庭作证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证人出庭作证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一直困难重重,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证人出庭作证的比例极少。大多数庭审均由审判人员宣读证人证言,而控辩双方也无法就证言进行直接的言辞质辩。显然,这种情形与修正后的刑诉法所要求的庭审功能有着较大的差距,必须改善和改进现行的证人出庭情况,以确保庭审功能。为使证人出庭作证达到刑事诉讼及庭审调查的内在要求,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不出庭或拒绝出庭作证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探究对策,以健全和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一、证人不出自或拒绝…  相似文献   

17.
石煜 《江淮法治》2009,(16):46-47,49
在我国,证人出庭作证一直就是个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在刑事诉讼中,证人的出庭作证率就更低了。据新闻报道,根据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统计,该院辖区2005年度审结的刑事案件共计5500件,其中,证人出庭案件只有29件,所占比例不到1%。而即便是这出庭作证的29名证人中,大多也都是出于职务需要和存在利害关系的原因才出庭作证,缺乏证人的中立性.削弱了其证言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颁布实施,我国以控辩式当事人主义为取向的刑事庭审方式改革必将稳妥地向前推进,证人出庭作证是控辨式庭审方式的重要特征和内容。然而证人不愿作证,特别是不愿出庭作证,一直是困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难题。本文拟对刑事证人不愿出庭作证的原因”其立法完善作初步探讨。一、刑事证入不愿出庭作证的原因分析刑事证人不愿出庭作证是刑事诉讼活动中的客观事实,可以从下列数字中得以说明。上海黄浦区法院统计表明,近年来该法院而理的刑事案件,证人的出庭率只有5%。江苏省某市法院虽经再三通知,说服证人出庭作证,但…  相似文献   

19.
王云龙 《中国律师》2005,(11):48-49
我国法律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虽然作了原则规定,但由于证据立法的空白,现有法律规定中又缺少必要的程序规则,致使证人出庭作证制度难以在司法实践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因此,研究探索确保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则和措施,完善我国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法律规定及其缺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只有一条对此作了规定,即第70条。强调证人必须出庭的同时,对证言的质证程序似乎作了规定,即辩论和质证。但是这种笼统的规定仍然难以改变司法实务操作中的混乱现象。1998年颁布实施的《关于民事经济审判…  相似文献   

20.
王锐 《中国检察官》2004,(2):46-47,68
新刑事诉讼法对人民法院庭审方式作了重要修改,使之进一步完善。证人出庭作证是新刑事诉讼法对庭审方式的要求,是诉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司法制度的普遍原则和审判制度的必然要求。它对于诉讼当事人权益的保护、增强诉讼活动的透明度、保障诉讼司法公正有着巨大的意义。但现实社会中,证人不出庭作证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困扰着诉讼活动的顺利和公正。一、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一)刑事诉讼立法不够完善我国证人不出庭作证的主要原因在于立法的不甚严明。现行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不完备之处表现在:第一,只规定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