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理念与实践顺应时代的要求,进一步认知传统村落的"活态性",强调如何协同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生态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但传统村落"活态化"的方式、内容、目标及运作机制又因中国的特殊国情而有差异。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因群山峻岭的自然屏障,西南侗寨传统村落得以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获得有别于其他传统村落的"活态"特征及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因此,西南侗寨传统村落的"活态化"能基于其独特的历史、社会和空间背景,生成自我运行的内在发展机制,于日常生产生活中达成。要做到一是加强对原住居民主体性的认知与保障;二是建立以传统为根基的乡村现代化治理体系;三是依托传统产业升级,突破当地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矛盾的瓶颈。  相似文献   

2.
苗族多声部情歌是根植于苗族社区的活态文化,随着苗族社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苗族多声部情歌要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传承.针对苗族多声部情歌濒危的现状和濒危的原因,提出在活态的文化环境中对活态的民族文化进行活态保护的保护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3.
为了遏止传统村落频遭破坏现象的蔓延,制止对传统村落无度无序开发,防止和避免国家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永久的"文化遗憾",立法保护传统村落文化迫在眉睫。传统村落的立法保护不仅包括建筑保护、村落文化的生态保护,还包括村落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4.
加强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意义及法律保护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术麟 《前沿》2004,(4):155-159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和精神纽带 ;依法保护、传承和合理开发利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自身特征要求其必须纳入法律来保护。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社会日益重视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对无形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加快立法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活态文化及其对文艺学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地方化背景下,活态文化日益活跃并逐渐凸显为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它不仅作为当前文艺学的补充性附加要素而存在,而且对后者构成了严峻挑战,它迫切要求文艺学场域作出结构调整和范式转换.本文在勾勒活态文化概念范畴的基础上,论述其在知识范式上的环境性、实践性和地方性等特征,剖析活态文化对当前文艺学的边缘之罔、历史之罔和载体之罔等思维盲区的挑战,以期为活态文化研究和保护以及文艺学的建设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6.
张磊 《群众》2020,(4):46-47
为深化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与传承工作,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环境,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活态性、整体性保护的新路子,2011年原江苏省文化厅下发《关于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正式提出打造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施生态化保护工程的意见。此后,省厅与各地密切协作,吸纳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从凝聚共识、制定规划、出台措施、建章立制等方面入手,先后建成10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极大地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保护、传承与发展。2019年3月,《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颁布,为我们系统梳理各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经验做法、进一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刘秋芷 《人民论坛》2015,(8):122-124
随着经济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的经济利益逐渐凸显,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文章主要通过对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法律特征,以及传统文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可能性,分析了我国传统文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完善我国传统文化法律保护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外来文化及现代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影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逐渐被侵蚀。当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存在社会大众参与不足、科研投入较少、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坚持全面性、重点性、民俗性、整体性、人本性、现实性的原则,采取分级管理、分类整理、分层提升的保护措施,强化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博物馆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开展了大量的、富有成果的探索性实践,形成一系列的理念、原则和方式方法.本文以南京民俗博物馆为例,分别从展示内容、陈列方式、活态保护和"媒介"作用四个方面简要论述了博物馆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相似文献   

10.
张曼  杨东杰  郑羽婵 《传承》2012,(18):64-66
保护和发展我国民间传统文化是积极响应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号召,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的浪潮和大众传媒的冲击使民间传统文化传承链条正在断裂。以甘肃舟曲的多地舞为代表,由点及面分析舟曲民间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试图从群众、社会、政府等多维度探寻解决舟曲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是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统一,文物属于传统文化范畴,文物返还是传统文化保护问题的突出表现之一.传统文化是文化权的客体,不仅为<世界人权宣言>所确认,并被<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所重申.国际人权法的实施机制为传统文化的保护提供了保证.而"兽首拍卖案"从文化权角度而言是对中国人权的严重侵犯.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地区博物馆建设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继承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居民集聚的中心城镇地区,"活态"博物馆建设对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从民族地区博物馆建设的现状、"活态"博物馆建设的意义与路径,以及文化传承的长效机制角度出发,研究"活态"博物馆建设与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3.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结合贵州省水库建设情况,探讨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必要性,并以三板溪水库建设为例,深入分析和揭示水库建设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重视和加强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实现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目的。为今后其它水库建设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珍华 《前沿》2012,(15):180-18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对传统历史文化品牌进行有效的保护,使其在保护下进行挖掘和阐发,在挖掘和阐发中进行保护.本论文拟从传统历史文化品牌元素间的合理交结、传统历史文化品牌与现代习俗的适当结合、与经济价值创造恰当对接、与西方文化适宜交叉等方面论证:进行合理的融合是传统历史文化品牌有效的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1、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既是世界各国的共识,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文化战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制订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9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5届大会上,通过了《关于保护传统和民间文化的建议》。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出有关决议,建立“活态文化财产”(又译“活文化财产”,即人类活态财富)制度。2000年,教科文组织开始实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简称“代表作”)项目。200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  相似文献   

16.
王孔敬 《前沿》2010,(21):150-154
西南地区的苗族由于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宗教、制度等领域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生态文化。但随着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其生态环境和传统生态文化面临着诸多危机,本文从分析西南地区苗族传统生态文化的主要表现和特性入手,探讨了其传统生态文化面保护传承的必要性和对策,进而指出了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辉  姚艳 《思想战线》2007,33(3):30-36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立法中存在争论的法律名称、立法目的、法律方法和司法救济等问题,不能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代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应当简化立法目的,创新法律方法,建立符合传统文化保护规律的特别制度,并在具体法律缺位的情况下,鼓励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设立“文化遗产日”。其主旨是能够增强全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促进我国尽快建立“以国家保护为主、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新体制”,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刘帮胜 《人民论坛》2010,(7):256-257
传统文化是祖先历经几千年的生产实践探索、发现的民族遗产,对于我们构建民族认同、树立道德体系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随着农耕文明的衰落,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已不复存在,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有效保护传统文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潘彬彬 《传承》2008,(10):96-97
近年来博物馆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开展了大量的、富有成果的探索性实践,形成一系列的理念、原则和方式方法。本文以南京民俗博物馆为例,分别从展示内容、陈列方式、活态保护和"媒介"作用四个方面简要论述了博物馆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