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提出“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是对习近平关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和进行伟大斗争一系列重要论述的思想凝练,体现结合新的形势弘扬“两个务必”的理论创新逻辑。“三个务必”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统一于坚持自我革命的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构成党坚持自我革命的前提条件,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体现党坚持自我革命的传统光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增强党坚持自我革命的本领锻造。“三个务必”保留“两个务必”的思想因子,在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增加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新内容,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立了新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充分展现了百年大党的历史清醒和理论自觉。新时代新征程,深刻体悟“三个务必”的情感意蕴,有助于彰显党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和敢于担当的使命责任,有助于擦亮党的创新理论的鲜明底色,进一步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一份更加优异的答卷。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三个务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优良作风的坚守,是对全党提出的根本性政治要求。理解把握“三个务必”的理论逻辑、历史依据和实践要求,有利于增强全党践行“三个务必”的自觉与主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重大原则,并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三个务必”的重要内容,向全党提出新要求。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再次强调,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新时代新征程,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斗争形势,我们不仅要坚持发扬“敢于斗争”的精神,更要科学把握“善于斗争”的方法,围绕斗争实践,坚持重大原则、树立科学思维、确定合理方式、采取明智策略,力求取得最佳的斗争成效,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相似文献   

5.
徐中 《求知》2023,(2):31-33
<正>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和实践要求,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号召全党同志牢记“三个务必”,包括“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是我们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华章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明确提出,在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其中第五条就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三个务必”之一郑重地提到了全党面前,并且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这展现出百年大党应对未来风险挑战的姿态,彰显出先进政党的自省和自觉,为指引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精神动力。为此,我们不仅要深刻认识斗争精神的生成逻辑与内涵意蕴,更要淬炼过硬的斗争本领,做好随时能斗争的准备,从而不断战胜新长征路上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7.
“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作出的新论断,也是在新时代对全党发出的动员令。“三个务必”具有宏阔的时代视野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是对“两个务必”内涵及框架的丰富完善。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过渡转变,彰显出百年大党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内在品格,体现出党始终坚持一贯的思想作风、秉持优良传统的鲜明立场。“三个务必”是一个相互联系、彼此支撑的有机整体。“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行动纲领与目标归宿;“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赓续传承、发扬光大的传统美德与政治本色;“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直面困难、勇担风险的精神动力与制胜法宝。深刻理解“三个务必”的理论蕴涵及其内在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从实践层面予以执行落实。  相似文献   

8.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斗争史,斗争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展的伟大实践之中。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斗争精神是我们党战胜一次次风险挑战的精神密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生成有着深刻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其主要内容是心怀“国之大者”的格局情怀、主动应对风险挑战的责任担当、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无畏勇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必须主动投身伟大斗争、依靠人民开展斗争、自觉加强斗争历练、着力增强斗争本领,全力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2,(6)
以史为鉴,方可知兴替。“十个坚持”以宏观的历史视角精辟地总结了党历经百年风雨征程仍意气风发的历史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与坚持自我革命。“十个坚持”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不仅体现了党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特质,也蕴含了新时代文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0.
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概括的“十个坚持”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总结,贯穿党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十个坚持”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相互支撑,形成一个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其中,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至上是党百年奋斗的核心坚守;坚持中国道路和胸怀天下是党百年奋斗的使命担当;坚持理论创新和自我革命是党百年奋斗的内生活力;坚持开拓创新和敢于斗争是党百年奋斗的精神动力;坚持独立自主和统一战线是党百年奋斗的制胜法宝。梳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厘清“十个坚持”的内在逻辑,掌握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及实践要求,对中国共产党在第二个百年接续奋斗、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要论摘登     
《求知》2019,(10)
<正>领导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要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要坚持在重大斗争中磨砺,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诗词中的斗争精神主要体现为坚决斗争、敢于斗争、乐于斗争和善于斗争,其原因有个人经历和地域文化的影响,但究其根本是在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党的领袖之后,在思想上发生的深刻变化。毛泽东诗词中的斗争精神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波  杨佚楠 《理论探讨》2019,(3):144-149
中国共产党是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新的文化使命和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使命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生成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等三个维度的必然结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强起来"的进程中,担负文化使命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保证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更是为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4.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向全党发出的思想号令与政治动员。就历史逻辑而言,“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的直接赓续承继和丰富拓展,是党在总结自身建设历史经验、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基础上提出的更新更高标准。就理论逻辑而言,“三个务必”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基,构成相辅相成、联系贯通的有机整体。就实践逻辑而言,将“三个务必”融入到新时代党的建设全部环节和具体工作中,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就价值逻辑而言,“三个务必”着眼于党性,根源于人民性,而最终落脚于实践性。“三个务必”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深刻把握“三个务必”的历史方位、辩证关系、实践进路和价值旨归,有助于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更好领悟和践行,发挥其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5.
王伟华 《求知》2021,(1):44-46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优良作风,也是近百年来党能够历经磨难,不断走向胜利的成功之道和重要原因。进入新时代,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既需要广大领导干部弘扬党的伟大斗争精神和传统,更需要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斗争哲学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进一步提高斗争的能力和水平。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担当时代重任,谱写时代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中表述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原理作为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与作用的概括与凝练,在建党百年来的发展中凸显出历史、理论与价值逻辑的三维统一。历史逻辑表现为它贯穿于建党以来四个历史时期的各项重大决策之中,理论逻辑表现为它由具体领域的工作论断经过实践检验上升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普遍规律和一般原理,价值逻辑体现为它积累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伟大斗争的成功经验。历史、理论与价值三重逻辑相互统一,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徐俊 《理论视野》2023,(1):45-52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论断。这一重要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深刻体现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性、必然性、可能性和战略性。深刻领会并系统阐释这一重要论断的逻辑理路,对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履行好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百年历史是以统一战线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史,也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不断实现创新发展的百年演进史。全面考察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内在逻辑,必须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原则。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是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逻辑起点开始,围绕着中国人民如何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心议题,呈现出从追梦、筑梦到圆梦的基本历史向度,其演进的内在逻辑要素包括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其中,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根本动因,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意识是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精神动力,创新能力是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历史演进的物质力量。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演进的历史逻辑充分表明,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是应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课题之需而生。  相似文献   

19.
“三个务必”是新时代新征程治党兴党新论断。深刻理解和把握“三个务必”要深入分析其跃升动力、深层机理和实践指向。从跃升动力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天然使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孕育、百年大党独有的奋斗精神、不同时期的形势任务是推动“两个务必”跃升到“三个务必”的多重动因。从深层机理看,“三个务必”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自立,贯穿着党的大历史观,并内在统一于党的自我革命。从实践指向看,贯彻落实“三个务必”,重在实现“四个转化”,即将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将思想理论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将积极进步的政治文化转化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将特定的政党话语转化为普适的大众话语。  相似文献   

20.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属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遵循“为什么要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逻辑理路,在价值论、本体论和方法论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发展思想,并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思考,对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一是必须把发展作为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二是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三是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