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犯罪经济学的产生和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犯罪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原理和经济分析方法 ,研究、分析、探讨经济等利益因素与犯罪人的意识相互作用的规律及预防、控制犯罪的对策理论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认为犯罪人所以实施犯罪 ,是理性选择的结果。理性选择是以权衡资源的投入与收益的大小、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的 ,因此预防犯罪的对策应针对犯罪人理性 ,采取加大犯罪投入资源的成本、降低犯罪收益的措施 ,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犯罪经济学虽然运用了经济学的原理和经济分析方法 ,但由于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犯罪问题 ,所以它的学科性质应属于犯罪学的分支学科。犯罪经济学产生于 2 0世纪 60年代后期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犯罪率猛增 ,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 ,对该问题的研究要求用新思想、新方法进行 ,同时在美国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求人们用经济分析方法去解决和对待一切问题 ,因而促使了犯罪经济学的产生。犯罪经济学的产生大大丰富了犯罪研究领域的内容 ,为犯罪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 ,对犯罪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我国 ,犯罪经济学的研究还处于零散的尚未形成系统的阶段 ,其观点主要有广义说和狭义说两种。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犯罪学历经百年风雨历程,逐渐形成了包含犯罪学基础理论、犯罪生物学、犯罪心理学、犯罪社会学、犯罪统计学、被害人学、犯罪文化学等分支学科组成的枝繁叶茂的大家庭。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犯罪学能够始终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其秘诀在于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和通过整合的方式令犯罪学知识不断得到扩充。方法的创新与知识的整合是与犯罪学发展相互伴随、唇齿相依的两个重要方面。新型研究方法的运用必然产生出新的知识,同时新的知识被纳入犯罪学研究场域也会带来研究方法上的革新。故此,我们应注重科际整合的研究模式及跨学科研究方法在犯罪学理论及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依据犯罪行为与犯罪心理及影响、制约和决定其的有关因素之间关系的心理学原理,对犯罪心理痕迹进行分析,以充分发掘犯罪现场犯罪信息源中的犯罪信息,这对开展刑事案件侦查工作,分析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活动以及"刻画"犯罪人,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从理性选择角度分析作案人,可以推测其在实施犯罪后大多会逃离犯罪现场,销毁犯罪证据,隐匿身份,这些活动过程必然会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得以体现。而以案件现场为基准点,根据视频监控系统中记录犯罪嫌疑人案发前的活动情况、案发后活动行踪,以还原行为轨迹,从而分析其下一步将会出现的时间点和活动区域。狭义的目标轨迹概念是指造型体在时空运动中,通过信息交换,遗留在承受体上记录其社会交互活动状况的总和。它以社会网络分析、信息交换、数据挖掘等原理为支撑。可以以人员轨迹、车辆轨迹、涉案的特定物等为标识,通过运用时序、空间、信息联查等方法,分析视频监控信息中的目标轨迹。  相似文献   

5.
论犯罪过程中的信息转移原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物质交换原理和信息论分析是侦查学的重要理论与研究方法,但各有重大的局限与不足。本文在分别检讨这两大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犯罪过程中的信息转移原理的构想,剖析了犯罪过程中信息转移的必然性、内涵、构成及模型,并简单阐述了该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网络犯罪是当今刑法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运用Cite 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网络犯罪"文献进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机构、作者以及关键词知识图谱的展示及文献主题分析,梳理当前网络犯罪的研究前沿与焦点,并在对研究现状理性反思的基础上探明未来网络犯罪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7.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其犯罪心理的支配下,实施犯罪行为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客观迹象。在侦查中,有效地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已成为分析其犯罪动机、犯罪目的及抓住犯罪嫌疑人心理特点的有利途径。但在实践中,我们仍需注意进一步研究犯罪心理痕迹在侦查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高侦查中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国际刑警组织犯罪分析工作小组编写的《犯罪分析手册》编译而成。国际刑警组织犯罪分析工作小组将犯罪分析方法分为两大类型:快速处置型和长期谋划型。快速处置型分析和长期谋划型分析按分析重点又可再分为三类:犯罪事件分析;罪犯或受害者分析;犯罪控制方法的分析。长期谋划型分析方法包括犯罪模式分析、一般特征分析、犯罪控制方法分析。快速处置型分析方法包括案件分析、比较案件分析;犯罪团伙分析、具体特征分析;调查分析。这些分析方法均值得我们在实际侦破工作中借鉴。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作为刑事诉讼法学或刑事诉讼原理的研究对象,它的概念,通常是这样被表述的: 1.“刑事诉讼是司法机关追究和惩罚犯罪的活动程序”。(《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 2.“刑事诉讼是司法机关通过侦查、起诉、审判等实现国家刑罚的活动”。(《诉讼法大辞典》。四川人民版) 3.“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含安全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有关人的参加下,依法处理刑事案仆即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和惩罚犯罪的活动”。(王国枢主编《刑事诉讼法学》。北大版)  相似文献   

10.
网络犯罪案件的侦查存在身份的复杂性、系统的依赖性、技术的对抗性等问题,破案重点在于查明"真实"的犯罪嫌疑人,其核心问题是网络身份和现实身份的同一认定。现已证实,在信息系统满足"合规"要求的条件下,可以将传统犯罪侦查中的洛卡德交换原理完美地适用于网络犯罪侦查。从网络工程学和社会工程学两个学科角度提出基于网络定位、网络账户信息、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的身份同一性认定方法,即可有效地解决网络犯罪侦查中身份同一认定问题。这为侦查人员开展网络犯罪侦查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交易公平原则作为基本原则,在商法中一直未得到充分的认识。交易公平原 则以平等为前提,以公平交易为内容,是以交易的可接受为形式的商法基本原则 交易公平原则与民法、经济法中的公平原则有异有同。  相似文献   

12.
刑事政策是国家为打击和预防犯罪而运用刑事法律武器与犯罪作斗争的各种手段、方法和对策。其在司法领域的现实体现就是被追诉者的司法性处遇。司法处遏的基本理念就是在法治的框架内关注个案中实质合理性的实现。反映这种理念之要求的司法处遇的基本原则是个别化原则和人性化原则。我国被追诉者的司法性处遇缺少立法依据,应当更加科学化与民主化。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基本原则中最具代表性的原则有国家适度干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经济民主原则、经济公平原则、效率与公平原则。经济法基本原则直接的作用结果在于对社会经济关系的规范与协调,这反映在经济法基本原则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任务是一致的,经济法基本原则也是和谐社会建设所必须遵循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4.
论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在我国法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全球化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正在进行的一个过程 ,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无疑是这一过程的精髓。本文从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定义入手 ,重点论述了国际经济法的三个基本原则 :经济主权原则 ,平等互利原则 ,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原则及其在我国法中的体现 ,并结合世界贸易组织协议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 ,从而突显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在我国立法及国际经济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央层面统一立法缺位现状下,明确政府数据开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益于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实践开展与相关法律制度构建。确立基本原则应当依据以下三个标准:促进公众对政府数据资源的再利用,符合政府数据开放制度的目标定位,满足数据安全保障的要求。基于该标准,数据安全保护原则、需求导向原则、数据质量原则、自由使用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应被确定为政府数据开放的基本原则。数据安全保护原则旨在管控数据安全风险,保障数据开放与利用在安全可控前提下进行。需求导向、数据质量、自由使用三项原则围绕数据、开放和利用三个关键环节展开,为数据可用性提供根本保障。政府数据开放对公众参与的强依赖性使公众参与成为一项基本原则,进而推动公私合作治理的数字政府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源远流长,是在他长期革命和建设生涯中逐步产生和发展,在改革开放时期趋于成熟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其第一层次的内容,以“先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为核心,撬动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第二层次的内容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为核心,提出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和政策底线:第三层次的内容,以“共同致富……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为核心,初步提出了调节我国贫富差距,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基本思路、具体措施和主要原则。这三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应作全面准确的理解,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7.
民法基本原则是具体法律规范的指导,具有补充具体规范不足的作用。但在具体案件中,只有在没有具体规范或适用具体规范有冲突时才直接适用基本原则处理案件。四川省泸州市两级法院在对著名的"遗赠纠纷案"的判决中都以"违反基本原则"为根据认定遗嘱无效。该判决适用法律不当。为维护法律秩序,我们应当尊重当事人依法处分自己财产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公序良俗是现代民法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它弥补了现行法律规定的不足 ,在确保国家社会利益、一般道德秩序 ,以及协调各种利益冲突、维护社会正义等方面发挥极重要的机能 ,同时也是赋予司法裁量权的依据。本文对公序良俗原则的基本理论、功能、适用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在国外,检察官的客观公正义务是以实体真实主义和职权主义为基本原理的德国法学的产物。其起源于19世纪后期德国的刑事诉讼法,随后在欧洲大陆和亚洲一些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中也得到了体现。客观公正原则实质上是客观性原则和公正原则的结合,因而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在当代中国,客观公正原则的法理基础和法律依据则主要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现代国际私法的一项崭新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制度,是在各国立法及实践中普遍确立和运用的一种法律适用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实质在于软化传统的硬性连结点,增强法律适用的灵活性,从而实现法律的根本价值——公平、正义,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在立法上也确立了这一原则,但我国现行冲突法有关最密切联系原则方面的立法除个别法律、法规较完善外,从整体上看,立法的系统性不够,现实可操作性弱,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因此,亟待我国在今后的立法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