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丽 《求贤》2009,(2):19-20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社会发展实际创造性地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我们党治国理政追求的完美结合。深入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从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入手构建和谐单位,不仅是政工人员的任务,也是全社会面临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2.
依法执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玲 《新视野》2006,(5):50-52
依法执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联系。依法执政是我们党提出的执政新理念,反映了我们党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新认识,对法治作用的新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的重大战略举措。依法执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依法执政。保障人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党依法执政水平和能力的根本标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通过制度的建设和创新,提高党运用法律管理社会的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命题,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我们党治国理政追求的完美结合。实现这一治国战略理念,必须充分认识到党内民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性,不遗余力地开发党内民主资源,以激发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研究社会转型中的新情况、解决体制转轨中的新问题的能力,努力构建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一、执政党党内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陈蔓 《求贤》2008,(3):18-19
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容。它标志着我们党在执政治国方略认识上的深化.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新贡献。我们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增强综合服务能力,为促进和谐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井冈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结晶,作为我们党培育的优良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成为激励广大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精神动力和支柱。我们应当弘扬井冈山精神,吸取井冈山精神形成的经验,善于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执政治国谋略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领域.在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今天,认真学习研究邓小平有关执政治国谋略思想对加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罗建清 《党史文苑》2007,2(10):49-51
井冈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结晶,作为我们党培育的优良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成为激励广大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精神动力和支柱.我们应当弘扬井冈山精神,吸取井冈山精神形成的经验,善于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8.
依法执政是我党的执政新理念,反映我党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新认识,对法治作用的新理解。依法执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孙凡 《世纪桥》2010,(15):73-74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们党治国执政的目标之一。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真正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命线。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只有在认清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有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规定正确的发展方向,构筑牢固的思想基础,营造融洽的人际环境,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才能使其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治国的理想,又是一种治国的方略、治国的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的结果,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和科学判断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选择,是党执政能力建设上的一大理论创新,顺应了民意,符合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加以推进,我认为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创造性地提出的一个新战略,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我国政府治国理政追求的完美结合,其内涵十分丰富和深刻。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决定》反映了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进展,指出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决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发展理念和治国理念的升华,是一部和谐强国的纲领性文献。认真学习《决定》对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于强化党的执政理念,关键在于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关键在于坚持从严治党,关键在于不断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关键在于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更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容。它标志着我们党在执政治国方略和认识上的深化,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新贡献。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立足岗位,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15.
关键在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论断。我们党是中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主心骨。中国的历史表明,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离开了党的领导,终将一事无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同样需要加强党的领导。我们唯有坚决贯彻从严治党方针,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动员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地共创共享美好未来,并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坚强的政;台保证。  相似文献   

16.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于我们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的、带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的历史性任务。党的执政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成果——论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围绕治党治国两个方面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大理论就是新的重大理论成果。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理论主要回答的是治党的问题,而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论则主要回答的是治国的问题。“和谐社会论”主要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则主要回答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和谐社会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构想,而科学发展观则是对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成果。一…  相似文献   

18.
薛星 《奋斗》2005,(7):13-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科学命题.充分体现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必须依靠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做好老年教育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任务之一。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党的一种治国理想、治国方略,也应该成为每一个企业的治企方针和治企实践。而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先在理论上搞清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复杂层次结构,这是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