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场关于一位贪官是否“廉洁”的争论,在安徽阜阳市的干部群众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一位因受贿而被判10年的贪官,竟有人在网上公开为其狡辩:“以其行政级别及所掌握的权力和所受贿的数额综合评估,他还算是百里挑一的好干部。”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在网上、网下议论纷纷。办理此案的检察官一怒之下,在省城主要媒体上用专版刊发万言长文,逐句痛驳。我完全同意这位检察官的观点,因为功是不能抵过的,同时贪官也不能“坏里挑好”等等。所以,在网上为贪官进行辩护的办案律师的观点,在我看来是说不过去的。不过,事情有些意外的是,报道接着说,“争论…  相似文献   

2.
一位朋友对行贿者好有一比——贪官“饲养员”。意思是说,贪官既是他们自己“贪”出来的,也是某些“饲养员”“喂”出来的。这个比喻真如醇香老酒,越品味道越绵长。将行贿者“暗喻”为贪官“饲养员”的,还有“云南红”酒业董事长武克钢先生,他公司的大会议室里赫然写着“支持政府搞廉洁,官员到此莫伸手”的标语,并有两句喊得很响的口号。一句  相似文献   

3.
卿裔 《政府法制》2006,(3):10-11
纵观2005年大大小小的贪官们所说的话及写下的忏悔词,其中不乏“经典名言”,值得玩味。这些“名言”有的是贪官们在法庭上接受审判时的脱口而出, 有的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有感而发, 有的是在忏悔书中的真情流露。别看这些贪官的话有的令人捧腹,有的让人作呕,还有的使人啼笑皆非,但是,“言为心声”,听其言,可以观其行,这些话都折射出贪官们的心态和灵魂,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他们的丑恶嘴脸。  相似文献   

4.
萃岚 《政府法制》2010,(16):35-35
贪官都是翻云覆雨、势利轻薄的小人,他们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把臭的能说成香的,把丑的能说成美的,连腐败都能找出“充足理由”,以致闹出许多政治笑话,让人既感滑稽荒诞,又觉可恨可恶。这里列举贪官们15个雷人的腐败理由,看贪官咋给自己进行“无罪辩护”。  相似文献   

5.
接受廉政教育不能有特殊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言 《中国监察》2009,(4):45-45
大凡贪官们忏悔的时候,往往声泪俱下,一把鼻涕一把泪,诉说自己因为“放松了学习”,远离了廉洁从政教育,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扭曲,而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姑且不论贪官们的忏悔有无新意、是否深刻,单就“远离了廉洁从政教育”而言,还是令人颇多感触。  相似文献   

6.
官场变色龙     
严羽 《政府法制》2006,(7):30-32
据有关资料分析,人是有双重性格的,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贪官亦如此,他们一面是人,一面是鬼。在他们饕餮开口,鲸吞国家、集体财产的同时,也会拿出一点钱用于公益事业。这些人被称之为“双面贪官”。“双面贪官”也确实能蒙蔽一些善良的干部群众,然而,假的就是假的,伪装一旦剥去,贪官的真实面目就会暴露无遗。“双面贪官”:既做婊子,又立牌坊,官场上的变色龙老百姓有一句骂“伪君子”的话,叫“既想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用这句话来骂“双面贪官”真是痛快淋漓、入木三分,而这也恰恰是“双面贪官”的做官哲学。他们一方面把自己乔装打…  相似文献   

7.
高凌燕 《中国律师》2009,(12):34-35
哈佛大学教授德肖维茨律师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头衔能超过刑事辩护律师头衔受人尊敬。”刑事辩护律师之所以得到如此高的褒奖.我想这源于他们的执业特性、他们的职业操守、他们的不懈努力和他们不断面对的近乎险恶的执业环境。“如履薄冰”是形容刑事辩护律师执业环境出现频率最高的成语,究其原因,就是有太多的落水者,而这些落水者中不乏循规蹈矩者、按部就班者。可无论是在正规溜冰场还是在“野溜冰场”,落水的可能都是随时存在的。于是乎,刑事辩护律师被形容成冰上舞者,刑事辩护一度成为年轻律师的禁区,而新修订的《律师法》让人们再次对改善刑事辩护律师执业环境燃起了希望,在泥泞中摸索的中国刑事辩护律师也在去年儿童节时绽开了孩子般的笑容……  相似文献   

8.
瞭望 《政府法制》2005,(24):18-19
安徽省定远县原县委书记陈兆丰是一个索贿受贿及拥有不明来源财产近千万元的贪官。在这样一个全国重点贫困县,陈兆丰长期以来贪而不倒,直至成为腐败“大鳄”,据说与他很讲“诚信”有关。“办不到或没法办的事情不收,领导或熟人托办的事情不收,嘴巴不严的人不收。”这是陈兆丰讲“诚信”的“三不收准则”,也是众多贪官在反腐高压下, 为降低索贿风险而进行的一种适应性调整。它再次提醒人们,要时刻警惕那些披着“廉洁”、“诚信”等外衣的贪官, 因为他们更隐蔽、更狡猾,所以危害性也更大。  相似文献   

9.
朱振 《河北法学》2006,24(12):11-15
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上,拉兹认为有效法律的鉴别标准完全排除道德论证,这就是拉兹的渊源论.渊源论表明所有的法律都具有渊源,渊源论的论据来自权威论.权威以理由为基础,是改变行为理由的能力.法律也要主张权威,法律主张合法性权威是它的一个本质特征.权威性理由是排他性理由,排除了道德因素的可能性,权威论支持了渊源论.权威论受到了来自包容性实证主义者和德沃金的批评,他们的争论共同推进了对法律与道德关系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由社会体制调整和市场经济运行带来的诸多问题便日益暴露出来,其中令国人一直诟病不已的便是官员腐败。透视近年来全国各地查处的大大小小的贪官腐败轨迹,不难发现他们中许多人有一个共同的“特长”——善于伪装。笔者以下归纳的十大“伪装”是贪官们日常惯用、蒙蔽组织和群众并屡屡得逞的伪装“法宝”。“专家学者”型有一部分贪官在成为党政官员之前,本来就是大学教授、技术专家或者知名学者。从政后,他们就利用专家学者这个“伪装”,大干贪污腐败之事,如四川省交通厅原副厅长郑道访,本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  相似文献   

11.
贪亦有德?事实确乎如此。“我们很希望碰到那种所谓‘盗亦有道’的贪官,他们至少遵守潜规则,收人钱财替人消灾,但现在许多贪官不仅违反明着的规则(国家法律),连暗规则也不遵守。”这是一位驻我国的跨国公司化名叫作陈淼的高级经理人,面对媒体讲述自己与贪官打交道的一种体会(见《中国青年报》2003年11月26日载)。他在美国获得若干个学位,横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学科,回国创业经过了数年历练,被逼着学会与各种贪官打交道以适应国内环境,拓展公司业务。从陈淼的这句话中,不难感受到他不得不与贪官打交道的无可奈何,以及对“不仅违反明着…  相似文献   

12.
贪官外逃话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所在。一直以来,贪官东窗事发后许多人都选择外逃来逃避法律制裁。这成了贪官肆无忌惮的重要原因,他们对贪腐行为被发现并不觉得恐惧,因为他们早就办好了护照,转移了赃款,安排好了退路。2015年,中国反腐进入新阶段,开展海外追逃追赃专项行动,构筑海外追逃追赃的天罗地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效的震慑了贪官。但从根本上说,这些只是事后追查,属于“亡羊补牢”策略,与其事后“追逃”,不如事前“防逃”,把贪官及其赃款阻挡在国门之内,不断扎牢防逃防赃的制度笼子。许多案例证明,在贪官外逃之前,基本已经将赃款洗白,通过各种手段转移到国外。因此,反腐治本的重要一环在于构筑赃款漂白“防火墙”,完善反洗钱机制。每堵住一条洗钱之路,贪腐分子就离末日又近了一步。要让贪官知道,贪腐黑金“洗”不了,罪更是“洗”不掉的。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年终,人们送走了最“慈悲”的腐败案——余斌“用受贿款扶贫济困”案,又迎来了文建茂受贿案的二审判决。可以这样说,“慈悲”贪官余斌在社会上引发的争议刚刚消散,这里文建茂案又把“受贿济贫”推上了高潮。这些贪官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受贿济贫”当成自己规避获罪的法宝,也让人们不自觉地感到贪污腐败原来也可以游离于法理之外。  相似文献   

14.
陈鲁民 《检察风云》2002,(13):56-57
看到报上一条让人“振奋”的消息:沈阳枪毙大贪官马向东后,许多贪官“吓坏了”,过去,沈阳市的廉政账户每月只有几千元入账,现在一下子猛增至几十万。我可没有那么乐观,以我的多年经验来判断,贪官吓一跳或有可能,“吓坏”或“吓倒”却不大现实,若因“吓”  相似文献   

15.
本文背景随着反腐浪潮的推进,在一批以打击贪腐为业的检察官把贪官送上审判台的同时,一批律师也在为维护贪官的合法权益而奔忙。在法庭上作为对手的检察官和律师,在推进法治进步的事业中却是同道。事实上,正是通过刘志军案这样的个案,法律业内有识之士合力推动了法治进步。2014年年初,走出因担任前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的辩护律师而招致网络攻击的"挨骂年"之后,著名刑事辩护律师钱列阳依旧忙着三件事——代理案件、为高校学生讲课、参与公益活动。  相似文献   

16.
树荫下 《政府法制》2006,(21):58-59
“贪财与贪色比翼双飞,铜臭与肉香共长天一色”。如今,贪官们包二奶、养情妇似乎已成为一种势不可当的潮流,即大凡“贪绩”卓著的贪官,十之八九都要在其桃色履历表上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贪官们在情妇之单项指标上屡创“佳绩”,就如同令人瞩目的吉尼斯纪录屡屡被刷新、甚至往往给人一种“情场代有贪官出”的印象来。一、数量吉尼斯南京市车管所原所长查金贵虽已年近花甲,居然包养了13个情妇,以此来显示他的宝刀未老、权倾一方的不凡气魄!有如此光耀的情场资本,便使得查所长自豪不已,也使得他经常在熟人面前情不自禁地自我炫耀:“《红楼梦…  相似文献   

17.
向贤彪 《中国监察》2013,(21):61-61
纵观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的贪腐之路,发现他们背后往往站着一些所谓的“大师”。贪官与这些“大师”称兄道弟、沆瀣一气,上演了一出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和丑剧。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合理化作用”。“合理化作用”又叫“文饰作用”。当你的行为有违道德规范,或触犯国家法律,不是自我谴责,不是由衷的忏悔,而是寻找有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的言行辩解,将面临的窘迫处境加以文饰,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或愿望,从而为自己解脱,以保证心灵之安宁。有个小偷,专爱到政府机关作案。哪个办公室没有锁门,里面暂时又没有工作人员,他就会溜进去,顺手牵羊,掂走你的公文包,或在你的抽屉里拿去值钱的东西,然后大模大样地走出机关大门。本来是见不得人的偷盗行为,他会在心里自我解脱说:在机关里工作的都是贪官。他们那值钱东西,都是不义  相似文献   

19.
证据是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宝,修订后的刑诉法对辩护律师调查取证作了如下规定:“辩护律师经证人或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辩护律师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许可,并且经被害人或者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刑诉法条文这样表述的含义是如果辩护律师调查取证的对象不同意接受律师的调查或者调查行为未取得有关司法机关的许可,辩护律师就不能从其调查对象处收集证据材料。现行刑诉法所作的上述规定,是对辩…  相似文献   

20.
周军  潘莹斌 《检察风云》2003,(21):14-17
阜阳市是安徽北部一座重要的城市,近年来突然备受媒体关注,只因为那里有两个大贪官落马,其中之一是原市委书记王怀忠。 2002年5月底一个闷热的下午,200余名官员神色凝重,鱼贯进入安徽省阜阳市委会议大厅。这些官员是阜阳市的市委书记、市长和各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下辖各县市的负责人。他们是应中纪委、安徽省纪委相关负责人的召集,前来观看一部令很多人心情沉重的资料片。 屏幕上,一个“看起来状态不太好”的男人坐在一把椅子上,把脸扭向一边。镜头切换之后,这个50多岁的男人开始双手蒙脸,哭泣起来。镜头再换,此人“扑通”一声“趴”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