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李峰 《半月谈》2004,(16):67-67
美国向伊拉克“交还”了主权,如何评价这场战争的结局.成了美国和国际舆论的焦点。明眼人看得出,美国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动力、指挥这场战争的大脑神经,外交上是单边主义,军事上是先发制人战略。说白点,单边主义就是“美国利益第一主义”,先发制人战略就是“想打谁就打谁战略”,“打谁都有理战略”。这就把世界和平放在了由“两霸论”组装的不定时炸弹上.铸成了实实在在的“美国成胁论”。  相似文献   

2.
“先发制人”自卫论作为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形成于布什。国际社会对其基本上是反对的。从法律角度看没有联合国的授权,先发制人的自卫虽然符合美国国内法但不符合国际法。  相似文献   

3.
论"先发制人"战略对国际法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政府提出的"先发制人"战略破坏了国际法的法理基础.本文通过对"先发制人"战略的理论渊源、实施标准和实施方式的分析,着重论述了"先发制人"战略的实施给现行国际法带来的巨大挑战以及恶劣的示范效应."先发制人"战略的实质是维护和扩张霸权利益,不可能从根本上铲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最近,各国媒体上频频再现一个词——“布什主义” 2002年9月20日,美国总统布什发布了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该报告的核心是把“先发制人”确定为21世纪美国国家安全战略 这可以看作是“布什主义”形成的标志 而此前布什于2002年6月在西点军校毕业典礼上发表的一番讲话,被认为是阐述“布什主义”的“奠基性文件” 我们不妨先把布什这讲话的几个重点段落罗列如下:  相似文献   

5.
当前美国以“反恐”为名 ,炮制出“先发制人”战略 ;在国际交往中 ,奉行单边主义政策 ,力图实现它梦寐以求的“单极世界”。本文试图从美国强权政治的发展模式入手 ,追寻其历史轨迹 ,并尝试从“使命观”、“天定命运论”以及“种族优越感”等方面阐释其产生、发展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6.
美国新世纪的军事战略经克林顿和布什两位总统之手已初步形成。克林顿的“塑造-反应-准备”战略和布什“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都是为了确保美国的安全和在新世纪的世界领导地位。该战略从传统的“同时打两场战争”转变为进行全球范围的反恐战争;侧重于“质量建军”,保持美军的高技术优势。对此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国总统布什9月20日正式向国会提交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宣称美国将改变在冷战时期奉行的“遏制战略”,取而代之的将是对那些阴谋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恐怖分子和国家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这表明美国已经把“军事至上”主义作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中心,并把打击恐怖主义及庇护者作为“重中之重”。基于这种思想,美国加紧在其所有的战略利益空白点和  相似文献   

8.
美国近3年来的单边主义行为展露着一种近乎极端的梦想、欲念和狂妄,令战火中的美国兵在威风八面的同时又困顿不堪,令硝烟中的弱势者厄运缠身、噩梦连连。美国竭力谋求世界霸权,推行“先发制人”战略,不仅使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受到严峻考验,也令美国置身于危险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在解决两岸政治定位的结构性问题上,可以思考以“当局”作为起点来进行探讨,从而避免“骑马找马”、“鸡生蛋、蛋生鸡”的困局.两岸在过去数十年都已经用“当局”相互称谓.从政治语义学上分析,“当局”正视了两岸公权力行使的事实,包容了两岸之间的“承认”抑或“否认”政治分歧,保留了未来开放性讨论政治地位的空间.从政治现实来看,两岸“当局”之间发展政治关系没有违背一个中国框架,两岸互称“当局”的身份可以体现平等协商、对等谈判,两岸可以从“当局”出发探讨最终政治定位并达成共识,两岸“当局”的政治定位可以为当前两岸发展政治关系提供灵活性安排.  相似文献   

10.
“公投”一词近期以来多次出自于台湾当局某些政要之口。继2002年8月3日,陈水扁抛出海峡两岸“一边一国”的谬论,提出台湾前途、命运、现状要经过公民投票来选择后,9月8日,陈水扁在当局高层的“三芝会议”上再次叫嚣,要推动当局的“政府”改造工程以及“公民投票”的“立法”等。陈  相似文献   

11.
马其顿最近与台湾“断交”的事实再一次表明“金钱外交”,此路不通!陈水扁当选一个礼拜之后,其副手吕秀莲在接受新闻界采访时抨击国民党当局推行的“金钱外交”,是“骗纳税人的钱”,表示民进党将摒弃“金钱外交”。民进党当局在“骗纳税人的钱”方面,与国民党当局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台湾当局领导人也因此被媒体称为“散财童子”。“外长”田弘茂对台湾当局“金钱外交”的目的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们希望透过经济援助取得政治上的目的。这就是交换,友邦在联合国帮助我们提案,我们在经济上提供援助。”这句话道出了台湾当局继续运用“金钱外交”的手段,拓展所谓的“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12.
获益选择和博弈行为在美国台海政策决策中表现得比较明显。美国和台湾当局在博弈过程中既有绝对获益的选择,也有相对获益的考量。在“废统”问题上,陈水扁当局在美国反对的情况下执意“终统”,是双方博弈后作出的虽不满意但可以接受的相对最优战略选择,是出于绝对获益的考量。但“废统”的博弈模式无法改变美国“维持现状”政策的模糊性,无法消弥陈水扁当局重复博弈的可能性,也可能引发各方对相对获益的关切,从而不利于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局面的维护。  相似文献   

13.
《两岸关系》2003,(12):5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负责人11月17日就陈水扁当局通过“公投立法”进行“台独”分裂活动发表谈话。谈话全文如下: 最近一个时期,陈水扁当局假借民意,纠合各种“台独”分裂势力,大肆进行“台独”分裂活动。他们在“公投立法”过程中,企图塞进有利于进行“台独”分裂活动的条文,为其  相似文献   

14.
台湾问题长期以来是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一个巨大战略挑战。陈水扁执政时期,由于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激进的分离主义路线,“台独”分裂活动给两岸关系带来了极大的战略险情,使台海局势多次走到爆发危机的危险边缘。本文全面分析民进党八年执政期问,陈水扁当局的“台独”分裂活动对两岸关系的破坏,以及中国政府管理台海危机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5.
2月6日,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了新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分析了美国目前面临的三大安全威胁,并提出了四大应对措施。三大威胁是: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新兴战略对手;四大应对措施是:打败恐怖组织、防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加强本土防御和影响新兴崛起强国。总体看来,该报告“反恐”的特点比较明显,但承认原先关于“迅速击败敌人”和“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说法并不适用非对称战争。由于美国在反恐战争中提出的“先发制人”战略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新报告不再强调这一点。与4年前相比,新报告调整了未来防务的侧重点,清晰地显示出…  相似文献   

16.
刘红 《统一论坛》2004,(5):27-30
自台湾行政当局6月初提出“6108亿军购案”以来,台湾社会各界的“反军购”浪潮一浪高过一浪,“9·25游行”把全台湾的“反军购”活动推入一个新的阶段。随着民进党当局为获得“6108亿军购案”的拨款而加紧活动,岛内“反军购”的声势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7.
美国新安全战略与国际军备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国际格局的变化和“9·11”事件的发生 ,美国即将出台新的国家安全战略。这一战略将包括加强本土防卫、谋求绝对军事优势、实施“先发制人”打击等内容。新战略将从“攻”、“防”两方面谋求加强美国的军备系统 ,从而将在国际军备控制机制、新的军备竞赛以及核扩散等问题上 ,对当今国际军备控制带来巨大冲击。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美国新安全战略及其对国际军备控制的影响 ,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台湾,凡是企事业单位名称中的“中国”和“中华”字样,要么已经被“台湾”二字取代,要么正面临着必须改名的压力。民进党当局提出的理由是;这些“中”字头的名称容易引起混淆,但是其实质目的却  相似文献   

19.
邰言 《黄埔》2008,(3):40-45
进入二、三月,陈水扁当局继续进行“台独”分裂活动。一方面在“去中国化”手法上又出新招,将“中国文字”改为“汉字”,“国语”改称“华语”;接着又抛出所谓“2005年共识”,以欺骗世人。另一方面,陈水扁当局处心积虑推动的“入联公投”终以失败收场;而台湾“大选”惨败后的民进党,更是内斗不断,民进党何去何从,已为岛内外所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三、构成美国战略的三个“恒定因素”:理想、实力、手段一般都把乔治·W·布什政府上台后的国际战略,特别是“9·11”后的外交,归纳为极端美国主义的“新保守主义”。不论从它的政策表现和制定政策的核心班子看,这一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在“新保守主义”的外衣下,我们永远不要忘记美国战略的坚硬内核——现实主义。布什第一任期内美国新保守主义政策的突出特点有三:单边主义;先发制人;更迭别国政权。“9·11”事件使布什政府的反恐政策由其对外战略的工作次重点变成了首要任务。美国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国土安全法》(2002年11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