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金砖五国等新兴国家为代表的"第二世界"崛起对全球产生广泛影响,并由此带来了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经济的变迁。葛兰西的核心理论框架——"霸权"概念以及以考克斯为代表的新葛兰西主义学派对探究新兴国家崛起的问题是有启发作用的,但是全球化与跨国资本主义的深化对新葛兰西主义学派提出了挑战。在整合新葛兰西霸权理论和后霸权批判理论,并将"第二世界"和"相互依存"加入分析框架之后,理论界提出一种新观点,即新兴国家作为一种新型反霸权的国际政治经济力量,在全球资本主义时代,尚不能建立起替代性的独立霸权,而"相互依存式霸权"将主导当今这个时代。"相互依存式霸权"定义为根植于金砖国家的崛起所带来的基于地区合作所形成的联盟型关系,这一联盟型关系的形成主要为了牵制并超越由单一国家或单一权力中心(西方)所产生的霸权。届时在国家利益、地区走向、共同政治议程、政治联盟以及潜在危机管控等方面,"第一世界"(西方国家)和"第二世界"(新兴国家)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重塑国际安全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2.
用国内政治中的"合法性"理论审视国际社会中的霸权现象,理清霸权合法性的生成机理。从文化认同、公共产品、制度完备、技术支持等四个方面对冷战后美国霸权谋求合法性资源整合进行分析,总结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起源、形成和最终确立以及当代扩张做了历史考察,分析了荷兰、英国和美国三个霸权周期,并对三个周期进行了比较,以此探讨了资本主义体系霸权更迭演变的规律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分析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的关系时,可以得出3点结论。首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崛起对美国的机制霸权、经济霸权、政治和意识形态霸权、军事霸权都不构成严重挑战;在美国构筑的全球霸权体系下,中国也还有相当大的崛起空间。其次,中国崛起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形成结构性的挑战。最后,从思维框架上说,我们既不能丢弃对国际权力格局的传统分析方法,以为信息和思想的沟通以及经济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能够自然生成国家间的友好关系,消解国际冲突,也不能忽略国家及其以下的行为体的主观能动作用,以为权力格局的变化必然造成国际秩序的混乱。现在,中美领导人都认识到两国相互对抗的危害性,因此中美关系有望继续维持稳定,并逐渐建立起更为稳定的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5.
《外交评论》2015,(3):72-103
国际发展进程始于霸权对欠发达国家的相关承诺及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迄今,国际发展的兴衰起伏表明:霸权对国际发展的冷淡可谓一种常态,相形之下,二战期间国际发展的启动与兴起才是特例。战后,霸权对国际发展进程的支持出现由盛而衰的重大转折,并体现在贸易、援助、金融等多个议题领域。事实上,霸权对国际发展的任何付出,必以相应回报为前提。霸权投身于国际发展进程的内在逻辑与深层理念是一以贯之的,那就是根据欠发达国家的利益多寡或价值高低,来决定其支持力度。"利益交换"的逻辑,主导着国际发展进程的基本走向。霸权受利益驱使而支持国际发展,又在其认为利益有限甚至冲突的情形下削弱或放弃支持,此即战后国际发展进程长期陷入低谷的主因。不过,"霸权主导型"国际发展范式的衰微,并不意味着国际发展本身再难有所作为。世界政治经济中的某些迹象表明,国际发展得以重振的契机或许正在孕育成型。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金砖五国等新兴国家为代表的“第二世界”崛起对全球产生广泛影响,并由此带来了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经济的变迁。葛兰西的核心理论框架——“霸权”概念以及以考克斯为代表的新葛兰西主义学派对探究新兴国家崛起的问题是有启发作用的,但是全球化与跨国资本主义的深化对新葛兰西主义学派提出了挑战。在整合新葛兰西霸权理论和后霸权批判理论,并将“第二世界”和“相互依存”加入分析框架之后,理论界提出一种新观点,即新兴国家作为一种新型反霸权的国际政治经济力量,在全球资本主义时代,尚不能建立起替代性的独立霸权,而“相互依存式霸权”将主导当今这个时代。“相互依存式霸权”定义为根植于金砖国家的崛起所带来的基于地区合作所形成的联盟型关系,这一联盟型关系的形成主要为了牵制并超越由单一国家或单一权力中心(西方)所产生的霸权。届时在国家利益、地区走向、共同政治议程、政治联盟以及潜在危机管控等方面,“第一世界”(西方国家)和“第二世界”(新兴国家)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重塑国际安全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7.
国际关系理论中流行的“霸权轮替”说产生于传统的权力观念,而根据非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即制度变迁理论,近代以来的霸权只有英国式霸权而不存在霸权轮替问题。只有在政治上实现“人民主权”下的有限政府和公民权利,在经济上实行正常的市场经济,弱国才能强盛,强国才能持续,才能在大国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总结了战后美元的霸权地位的演变,结合霸权稳定论及其悖论,从美元霸权衰落后的权力真空造成的不稳定和这一霸权体系内在的不稳定两个方面分析了美元霸权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解决美元问题的思路,希望探索出一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9.
"文化霸权"是意大利共产党领袖葛兰西关于文化革命的理论,其实质是上层统治集团使下层从属阶层"有组织的赞同"他们,以达到领导教化目的.赛义德将其扩展到东西方文化权力关系中,使之带上了西方殖民主义色彩.中国学者在沿用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的基础上,更多地吸收了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霸权"的理解,使之带上了对西方文化的警惕和抗拒心理,具有民族性的反抗文化殖民意识.这与葛兰西在纯学术层面上探讨的文化运作背后的权力关系已有了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从2008年次贷危机开始,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至今未能恢复稳定增长,这也导致了"美国霸权衰落论"的又一波狂潮。针对衰落论者的悲观看法,一些乐观的西方学者纷纷撰文为美国霸权辩护,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美国仍然具有的优势,同时也道出了其忧虑之处和美国的应对之策。概言之,这些学者虽然承认美国实力有所衰落,但他们坚持认为美国霸权是稳固的、可修复的。据此可以判断,美国霸权的未来是模糊的,应当慎言美国衰落。  相似文献   

11.
鉴于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头号强国,而"霸权稳定论"的主要提出也都来自于美国,因而这一理论有着鲜明的美国色彩。认真研读"霸权稳定论"的代表著作,人们就不难发现,不管其鼓吹者是否承认,事实上它的种种理论观点不是在为美国所采取的霸权政策辩护和赞美,就是在为维护美国的霸权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2.
李普涛 《理论前沿》2005,(10):31-32
文化全球化是一种客观趋势,文化霸权主义是一个突出的全球文化发展不平衡现象。任何民族只有向世界奉献民族文化新特色,才能遏制文化霸权,共同构建世界文化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是美国霸权战略的分水岭."9·11"事件为美国送来一个明晰的战略对手,强化了美国以保守主义为基础的霸权战略大调整.美国霸权由主导型霸权向帝国式霸权转化.美国的这一霸权战略必将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但现实的图景则使美国霸权的前景似乎不被看好.  相似文献   

14.
梅然 《外交评论》2011,28(6):111-128
关于大国兴衰的动因,以俄罗斯和海上霸权国家这两大国家单元构成的"陆海性权力格局"为视角,存在两大历史现象或"历史经验":自19世纪以来,与俄罗斯和海上霸权国家同时对抗而又未能及时改变的主要强国都会遭受大失败的结局;自19世纪以来,俄罗斯和海上霸权国家之外的主要强国的崛起都是在前两者相互对抗的背景下发生的。其背后的政治机理也适用于解释晚清时代至今的中国,对于处理当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不无战略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论美国文化霸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世界历史上 ,大国的对外扩张往往伴随着文化扩张 ,只有文化上的征服才会实现长治久安。自从 2 0世纪 4 0年代美国建立了它的霸权体系以来 ,除了使用“硬实力”维护和加强其霸权地位外 ,也更加重视“软实力”的运用 ,从而使美国霸权呈现出明显的文化霸权的特性。美国的文化霸权主要表现在通过对外援助、利用文化交流和借助大众传媒等方式强行推行其价值观和民主、人权标准 ,以此来影响广大发展中国家 ,企图实现美国的一统天下。美国这种文化扩张的动力主要是来自其特殊的民族文化传统、战后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美国对现代传媒的垄断以及美国本身雄厚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6.
浅析美国国家软力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后 ,随着国家软力量在国家力量中地位的突出 ,大国开始看重一种特殊的能力即利用自身软力量的优势来影响它国的能力。国际政治领域中也由此出现了“文化霸权”、“信息霸权”、“制度霸权”等名词 ,或统称为“软霸权”。美国利用其软力量中的世界理念、大众文化与媒体、对国际制度的影响力等来为其全球霸权战略服务 ;但美国利用软力量称霸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应认清在“文明”、“合法”的外衣下的软力量所形成的“软霸权”与凭借军事等硬力量推行的扩张政策在本质上是相通的。由此要对美国的“软霸权”提高警惕 ,并通过捍卫、弘扬自身的民族文化特性 ,加强自身的软硬力量建设 ,来有效地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综合安全。  相似文献   

17.
均势既是国家的一种对外政策和对外行为,又是国际体系的一种运行状态和存在形式。几个世纪以来,英国将均势政策视为一种"金科玉律"或国际政治铁律,有着深刻和复杂的根源。在近现代欧洲国际政治中,面对欧洲大陆一系列统治者屡次掀起的追求霸权的狂潮,作为欧洲大陆外缘海岛国家的英国,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采取均势外交政策,制衡和打击霸权追求者成为英国在此期间经久不息和坚持不懈的政策与行动。  相似文献   

18.
刘宏松 《外交评论》2007,23(4):67-76
本文首先对霸权国家参与多边主义制度的原因进行简要的理论回顾,然后通过冷战后美国参与东盟地区论坛的个案考察霸权国家有限参与多边主义制度的行为与原因。本文认为,由于对政策自主性的约束是多边主义制度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以及对霸权国家产生合法化效应的重要来源,约束程度较低的多边主义制度虽然可使霸权国家以低成本的投入参与其中,但也会造成低收益的预期。此时,霸权国家就会选择有限参与。  相似文献   

19.
“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的有效性与限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国际政治存在周期性规律,新现实主义更是认定在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的作用下,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引发霸权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这一"规律"有其适用的范围与条件,因而有一定的限度.对国际政治权势转换及其后果的研究应保持理论的开放性空间,而在现实国际政治中,全球化和相互依赖将消解这种"规律",从而使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关系呈现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美国国内对其霸权的认知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即"霸权维持论"与"霸权衰落论"。两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美国霸权的未来。虽然两者之间存在差异,但并非根本对立。超越这些分歧,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共识。两种观点的论争包含有美国大战略因素,为美国政府提供了冷战后时代国家战略的可能选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