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德国,随着利益集团在经济社会中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它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承担或独立承担公共任务,提出了国家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能是否被利益集团侵蚀,以及利益集团行为能否兼顾公共利益的问题。本文从利益中介理论(多元主义、合作主义和政策网络学说)对利益集团与公共利益关系的论述出发,结合20世纪70年代德国有关利益集团立法的讨论,探讨了有助于利益集团行为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政府的社会控制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制度环境、制度安排、政策和策略等方面对新加坡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及其政府如何处理与其它政党、社群组织和普通选民的关系和社会控制方式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制度设计上,它是一个存在一定程度多元制衡的一党独大的以行政为主导的软权威主义的政体。在处理与反对党的关系方面,执政党的基本原则是一方面对其严格限制和控制,采取一切“合法的”手段把其摒弃在国家权力之外,另一方面则保证其在一定程度上的发言权,以对执政党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反映不同的利益和政见。在处理与社群组织和选民的关系方面,其基本原则是通过推行国家合作主义的政策把人民群众纳入执政党所设定的政治发展进程之中;实行一种具有多元利益表达和一定民主性的、提倡体制内合作的自上而下的制度;人民行动党在联系群众方面已经形成了高度制度化的联系机制,尤其是这种机制不是一味迎合人民群众的眼前需要,而是着眼于其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3.
唐艋 《德国研究》2019,(1):37-52
本文首先对重要融入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德国的融入理念进行分析,然后从居留与国籍制度、融入措施和融入评估三个方面对德国移民融入政策的结构与领域进行论述。文章指出德国移民融入政策以结构性融入措施为核心,具有自由多元文化主义、经济实用主义和同化的特征,且可能朝同化方向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试图以"地区多元主义"来解释德国民社党的崛起,并涉及了地区多元主义的关键组成部分、相对范围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法国为走出地方治理破碎化困境,萨科齐主政时期进行了地方政府改革,强调自由、合作与互助,某种程度上烙有吉伦特与普鲁东主义的印记,但这不是传统思想的回光返照,而是增添了许多新的内涵。互助精神、合作主义、整体主义不仅是描述解释的工具,更具有制度安排的价值导向,充分体现出由管理主义向宪政价值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美国政治是美国政治学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美国学界关于美国政治的研究汗牛充栋。根据对美国政治性质的不同界定,美国学界对美国政治的研究形成了地区主义、阶级冲突、多元主义、精英主义和共识主义等五个主流研究范式。同时,美国学界对美国政治的研究也受到了社会方法论发展的深刻影响。在历史上,美国学界对美国政治的研究分别受到了德国国家学派、行为主义革命、理性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革命的影响,在不同发展阶段,美国政治的研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韩国于1988年正式实施国民年金制度以来,进行过1998年和2007年的两次重大改革。在韩国国民年金制度的确立、实施及改革过程中不仅其内容不断得到完善,而且政策选择模式也不断发生变化,即经过了从政策选择的精英主义模式,到精英主义和多元主义并存的过渡模式,最后到相对完善的多元主义模式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际治理结构的一部分,东亚的区域间主义在解决当代国际关系中日益增多的跨区域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经验和理论层面对区域间主义的概念、形式进行了梳理,扩大了对东亚区域间主义的理论认识。通过相关理论分析,本文认为权力平衡、利益共享、地区身份建构等因素直接推动了东亚区域间主义的发展,但东亚区域间主义仍然处于考验之中,其发展还取决于诸多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德国曾长期将国民同质性作为民族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然而二战后多次移民潮使德国成为事实上的移民国家。面对内部日益庞大、多元化和文化背景迥异的移民群体,德国始终在历史因素和现实体制的制约中探索合适的道路,以平衡外来移民族群带来的文化多元性和国家认同的统一性问题。近20年来,面对国内日趋激化的文化、宗教和国家认同冲突问题,主导文化(Leitkultur)的主张开始浮出水面,其核心正是围绕着"我们是谁"的问题来重新塑造坚实的国家认同。与之相关的争论,也激发了各界对德意志民族国家认同、民众共同生活基础和移民融合原则的深刻反思。在此过程中,主导文化的主张不仅逐渐成为德国中右翼政党和新兴政党的共识而被纳入党纲,也在整个欧美范围内成为文化保守主义反对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0.
欧洲国家对待外来移民一直怀有需求与排斥的矛盾心态,这与人口转变、全球化竞争及民主制度等因素相关联。分化排斥、同化及文化多元主义是外来移民政策的三种主要理论模式。本文以德国为案例,试图分析国家是如何平衡需求与排斥的矛盾心态,在所需移民与不需移民之间做出区分并进行移民政策模式的选择。通过对德国四大移民群体在劳动力市场及福利制度参与的比较,以及2000年后德国对外来移民的融入政策的分析,本文认为德国推行的是以分化排斥为主导,与整合内部移民融入有机结合的政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