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不仅指宏观层面的教育与产业的融合,也包括微观层面的教学与生产的融合。新时代职业院校产教融合还面临着以下困境,产教融合理念认识还不到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还比较匮乏,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水平有待提升。新时代深化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策略是,加强对产教融合理念的认识,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加强职业院校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实情,文章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明确培养人才的目标,加大产教融合师资培养力度,深化校企合作,实施课程改革,加强校际产教融合交流,助力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国家鼓励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培养高质量人才,但如何深化产教融合,仍是院校和企业面临的问题。本文提出实例分析、实境训练、实战检验“三实”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改革、学生实践等方面,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真实场景面向项目式教学、课程答辩式考核、岗位实践等,提高教师和学生实践技能,使课程更贴近实践,减少企业的人才培养成本,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需要。通过进一步明晰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内涵,并就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深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出对策建议,包括:积极推进产业学院、产教融合联盟等新型产教融合组织建设;对标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高职院校专业布局和课程设置;树立全环境育人理念,大力营造真实职场环境;扎实推进高职院校“三教”改革;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综合评价体系和加强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云飞 《山西青年》2023,(20):37-39
目前,多数职业院校通过构建产教融合模式实现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企业不但要求人才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还要求人才拥有高超的职业素养。因此,开展德技并修教育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职业教育德技并修育人模式的内在逻辑,指出该模式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基于产教融合构建职业教育德技并修育人模式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也有了更加蓬勃的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如何与当前形势相适应,是高校专业建设时亟待解决问题.文章提出一种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新型教学设计方案——将"产教融合"运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中,以及为这种模式所建设的...  相似文献   

7.
曲雪松 《世纪桥》2024,(1):103-105
统筹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落实职业院校“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背景下职业院校思政课主题教学运行机制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科专业特点出发,通过提炼教学主题、确定教学目标、匹配教学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拓展课堂实践等环节,使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将专业元素融入思政课的各个环节中,建立互补式的课程体系,增加思政课的亮点和出彩点,全面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具有形式多样、传播迅速、内容丰富等特点。由此而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面向数字视觉设计、交互设计、影视后期制作等岗位,将“1+X”职业资格取证融入课程体系,以项目化开展教学实施,因材施教,职业院校学生通过技能大赛平台进行提高锻炼,形成了“岗课赛证”融通的专业特色。通过实践,厘清课程逻辑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产教融合,服务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产教融合为研究对象,对地方高校产教融合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概括总结,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目前高校产教融合工作中具有很多有益优点和独到的方式,尤其是在当前高校产教学融合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新产教融合发展机制对实现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和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具有很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宇 《山西青年》2023,(20):28-30
随着新工科等教育理念的不断落实,这对职业院校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养要求,课程改革已成必然。同时,《逆向工程》作为机械专业的必修课程,其教学质量更影响着学生的专业能力。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了在技能大赛的背景下所反映出的职业教育课程问题,探讨了职业院校课程教学现状,围绕《逆向工程》课程改革融合技能大赛的改革策略,具体涉及优化《逆向工程》课程体系、创新《逆向工程》教育方法、加强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培养、加强《逆向工程》实训教学等内容,希望相关研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使其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1.
崔京涛 《山西青年》2023,(20):19-21
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念,当前在高校教育系统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之间无法融合的问题,使得产教融合在教育系统的资源投入未能在高质量人才输送与行业发展支持方面得到相应的产出。对于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推进来说,以现代化教育理念寻求产教融合的创新机制,解决供需环节中的矛盾问题,是改革创新工作重心。在众多教育模式当中,工作室制凭借其所具有的行业前端、应用实践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对于产教融合的全面升级来说,工作室制的实用、优化与创新,将成为产教融合质量提升的核心助力。  相似文献   

12.
杨小琴 《山西青年》2023,(4):108-110
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不仅需要培养一批高校应用型人才,更需要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应积极响应政策,打破传统办学理念,尽快走上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速路。为此,加快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现代化实训基地,为促进职业院校育人方法、推进办学模式、构建管理体制等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状和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借鉴国内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经验,紧密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探索并构建适合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徐骁 《山西青年》2023,(2):39-41
“双高”时代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与推进过程中会涉及“校政行企”等各方参与主体,本文凝聚其合力,从多个方面探索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灵活调整产教融合方案,积极实施有效路径。通过构建长效机制,实现获利共赢;坚持多元化评价,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寻求实现产教需求双向精准对接,保障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韩大涛 《山西青年》2024,(6):126-129
区块链、大数据、元宇宙、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极大促进了金融资本的流动,社会对金融科技人才需求量激增。目前,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的金融科技应用的师资队伍不能满足专业的需求,产教融合可能是解决目前各种困惑的途径。在此本文提出培养适应金融科技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依托产教融合培养社会亟需的金融科技应用职业本科人才,高质量的产教融合是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协同路径,通过产教融合培养更多社会急需的金融科技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6.
吴久英  邱胜 《当代贵州》2018,(46):50-51
贵州健康职业学院以“山水田园聚落,健康生活学府”为建设理念,坚持“主攻大健康产业、主打产教融合、主谋高职本色”工作思路,在立德树人、专业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7.
路文娟 《山西青年》2024,(6):166-168
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转型的需要,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关系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关系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建设国家技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本文从聚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深化产教融合的逻辑起点上,阐明了研究的背景。同时,站在深化产教融合,必须进行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的角度,阐明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在具体研究中,明晰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内涵要素、发展现状,坚持问题导向,提出新时代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具体要求,探索了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主要对策,从而强化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推动职业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吴华美  刘浩 《山西青年》2024,(3):117-119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的发展规划。因此专业群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推进的工作之一,也逐渐成为职业院校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而课程的协同建设是专业群建设各方面目标能否实现的最直接、最基础、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要寻找务实的路径对专业群课程建设进行合理规划、有机融合,达到协同建设、协同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技术行业发展迅速,对相关专业人才的数量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这对高职院校和专业教师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结合本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发展情况,本文分析了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针对课程体系脱离实际、专业教师队伍相对滞后和校企合作形式单一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途径,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创建产教融合工作站、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推进产教融合新形态教材的建设,以期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相似文献   

20.
姜雨熙 《当代贵州》2022,(13):22-23
西秀区大力推进"旅游+",积极探索"旅游+休闲康养、活动节会、生活体验、文化产业"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引领经济社会加快改革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