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战后,日本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日本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日本已进入“经济服务化时代”。据统计,日本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由1970年的51%增加到1989年的57.9%,而第一、二产业分别由1970年的5.9%和43.1%降到1989年的2.9%和39.2%。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整个就业人口的比重由1970年的45%增加到1989年的58.7%,而第一、二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分别由20%和35%降到7.7%和33.6%。  相似文献   

2.
最近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醒人们全面认识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其中有这样一组数字:2009年,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8.1%、27.8%和34.1%。这表明,我国从事第一产业即农业的比重过高,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依然很低,其中从事第二产业的比重,仅相当于  相似文献   

3.
陈斌开 《前线》2014,(12):99-101
<正>自2004年北京市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确立。目前,北京地区已经上市的文化创意企业50家。从2004年到2013年,文化创意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9.5%增加到12.2%,文化创意产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从14.0%提高到16.1%,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2012年,北京市政府提出科技与文化"双轮驱动"战略,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到了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三缺口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辽宁省第一产业产业结构缺口一直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较低,即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转移的劳动力吸纳能力不足所致。所以,通过多种途径挖掘第三产业就业潜力,应该是辽宁省降低第一产业产业结构缺口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宋伟 《学习论坛》2010,26(8):38-41
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较低,这是由偏重型、资源型的工业结构决定的。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符合河南省的禀赋条件和比较优势,有助于河南省摆脱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有助于解决广大农村入口的非农就业问题,有助于扩大内需,是当前河南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切实而有效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6.
李晓斌 《求实》2015,(2):59-64
在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变过程中,存在着突出的产业发展问题,如农业现代化水平低,第二产业中重型工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且质量不高等。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城镇化驱动力不足的成因,主要有资本深化与价值链低端路径发展模式、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和产业集聚能力低下等,需要通过构建与优化相应的动力机制来推进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7.
李彬 《共产党人》2015,(3):34-35
惠农区是典型的老工业城市,作为一个工业化特征比较明显的城市,惠农区工业产业比重较大,在总体经济总量上占比较高,第三产业发展平稳,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小。与大武口等其他周边县区相比,惠农区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偏低。因此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靠二产带动向依靠一、二、三产协调发展转变。如何让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拉动地区  相似文献   

8.
论产业结构高度化演进中的金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而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基于此,研究产业结构高度化演进中的金融政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一、金融活动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理论分析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从低级水准向高级水准的发展,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内容:一是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二是在产业结构中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三是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  相似文献   

9.
资本有机构成变化对中国就业结构带来了重大影响,这主要体现在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大幅度减少;第二产业就业比重趋于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总量和比重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称,去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2%,上升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1%,下降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5%,四季度增长11.2%。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产业结构尽管几经调整,但偏差仍然很大,第一、二、三产业间的比重不合理。第二产业结构失调,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难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使第一产业劳动力收入比重严重偏低,农村广阔的消费市场难以启动,从而制约了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无棣县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调整,抓经济首先抓调整”的思想,调整优化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得到迅速提高。一、突出引导,在创造宽松环境中扶持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四化同步,本质上也是要求城镇化与产业变迁的规律相协调。从历史视角看,第一产业制度变革为劳动人口向城市转移提供了条件;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促进了沿海制造业的崛起,各类开发区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当前来看,三次产业就业占比相对接近,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容纳就业的第一大产业;省级数据显示,城镇化率与产业间就业结构之间初步呈现现代经济特征。实现有就业的城镇化其有利条件是,中国经济创造就业的能力持续提升,城镇化发展对城市就业压力相对减轻,服务业容纳就业人口的潜力巨大。面临的挑战是,农业对劳动力转移的推力显露疲态,第二产业中的重工业比重偏高、制造业升级不足,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非正式就业问题突出。为此,要大力推动产业价值链的提升,促进产业高级化;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城镇就业岗位;加快产城融合,促进产业发展和城市繁荣。  相似文献   

14.
“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是》2006,(6)
指标单位2000年2005年2005年比2000年增长(%)一、人口和就业年底总人口其中:男女其中:城镇乡村就业人数其中:城镇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率二、国民经济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比重(G D P=100)第二产业比重(G D P=100)第三产业比重(G D P=100)三、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其中:城镇其中:房地产投资农村其中:农户投资四、物价总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能源、原材料、动力购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产品出口以及第三产业的开放格局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从其对我区外贸的影响看 ,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抓住机遇 ,参与竞争 ,应着力克服劳动生产率低、高附加值产品少、体制不顺和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小等劣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工业化步伐加快,但又出现了生产力绝对性、相对性与结构性三者并存的过剩。当前,我国工业化面临的是一个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即既要降低第一产业比重和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又要在第二产业结构中着眼于技术结构的提升,用现代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但是,产业升级的前提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与有效需求的增长。所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是把刺激需求、解决过剩同促进产业升级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一、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现代化经济的重要特征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如何,可用两个指标来衡量。一是第三产业的产值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二是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整个国家就业人员的比重。这两个指标是密切联系的,二者增长速度基本同步。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和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  相似文献   

18.
陈慧娟 《唯实》2001,(12):44-46
在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分布关系的研究上 ,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在威廉·配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研究了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变动趋势后 ,提出了“配第—克拉克定理”。克拉克在全部经济活动分为第一、二、三次产业的基础上 ,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 ,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 ;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 ,劳动力便由第二次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 :第一次产业将减少 ,第二、三次产业将增加。克拉克认为 ,劳动力从第一次产业转向第二、三次产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产业结构就是其中之一。农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大而不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今后五年要重点解决产业结构失衡问题,通过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使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权威人士透露,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随着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的基本确立,我国从业人员的就业结构正在得到进一步改善。第三产业已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九十年代,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稳步增长,由1990年的18.5%提高到2001年的27.7%,增加8200万人。与此同时,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60%下降到50%,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了2400万人。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正在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领域。1990年至2001年,城镇个体私营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