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矿山,留下我们青春的足迹,像一支歌或一首诗,不时地回旋在我心头。飞旋的电钻是最锐利的矛,穿透了亿万年铸就的石盾。炮声隆隆,激荡的旋律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坚强不屈的民主战士,群众喜爱的大众诗人。他一生写下100多首诗,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诗,有的是讴歌民主的,有的是鞭挞黑暗的,有的是反对内战的,有的是抒写爱情的,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最大的特点是口语化、大众化,人称"大众诗"。今天,我们读起他的诗,既可以陶冶品德,又可以增长知识,从中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3.
王润 《学习导报》2013,(20):29-29
“读首诗再睡觉”,这是我最近关注的一个微信公共账号。每天晚上十点钟,这个微信就会自动发送一首诗。如果感兴趣的话,还可以收听关于这首诗的人声朗诵。这个微信的功能介绍中这样写道:“订阅我不一定能除皱,但一定可以防衰老。”  相似文献   

4.
五一,一年前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一种让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翻开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是公元一九五四年中国人用自己的双手将庄严的国徽高高举起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让每一个中国人热血沸腾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都豪迈地响彻着这样的声音我们是国家的主人这样的一种制度让所有古老朴拙的汉字让所有源远流长的音韵长久地描绘着它的光辉与博大五十年后的今天人心依!日澎湃大地依旧沸腾高天厚土作证美丽的城市和富饶的乡村作证人民当家作主依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的根本人民当家作主(诗)——写在人民…  相似文献   

5.
吴钩 《廉政瞭望》2014,(10):47-47
今天的人们如果想表达意见,可以上网发帖。古人呢?可以写写“题壁诗”。宋朝的题壁诗繁荣昌盛,我们耳熟能洋的一首《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相似文献   

6.
早在1948年就听说过胡志明主席的汉文很好,但对于他还会写一手好的汉文诗,那是到了中国解放以后才知道。50年代初,《人民日报》刊登的一扁通讯,引了他在1950年9月越南军队准备发起边界战役时写的一首汉文诗《登山)。这是我首次读到他的汉文诗。此后,由于工作上的关东,有机会看到胡志明更多的汉文诗。根据已知的,胡志明用汉文写的诗共有100多首,收集在《狱中日记》和《胡志明汉文诗》两本诗集里,  相似文献   

7.
陈老总三吟怀乡诗丁艾陈毅同志一生,不仅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诗也和他的为人和性格一样,爱憎分明、铿锵有声,直抒情怀。他的诗,每一首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这里为大家介绍三首他吟咏乡情的诗。1901年8月2...  相似文献   

8.
徐启基先生在《中共党史研究》杂志1996年第6期上著文,评价瞿秋白的绝笔诗认为:“这首绝笔诗,反映了这样一种健康思想:他由于坚定不移信仰马克思主义,所以虽身处逆境也不忧伤”。笔者对这一结论略有不同意见,现提出以下看法就教于方家。瞿秋白的绝笔诗题为《偶成·集唐人句》,由序、诗和跋语组成(此处不再赘引),其中叙述了夜梦景象、翌日因感读诗、集句得诗与临行言志的过程。全篇记述完整,思路清晰,、文字精炼,是我们研究霍秋白当时心境和理解这首诗的第一手资料。同样,瞿秋白在狱中所写的长文《多余的话》和其他诗作,也是…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的诗     
《党史博采》2001,(12):24
在周恩来的一生中,他不仅爱诗,还写过不少诗,他的诗人气质、诗人风范,使人折服。 1914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时,写成两首五言绝句《春日偶成》:“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这是我们所见到  相似文献   

10.
数字能增添诗的韵味,这个道理早已为古人所知晓。确实,如果把数字恰当地用进诗中,格外能使诗情趣横溢。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是我国宋代大诗人邵雍描写一路景物的诗,全诗共20个字,把1到10十个数字全用上了。这首诗描写的是路边的村庄景色,读来通俗自然,脸炙人口。又如柳宗元的“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二十年”和  相似文献   

11.
“远看青山多雅秀,近看寿阳水长流。寿阳一转人长寿,快快乐乐过春秋。”这是刘家怀老人写的一首“感恩诗”。在“感恩诗”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地震灾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恢复重建的感人身影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2.
将已有的诗改动一下,使之成为另有含义的一首诗,叫做"剥皮诗". 剥皮诗,表面看去,是制作者借助原诗以表达己意,似乎有点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的意味,实则也可以说是创作,是很灵动、机智的一种创作.如将剥皮诗与所剥原诗对照品读,会别添一番诗趣.  相似文献   

13.
张兴德 《党史博采》2023,(12):25-28
<正>(一)在毛泽东的诸多诗词中,有两首是看了照片,乘兴而写的“题照诗”,一首是1961年2月的《七绝·为女民兵题照》:另一首是1961年9月9日的《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在照片上题诗或为照片题诗,俗称题照诗,源于中国古代传统的“题画诗”。这是一种诗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画的空白处,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咏叹画面的意境或借机抒发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雨滴(诗)     
雨滴(诗)杜林峰是年春夏,故土陇中久旱无雨,干部心急,群众心焦,笔者偶作《雨滴》、首,以表赤子之情。啊,雨滴你是一颗颗撒落的玉珠你是一滴滴甘甜的乳汁你是大海的一个个细胞你是大地的一滴滴血液你用胆略刺破滚滚乌云荡深万里尘埃你用生命化作圣洁之水滋润九洲大...  相似文献   

15.
刘汉民 《党史文汇》2007,(12):20-23
将已有的诗改动一下,使之成为另有含义的一首诗,叫做“剥皮诗”。 剥皮诗,表面看去,是制作者借助原诗以表达己意,似乎有点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的意味,实则也可以说是创作,是很灵动、机智的一种创作。如将剥皮诗与所剥原诗对照品读,会别添一番诗趣。  相似文献   

16.
古往今来,很多将军在马背上吟成了不少千古名句,成为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当我读了不少的将军诗之后,便有了一种感慨,他们的诗和文人诗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和特色。他们的诗是他们的人生写照。比如萧克将军那本装帧素雅的诗集,就是这些将军诗的代表作。诗中那么多的风雨雷电,那么多的人生感悟,那么多的奇特经历,那么多的鲜活人物令人心潮起伏。一、汤原晤丁玲冰封雪冻嫩江寒,相见同惊两鬓斑。共历风波差一字,别时顾频语犹难。这首诗写于1962年10月。当时萧克将军被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错误批判后,降职到农垦部当了副部长…  相似文献   

17.
1972年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之际,毛泽东赠给他一首诗:老叟坐登嫦娥奔月走马观花  相似文献   

18.
“揽辔长征二万里”(李木庵诗),“出死入生风暴里”(续范亭诗),许多人用诗歌来赞美长征中的徐特立。徐老是长征中的一位传奇人物,正如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陆定一所说:“越困难他越有精神,他的生命越在困难之中就越加显得辉煌。”他在艰苦的长征途中所激发和表现的崇高革命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红五军团政委李卓然诗云:“六十长征穿破旧,爬山涉水荷行装。”当时徐老已58岁,是长征队伍中的最长者,但他和普通战士一样,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长征开始时,他编在中央工作团,董必武任团长,他任副团长。到了贵州黎平,红军缩编,他任干部团休养连班长。离开江西苏区时,他穿着单衣;到湖南  相似文献   

19.
1993年《党的文献》第六期发表了新发现的毛泽东四首诗作。这四首诗是1955年到1957年写成的,正值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重要时期。诗人是“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决策者、发动者、领导者,在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他为之激情满怀、诗篇迭出是很自然  相似文献   

20.
关于《看山》一诗质疑周玉甫1993年12月,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前夕,《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都转载了《党的文献》1993年第6期上新发表的毛泽东诗四首。这是一件大喜事、大好事,因为不论在毛主席的生前还是身后,人们都很爱读他的诗。从发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