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12月的一天.大雪纷飞.寒气袭人。早上5点多.他跟往常一样,准备动身去距县城30公里的一个村庄动员女童上学。妻子心疼地劝他:“等天亮再去吧。”他说:“身为教育局局长,工作不能落在其他干部的后面.我要给大家带好头。”说罢.便推上自行车,消失在风雪之中。他就是化隆县教育局局长冶青祥。  相似文献   

2.
在新邵县潭溪镇。一提起“药师傅”.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周述政。他的办公室也很有“特色”:门窗和桌子不知是哪个年代的,斑驳得几乎看不出原来的颜色:玻璃台板下,压着许多花花绿绿的广告、信息、名片、技术名诃之类的小卡片,都与药材有关;最抢眼的是进门的泥地上,排列着二十几个装满砂土的泡沫箱子.地上湿漉漉的。周述政说这是天麻种子.刚浇过水.正在做无性繁殖试验。  相似文献   

3.
回家吃饭     
曾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国企老总.被各种宴请搞得快发疯了。作为一个“三高”人士,他的各项健康指标已亮起红灯,而他的家人,也因常无法和他一起吃顿饭而颇多怨言。私下里,他常对父母妻儿说:现在我觉得,谁对我好,就是不请我吃饭,让我在晚饭之前能回家。  相似文献   

4.
批条     
刚刚接任半个月的新局长找到老局长说:“原来交接工作你还跟我留了一手呀?” “没有呀,我都讲清楚了呀。”老局长不解地问,“你指的是哪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衰人骥骥     
宋石男 《廉政瞭望》2013,(18):42-42
杨小骥坐3路公交穿过整个城市来到我家,只为了给我送一套乒乓球海绵和胶皮。我留他吃饭,他不肯,说耍回家。一年前的杨小骥可不是这个样,那时无论哪个朋友叫他吃饭,他都有求必应。那时他还没有孩子,每天去球馆教球,一月可挣2000来块。现在有了孩子,这收入显然不够。  相似文献   

6.
55岁的湘潭机电厂退休工人王少华走在湘潭的大街上,不少人都认识他,不停有人跟他打招呼:“老王.又在帮哪个讨钱,讨到了没有?”  相似文献   

7.
贪的故事     
王佩 《党建文汇》2011,(7):54-54
跟公务员一起吃饭有三个永恒的话题:房、车、贪。他们谈起房和车固然兴奋,但只有谈起身边哪个小官又落马时才会眉飞色舞。我发现,他们喜欢谈的话题不是大贪大腐,那个自有全国媒体去关注,而是“三小”案件。所谓“三小”是指“小工程、小项目、小干部”。浙江临安市有一个镇干部,被纪委叫去谈话,本来是让他谈谈经济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赵亚兴 《奋斗》2008,(7):58-58
小时候.常去农村的姑姑家.有时一住就是一二个月。农村的事,自信还是十分熟悉的。特别是耕牛,还有那么一点亲切感。和表哥放牛,那头黑牛亡子,我扳着它的角,骑到它身上,一点脾气都没有。可是,一次,在机关里闲聊,有人说:“你说你熟悉农村.我问你个问题.能答上吗?”他问的问题是:“是牛耳在前?还是牛角在前?”明摆着的事,时常见到的事,可竟难住了我,真还说不出牛耳、牛角.哪个在前.哪个在后.  相似文献   

9.
我从前供职的单位.是一家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计划经济时代,靠政策吃饭,很火红了几年:市场经济一来.单位效益急转直下.不到一年的光景,连工资都发不出来。领导宣布:大家各奔前程,自寻出路。不少人抱头痛哭,感到前途一片迷茫。  相似文献   

10.
李天锐 《廉政瞭望》2014,(16):28-30
一名招商局长在全局大会上公开宣布:“大家在外招商很辛苦,我给咱局争取了3个后备干部名额。”在和各部门会谈时,他还会带上在家的后备干部,向他人“隆重推荐”。  相似文献   

11.
某局长未过门的儿媳首次来家吃饭。席间局长想风雅一番,便让大家轮流作首诗,句子要按顺序带“大小多少”。作不出的,罚酒。儿媳因局长刚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万元给她做见面礼,心里很高兴,便首先说局长的公文包——“撑开大,合住小,装金钱用的多,装公文用的少。”局长一听,心想,虽说太  相似文献   

12.
修路     
黄桂华 《党员文摘》2006,(12):31-31
国庆长假后.市政管理局孙局长一上班,秘书来报:“市政一公司吴经理求见。”孙局长说:“让他进来。”  相似文献   

13.
领导垂范     
洋洋 《党员文摘》2006,(10):44-44
A局长不吸烟,也不喜欢别人在他面前吸烟.并叫人在他的办公桌上摆了块“室内严禁吸烟”的标牌。在局长带动下。局里的每间办公室的桌上都摆着禁烟标牌.由此,原来吸烟的人在单位里也把烟给戒了。A局长在任几年。局里每年都被评为“卫生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4.
心有几层     
佚名 《廉政瞭望》2009,(3):64-64
人的心灵里有许多不同的空间,具体一点说,就像是不同的楼层。 一楼:店面朋友。通常几句固定的话就够用了,例如:你好吗?吃饭没?去哪里?……每个人看起来都很平稳、安定、满足。 二楼:客厅朋友。可以坐在一起喝喝茶,八卦一下政治经济、新的商机、最近的媒体新闻……大家一起打发时间,可以绕过每一个人内心的孤独,然后觉得自己好幸福。  相似文献   

15.
鄂托克旗有一个“苜蓿局长”,他的名字叫巴雅尔图。巴雅尔图工作的单位是农牧业局,就是以前的畜牧局,老百姓叫惯了,顺嘴还叫畜牧局,巴雅尔图是这个局的局长。就算是畜牧局吧,巴雅尔图也应该是“畜牧局长”,怎么能叫“苜蓿局长”呢?当地人告诉我们:从2005年开始,巴雅尔图就迷上了种苜蓿这件事,念起了“苜蓿经”,因此,大家索性送他外号叫“苜蓿局长”。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21,(5)
正1969年,毛致用从岳阳调任中共麻阳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当时的麻阳革委会大院,只有一个食堂,每天有200多人吃饭,虽然有几个窗口发饭菜,但由于人多,每次吃饭时总是排起长长的就餐队伍。刚调来麻阳的毛致用每次就餐时,总是自觉排队。干部职工见县领导和大家一起排队吃饭,感到过意不去。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劝他不要去排队,安排食堂职工给他送餐,很多干部职工也这么劝他,可都没有用。于是,大家就采取见毛致用来吃饭就主动让开的办法,让他先拿饭菜,  相似文献   

17.
陈亦权 《求贤》2011,(12):29-29
社会分配问题从来复杂同时也简单:十个人吃饭.管事的也准备了十份饭,只要是自己人都有吃的。既然都有吃的,也会都不好好干事,且不干还不知足,个个都有一肚子牢骚。大家吃什么由管事一人说了算,就叫封建家长制;大家边吃还能边发议论,这叫福利社会。  相似文献   

18.
1942年初,贺龙到延安不久,因感情不和,与蹇先任离婚了。许多热心的老同志对他的生活很关心.纷纷给他当红娘。有一天.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联防军的几位领导在一起开会议事完毕后,大家一起聊家常.有人谈到了林彪同女子大学的叶群谈恋爱的事。贺龙对林彪与叶群谈恋爱的事早有耳闻。还听说叶群把林彪写给她表达爱情的信给别人看,以抬高自己的身份。贺龙很为林彪打抱不平.认为叶群这样做,有损林彪的威信和声誉。现在又听到大家议论此事,就很不高兴地说:“这些小知识分子不像话,轻浮,用损害别人的威信和声誉来抬高自己,应该好好地训她一顿!”  相似文献   

19.
有位领导同志到一个单位任职,他发现机关规定中午12点吃饭,下午1点上班,但是很多人11点半就去吃饭了,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多少年也没人去管。他召开一个15分钟的会提出要求:第一,主管领导如果不能杜绝11点半吃饭,你就引咎辞职。第二,如果哪一个单位有人11点半吃饭,就说明是闲得没事干了,这个单位就该精简人员。第三,11点半派人扛着摄像机在食堂门口现场拍摄。15分钟会议一结束,11点半吃饭的现象就随之消失了。 这位领导同志仅用15分钟就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其果断之举着实令人敬佩。然而在敬佩之余,笔者不禁要提出这样的…  相似文献   

20.
监考     
他从小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什么也不会。每次考试,他都是和倒数挂上名。老师都不想叫他回答问题,因为他总是羞涩地说不知道。大家认为他是个笨蛋、白痴。父母听到这样的话,暗.暗地为他担心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