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岑磊 《今日上海》2013,(2):47-49
第一次见到女画家、歌唱家任筱琴是在高式熊先生家里。那是2010年岁末的一个下午,我去高老巨鹿路的新居,还没进门,就听见屋内音响正播放着震耳欲聋的歌曲,女高音,缠绵传情、委婉动人。似曾相识,是些耳熟能详的老歌。心想,高老又“老夫聊发少年狂”,怀恋起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流传甚,一的抒情老歌了。  相似文献   

2.
李本磊 《中州统战》2002,(11):17-17
青春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可以影响人的一一生,,我最美好的青春时期是在淮阳县委统战部度过的。统战工作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时甚至是刻骨铭心的,我对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理解和热爱也足伴随着一次次失败的痛楚、一次次成功的落悦而逐步升华的。9年多的统战工作实践,确实锻炼了我.使我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3.
高富有同志从延安时期就在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边做警卫工作,解放后,他曾任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党委书记、常务副局长多年,是机关事务工作的老前辈。前不久,记者访问了高富有同志。高老侃侃而谈:毛主席看到我,深情地说:高富有啊,你这个同志,也不到我家串个门去从1937年5月,我到延安,在中央军委警卫营工作,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多年。1966年,八届十一中全会后,中央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大会。预定开会时间是上午10点,我5点多就赶到天安门,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并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每逢这样的大会…  相似文献   

4.
宋放 《中国妇运》2002,(5):17-17
在儿时的记忆中,康克清这个名字好似一个童话中的人物;在我上学读书时,她出现在我所读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故事书中;真正地了解和认识康大姐,是在我大学毕业,来到妇联工作以后。当时,我被分配在儿童部工作,为了尽快熟悉业务,我多方查阅资料,了解儿童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其中《蔡畅、邓颖超、康克清论儿童少年与儿童少年工作》一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  相似文献   

5.
2002年3月5日,我应邀去温县参加该县召开的全县人大宣传工作会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国武和常务副主任姬长忠一看见我,就立即向周围的同志介绍说:这就是新四同志。前年,省《人大建设》刊登的那篇写咱县解决城区居民用水问题的文章,就是他写的。大家对这篇文章反映不错。  相似文献   

6.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9月26—27日,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召开了全省党校系统学习贯彻《条例》座谈会,各地级以上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省委党校校领导及省委党校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常务副校长郑盛廷作了学习《条例》中心发言,并传达了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与会同志围绕贯彻落实《条例》,认真学习研讨,积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梦,由我启动,把汗水融化成满脸笑容。海阔天空,我是阵风,把旗帜飞扬到南北西东……”这首由周华健谱曲并演唱的《我是明星》志愿者主题歌曲,曾经伴随着自己走过了承载着无数光荣与梦想的北京奥运之夏,同时它也是千千万万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的共同心愿和真实工作写照。现在,哼唱起来,不禁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一年以前,那个如火如荼的八月,那场铸就了辉煌,激扬了青春的奥林匹克盛会。  相似文献   

8.
孙英 《前进》2007,(1):53-54
《赵雨亭革命生涯》即将出版,我十分高兴地为之作序,以表示我对老领导赵雨亭同志的敬意。 赵雨亭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老同志。作为共产党人,他为党和人民的崇高事业,艰苦奋斗了几十年。现在,他虽年届九十高龄,仍然关心着党和国家大事,继续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很久以来,《中国妇运》就是我心中那一片永远青青翠翠的竹林。 初识《中国妇运》是在1991年,那时我刚调入山西省妇联做文秘工作,那时《中国妇运》还叫《妇女工作》。办公室的《妇女工作》遂成了我案头、手上、枕边的最爱。  相似文献   

10.
我的工作观     
如何做好民政工作?我的体会是,要有革命事业心、人类同情心、工作责任心、廉洁奉公心。革命事业心。革命工作有职务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分,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有人去做,做好了就是作出了贡献.1981年,我转业回到家乡,党组织要我当民政助理员,我没有说个“不”字,愉快走上新的工作岗位。12年来,我走村串户,扎根群众,一心扑在民政工作上,为全镇4.7万人民服务,为千多户民政对象排忧解难,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一份工作。民政工作对象夸我“是党培养教育的好干部,对我们的关心照顾是一世人也忘不了的”。人共同愣心。民政工作对象大多…  相似文献   

11.
不谢的玫瑰     
认识大伟,是在堂妹紫雯的婚礼上。耐不过紫雯的软推硬磨,我答应那晚参加她的婚礼舞会,但也提出了条件,就是在舞会上只弹琴,不跳舞,她必须为我挡驾———因为面貌皎好的我是个跛子。我不想在众人面前出洋相。那晚的舞会真热闹,其中一个留着平头、个子很高、穿着一身白套装的小伙子最惹眼。我坐在琴台上,青春的热情也在沸腾着,连续用古筝弹奏了《高山流水》、《葫茄十八拍》,随着阵阵喝采声,我兴味盎然地用二胡拉了一曲《花好月圆》,接着又用小提琴独奏了一曲《梁祝》。说真的,要不是自己的左腿比右腿长一公分,我倒觉得自己是个…  相似文献   

12.
平杰三同志曾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是我党统战工作杰出的老领导。我与平老是豫北老乡,对平老非常仰慕。1999年11月,我收到平老寄来的华文出版社当年9月出版的他的回忆录《我的一生》,我如获至宝。这本回忆录真实地反映了平老在民主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人生历程,材料翔实,内容丰富,集史料性、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读后受益匪浅。平老在漫长的革命工作中始终坚持讲学习。他说:“有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加强自身学习,才能很好地把握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妥善地处理好各项工作。”即使是1931年-…  相似文献   

13.
封面人物     
“祝福我们每一个人在绿色家园/愉快地工作诗意地生活/祝福我们地球村的未来/一天比一天美丽、芬芳/富饶、光明/”这是林海蓓的诗——《祝福家园》里的诗句。台州市黄岩区文联常务副主席、秘书长,台州市人大代表林海蓓,自1982年在《括苍》杂志发表第一首诗《绿色雕塑》,便与诗结缘了。1989年初,诗作《夏之虹》获《诗刊》社首届全国新诗大赛优秀奖。当接过由艾青老人亲手颁发的证书,她知道诗歌必将伴她一生。继诗集《遥远的耳语》之后,林海蓓近期又出版了诗集《雨夜,谁在倾听我的声音》。其中多首作品被《诗刊》等刊物转载,一些作品入选《当…  相似文献   

14.
钱超 《政协天地》2013,(11):22-23
“这是我们委员在洋中镇的‘家’。”一走进尤溪县政协洋中镇联络组的办公室,阮仁宇组长就迫不及待地介绍起来。墙上悬挂着人民政协会徽和联络组工作职责、工作制度,桌上摆着一台电脑。书报架上放着的《中国政协报》、《中国政协》和《政协天地》让一行的政协同行们倍感亲切。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个农民,业余时间爱好写作。20多年来,我有1200篇文章在报刊、电台上发表、播出,并获得了60多本荣誉证书。2002年6月下旬,商水县委宣传部与统战部联合举办统一战线宣传通讯员培训班,镇党委派我去参加学习。在没参加培训班之前,我只知道县委楼上有个统战部,连他们干什么工作都不知道。经过几天的学习,我知道了统一战线历来是我党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宣传工作是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6月25日商水县委统战部领导将“商水县委统一战线宣传通讯员聘书”发给我后,我就到县、市统战部门找学习材料。《中国统一战线》和《中…  相似文献   

16.
刘雪雷 《中国保安》2012,(11):63-63
当读到《肖林春:坚守平凡岗位创造出不凡业绩》一文时,文章主人公肖林春为保安事业奋斗17年,挥洒青春和血汗的事迹,让我热血沸腾,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做保安工作的荣誉感。  相似文献   

17.
三十而立,青春不息。今年是《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创刊30周年,也是我参加工作的第30个年头。作为《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的一名忠实读者,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吕红娟编辑约我以老读者的名义"说点什么"。工作之余,掩卷遐思,思绪万千。和《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相识结缘,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的刊名还是《党校论坛》。  相似文献   

18.
《今日广西》2007,(8):10-12
青春是什么?有人说,青春是人生旅途上一所风光旖旎的驿站;有人说,青春是一片待开垦的土地,蕴藏着无限生机。青春说,面对生命的呼唤,我选择义无反顾地迎上前去;面对命运给予的苦难,我与坚强作伴,追寻东方的曙光;面对金钱和名利的诱惑、面对迷雾般的爱情、面对压力、挑战,我擦亮眼睛,坚持到底,全力以赴;面对多彩的世界的呼唤,我选择忠于自己的梦想,忠于社会的需要……是的,青春无畏,青春总是时代交响曲里的强音。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本期“特别策划”为您捕捉青春的闪光足迹。这里有青春的迷人姿态,有青春的感悟与智慧,还有青春的激情与责任。  相似文献   

19.
到了莫斯科,不能不去红场———那儿长眠着一个开辟人类新纪元的伟人列宁。我对俄罗斯始终怀有真诚而友好的情感。这种情感与心理上的贴切,源于少小时受《列宁在十月》、《伟大的公民》等苏联电影和《红色保险箱》、《危险的道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苏联文学作品的影响。特别是在大学读书期间,我更多地涉猎了俄罗斯的文学作品。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普希金、高尔基,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曾吸引过我无悔的目光。另一方面,在我的认知中,自20年代起,无数中国热血青年汇聚在这世界革命的中心,接受革命的洗礼和熏陶,…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编读往来我保存着256本你们的杂志当我在贵刊看到我的名字也列在“历史与旅游知识竞赛”的50名获奖人名单中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愉快。中国一直是有强大吸引力的国家。我有幸能阅读这本杂志,是从1974年(当时是《中国建设》)开始的。我把每月的杂志一本本保存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