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大会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建设文化名省的意见》,明确提出了“着力构建以昆仑文化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建设目标。这是青海文化的科学定位,是青海建设文化名省的一个核心表述。  相似文献   

2.
要把青海建没成为文化名省,就要了解、研判青海的文化眢隋,我把这种了解、研判的方面分为神态、业态、心态,研讨这“三态”是为了有利于培育发展青海的文化生态,神态——业态——心态——生态,是推动青海文化名省建设过程中可能互动互补的发展链条。文化具有深厚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我在这里说的文化是文化建设的“文化”,也就是从“建设”的角度淡文化。  相似文献   

3.
强卫 《党建》2011,(11):39-40
青海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把文化产业打造成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青海文化软实力还面临诸多困难。因此,推动青海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键是要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切实遵循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始终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要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推进文化自强,实现青海特色文化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4.
青海是一个历史悠久、多元文化、多宗教并存、自然风光优美、入文浅蕴深巨的省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世居青海高原的六大主体民族创造了独特丰富、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这既是传承、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又是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5.
李群 《求是》2011,(18)
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向全党提出的新要求。站在文化建设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顺应文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加快建设文化青岛。  相似文献   

6.
徐淑红 《新长征》2012,(8):18-19
省十次党代会强调指出,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坚持政府扶持和体制改革两手抓,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加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升吉林文化软实力,为振兴发展提供硬支撑。  相似文献   

7.
发展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必须自觉按照先进文化的要求推进,在创新中发展先进文化,在创新中实现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就要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在全社会树立文化主体意识: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大会,研究部署了我省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作,发出了全面开启建设文化名省新征程的号召。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没文化名省的一系列意见、规划、政策和措施,关键是要统一思想,共同行动,狠抓落实。下面,我就省直机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全省文化发展大会精神,大力加强机关文化建设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历史的财富,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深深地熔铸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性格、意志、情感以及行动之中。文化具有物质的力量难以匹敌的穿透力和耐久力,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青海又召开了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大会,专门研究我省文化的改革发展。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大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实现文化自强,建设文化名省。  相似文献   

11.
建设高原旅游名省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主题而确定的战略目标。就地处青南的果洛州来讲。坚持从文化资源富集、旅游资源独特这一基本州情出发。集中力量。培育和发展具有区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是完成这一战略目标、构建和谐果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蒋朝莉  李凌 《探索》2013,(1):18-20,3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觉是基础,文化自信是保证,文化自强是途径.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过程.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更加自觉地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才能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青海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推进文化建设要在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挖掘长期存在于各民族信仰中的民族宗教文化的积极因素,使其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推动社会和谐进步。民族宗教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潜藏在少数民族骨血中用以指导其生活实践的精神沃土和宝贵财富。重视民族宗教文化,从中汲取它的和谐思想,对于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青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民族地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高潮,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弘扬民族宗教优秀文化,服务社会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要建设独具地域特色的武陵文化,促进武陵山片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具备高度的文化自觉。发展武陵文化,既离不开对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自觉、对文化反思的自觉,也离不开对文化创新的自觉。  相似文献   

15.
从内在要求看,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基础的自觉,文化发展方位的自觉,文化发展趋势的自觉。以文化自觉为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坚持整体性与主动性两个基本原则。从文化自觉的角度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确定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位;实事求是分析时代要求与特征,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姜淼 《奋斗》2013,(4):15-16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报告还强调,应该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对建设民族  相似文献   

17.
启瑄 《红旗文稿》2012,(5):4-8,1
启瑄在《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一文中,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和阐释。作者认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当在全会精神指引下,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18.
臧世凯 《党建》2011,(9):14-15
“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时提出的这一明确要求,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成为新形势下文化建设与时俱进的行动指南。安徽全省上下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把贯彻讲话精神作为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机遇和强大动力,努力开创全省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需要有文化自觉与文化主动。文化自觉与文化主动,代表着民族文化的觉醒。十七大报告对于文化建设理论的新概括,对于文化建设实践的新设想,是党在文化发展战略上的新发展和新起点,是执政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袁荣祥 《党建》2012,(1):27-2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福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把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作为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机遇和强大动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提供有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