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向黎鸣 《重庆行政》2014,(5):106-108
正重庆"红岩联线"是一家历史博物馆。在国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文化场馆免费力度的大趋势下,它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红岩联线"将博物馆的服务功能、历史功能与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相结合,利用《红岩》和红岩精神等相关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公共文化服务,去影响、去形塑人文情怀和传承民族精神,以期对公众产生积极意义。一、红岩联线的形成过程1953年重庆政府在歌乐山修建了烈士墓和纪  相似文献   

2.
正“红岩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在内涵和价值上,既有普遍的共性,又有着独特的个性。红岩是响亮的文化名片,受到世人的瞩目。孕育和传承“红岩精神”重要载体的红岩文化景区(红岩革命遗址群)自2008年3月26日免费开放以来,每年平均接待来自国内外游客600万人次。为全面、客观地了解社会各界对红岩文化景区的满意度评价,发现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从2010年至2016年以来,红  相似文献   

3.
红色网站作为红色文化的宣讲平台,在思想引导、舆论调控和情绪疏导中具有先天优势。积极利用红色网站的这种优势,既有利于红色网站的长远发展,也有利于对社会大众进行正确引导,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相似文献   

4.
张翔  孙晓光 《前沿》2007,(4):87-89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部分高校“红色网站”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当前“红色网站”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如何加强“红色网站”建设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1998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210万,现在大约是1500万了。网络已经成为许多人、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先后出现了“红色网站”、“红色中国”、“政工之窗”等高扬主旋律的网站,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理论研究也逐步繁荣起来。  相似文献   

6.
董治菁 《创造》2024,(4):43-4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强调:“用好红色资源,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这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重要论述的有力举措,为中小学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众所周知,保山市红色文化资源是云南省最为富集的州(市)之一。将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既有利于进一步保护和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也有利于推动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对拓展思政教育的渠道、优化思政教育的手段、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重庆革命历史长河中一颗闪亮的珍珠——红岩,一代伟人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曾在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红岩,是红岩嘴的简称,位于重庆市西郊约十华里的嘉陵江畔,因山形酷似伸向江边的嘴,地表呈红色而得名。早年,这里是一片荒山谷,抗日战争初期经饶国模女士苦心经营,两三年间即变成了一个花果满山坡,翠竹盖沟谷的果园农场——“大有农场”。1939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  相似文献   

8.
内地屏幕上,前年似非2009年,而是“007年”,直到不久前一连“翻N代红色经典”《江姐》、《烈火红岩》也往“渫战”的路数奔,不仅渲染“中美合作所”的暴虐,还真地“合作”了,融入多种美剧商业元素。而最“美”化的当属在谍战剧泛滥中突围的《黎明之前》。  相似文献   

9.
红岩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应该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利用红岩精神塑造当代大学生就要通过红岩精神“进读物”、“进课堂”、“进网络”、“进活动”,达到激发爱国热情,鼓励艰苦奋斗,培养团结意识,倡导无私奉献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陈俊 《青年论坛》2014,(4):92-95
红色文化是一种具有多样性、民族性、时代性、导向性和趣味性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能够增强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感,引导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能够彰显榜样模范的示范作用。当前可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创建校园红色网站等途径来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加强对当代青年的红色文化教育,是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当前,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大背景下,如何发展和引领红色文化,使之成为青年群体中的流行文化,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我们应深挖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转变红色文化传播理念,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渠道,让红色文化成为青年群体学习知识和树立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12.
1999年2月,刚刚在北京开通的“找到啦!”这一颇具生活色彩的门户网站就被美国《商业周刊》称为中国的“网络巨头”(WEBMASTER)之一。1999年底,找到啦因特网(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于红岩同张朝阳、王志东等人一起被评为“1999中国网络十杰”,而且是入选的唯一女性。世纪之初,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赛优秀网站评选中,“找到啦!”网站获得生活与服务类优秀网站第一的殊荣。短短一年间,“找到啦!”便走到了中国互联网的前列。面对记者,于红岩笑了,笑得很灿烂。“十分女人”“女人就是女人,她会哭,她会笑,…  相似文献   

13.
“四有四无”:高校红色文化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随着高校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加上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系列大型纪念活动和“九一八”纪念活动的推动,高校方兴未艾的红色文化热潮再度升温。然而,高校红色文化热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值得认真反思。存在“四有四无”的现象“四有四无”现象指“有组织无活动(或很少开展活动)、有形式无内容(或内容往往转移到教学、科研上去了)、有学习无体会(或学习后无体会,也没有要求交体会材料)、有过程无结果(或重过程不重结果,结果不是很明显)。“有组织无活动”,主要表现为红色文化学习、研究、宣传等活动过去没有或很少开展,现在…  相似文献   

14.
红色资源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积淀的丰厚红色文化理当在部队建设中传承与弘扬。当前不少单位注重运用红色资源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值得肯定。然而,随着红色资源开发加快、运用升温,由以往“运用不足”转为“运用不当”的不良倾向已有所显现.若不及时反省.红色资源运用很容易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瑞金市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把红色文化优势转化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优势,让红色文化浸润未成年人心田,引导未成年人自觉远离低俗读物、媚俗歌曲、网络游戏,瑞金在全市未成年人中有组织地实施了红色书籍、红色歌谣、红色影片、红色历史知识宣讲“四进校园”活动。该活动不断拓宽了未成年人的教育、体验空间,促使未成年人在感知红色历史脉络、感悟红色文化精髓中培育红色情感,接受熏陶教育,形成学习先辈风范、追求高尚道德的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16.
2011年7月8日《山西日报》刊登许民彤的文章,如今,“红色文化”热潮,正在席卷中国大地。我们阅读“红色读物”,红色经典、党建、党史图书,唤起了我们的革命文化记忆;我们观赏“红色电影”,红色影片中的革命激情,激荡我们的心灵,升华我们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红色网站传播的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维伦  李岩 《前沿》2011,(13):193-196
红色网站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红色网站传播的实效性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密切联系。本文结合新媒体的内涵与特点,分析数字技术革新和新媒体技术的运用给高校红色网站传播实效性提高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从正确处理"红色"要求与网络特性关系,加强适应大学生网络产品开发,促进网络与手机等新媒体的融合,充分发挥网络分享与互动功能,增强网络吸引力与凝聚力等方面提出了增强红色网站实效性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好客山东”革命英雄辈出,一些红色题材被搬上荧幕荧屏,如《铁道游击队》《红日》《沂蒙红嫂俺的娘》《黄河口儿女》等,引导人们缅怀红色岁月,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根植红色基因。我们要用好中国影视里的“红色芳华”,讲好红色故事,以熠熠生辉的英雄人物、事件给学生施加积极影响,在光影世界里炫舞青春活力,从革命文化中吸取成长力量。  相似文献   

19.
廖君 《半月谈》2022,(1):20-21
“红色故事进校园”“战疫青年说”“信仰的力量”……2021年以来,武汉市在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青少年品德形成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上下功夫,推出系列主题活动,精心设计不同学段的党史学习教育目标要求,“精准滴灌”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精准滴灌”“小学生重在启蒙情感、初中生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生茁在提升素养。”武汉市教育局党委书记李超说,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不同,党史学习教育不能“大水漫灌”,要“精准滴灌”。  相似文献   

20.
“红色社团”的兴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红色社团”是社会对高校学生理论社团的形象称呼。“红色社团”从其出现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当前,在对大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时,“红色社团”受到高校和社会的空前关注。因此,探讨大学“红色社团”的发展历程、兴起的原因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