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媒具有中国党性特色,这是中国体制决定的。在计划体制下,传媒体现的党性具有服从性、单一性、指导性特点,而市场体制下的传媒党性则呈现服务性、多样性、引导性特色。传媒党性实际上是执政党的政治性、意识性、利益性在传媒活动中的体现,谁能主宰传媒,谁的声音就最有权威。随着市场体系的确立,传媒中的党性不是越来越弱,而是越来越强,但要真正在传媒活动中发挥作用,还必须做到五个“统一”。  相似文献   

2.
外国传媒进入后,会对中国传媒产生怎样的影响,带着读者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今日中国》记者采访了喻国明教授。 今日中国:您认为中国传媒产业现在面临的最大发展契机是什么? 喻国明:中国传媒产业目前面临的最大的发展契机,我认为有两个:一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国家已经由过去的计划体制转型为市场体制,这其  相似文献   

3.
传媒战略正确可行的前提是科学的认识、判断和决策,错误的理论只能导致错误的传媒发展战略。中国传媒业要摆脱危机、立足世界必须建立起符合传媒发展规律的传媒核心观念以及传媒专业标准;中国目前所推行的传媒产业化、市场化改革缺乏与之配套的法制环境、道德环境以及制度的支持,传媒市场化有可能对受众造成资本的意见统治,并造成新的权力腐败。传媒发展的市场化要求与现有传媒体制,传媒观念发生冲突,中国传媒发展战略由于缺乏制度支持和理论支持,陷入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4.
王国平  袁也 《求索》2013,(5):223-225
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是我国传媒文化“走出去”的绝对优势,如何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再展辉煌.中国传媒文化“走出去”成为当代中国一项急迫的国家战略。本文从分析中国传媒的世界影响力入手,探究了中国传媒文化“走出去”的掣阻与问题,就“走出去”的战略,析论了文化宣传、文化外交、文化贸易、文化品牌、文化人才等六个方面的要务。  相似文献   

5.
《小康》2007,(11):42-44
传媒是奥运经济发展的"传导轴"。据初步预测,中国传媒行业最少将获得60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折合人民币为4800亿,而这笔资金的绝大部分基本上要在2006年到2008年这个时间段内花完。偌大的市场,中小传媒企业同样可以赢得市场的垂青,获得发展壮大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首届中国传媒领军人物年会暨第三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本届年会主题是"创新成就传媒,人物引领创新"。年会由新闻出版总署主管的《传媒》杂志社主办,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办。出席本次年会的嘉宾有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副署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中国传媒生态环境的演进过程中,社会政治文明的建设与传媒之间的双向互动是推进传媒转型发展的动力之一。考察政治文明建设与传媒角色的转型历程,可以洞察社会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是如何影响并推进传媒的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此前我在思考中国传媒改革的时候,往往是从外边往里面看,即从中国经济、社会改革的大语境来看传媒改革,从大改革看小改革;今天我在讨论中国改革的时候,再把思路转过来,希望从里边往外边,即从传媒的角度看中国的宏观改革,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民日前在“中国传媒与资本结合高级研讨会”上发言说,中国传媒业的竞争刚刚开始,发展空间很大。他认为,传媒业有可能是中国最后一个可以获得暴利的产业。他分析说,现有传媒品种和数量都很大,但是,单位媒体发行量却有限,而且,传媒业的总量发展也并不足。据统计,中国现在每千人拥有报纸只有60-70份,离中等发达国家每千人拥有报纸100份还  相似文献   

10.
消费主义背景下的传媒娱乐化倾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全球化的文化浪潮,对中国的传媒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消费主义所倡导的商品逻辑和视觉转向的背景下,中国传媒的娱乐化倾向表现得尤为突出。为了有效抵制娱乐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在传播中凸显人文关怀,逐步建立起多元共生的传媒文化。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传媒公共领域是否存在的问题争论十分激烈。肯定说与否定说虽各执一词,但两者在方法论上有共同之处,即刻板地理解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按图索骥寻找中国的传媒公共领域。本文认为,公共领域理论有其丰富的内涵,以公共领域理论为僵硬模型衡量传媒公共领域存在与否的思路是不可取的。从历史性、具体性和动态性角度理解公共领域,分析网络传媒作为新型公共领域的基本特征,对处于成长发育中的中国网络传媒公共领域的成熟完善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传媒的文化转型及其社会影响,并对如何净化传媒文化转型的发展环境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传媒发展到今天,其作用已经深入和渗透到一般的社会心理和个体思维活动过程之中。“话语权力”强势的习惯性支配性力量影响着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活动。中美传媒在青少年保护方面存在差异。本文从法律、政策以及技术角度对中美传媒青少年保护做一个比较分析,希望中国传媒学习美国传媒在青少年保护方面的经验,为青少年保护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4.
叶奕 《求索》2010,(8):214-216
近年来,被列为中国传媒业"四大公害"之一的大众传媒低俗化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是传媒从业者的不当逐利、商业逻辑的强力渗透、受众低俗情趣等多种力量的博弈结果。大众传媒低俗化监管规制的构建必须涵盖法制管理、行政管理、行业规范、媒介自律、社会公众监督等各方面,要将党的领导和政府监管、传媒自律、行业规范、公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遏制传媒低俗化的网络式制约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15.
王国平  郭燕 《求索》2008,(10):158-160
本文从国际传媒业资本现代构成的多元性与现代生机入手,论证了国际传媒业资本对中国传媒的潋艳之围,阐述了中国传媒在国际传媒业资本重力波冲击下自身的涅槃和雨后的阳光。国际传媒业资本进入中国传媒业是中国市场经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奏章,随着这个奏章的演义和一些有关新规制的研发,中国的传媒业会更加走稳走好。  相似文献   

16.
消费主义时代中国传媒的文化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雯 《理论月刊》2007,(1):52-55
根据“传播与文化同构”的原理,媒介的生存与发展状态均是特定时期的文化表现;尽管媒介的发展遵循政治、市场、技术、历史等方方面面逻辑,但其中内在的逻辑是文化逻辑。后工业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浮现的消费主义社会。消费资本主义的活力在于它将物质消费转化为一种意识形态意义的美学消费。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新闻事业领域的开放与改革,起源于西方社会尤其是战后美国社会中的消费主义正在渗透中国城乡社会的日常生活领域。中国传媒的发展顺应着消费主义文化逻辑,表现出四个特点:平民化(大众化)、生活化、时尚化和全球化。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提出了中国传媒文化应该具有的价值取向:反抗奴役与异化。  相似文献   

17.
徐蓉 《湖北社会科学》2005,(10):122-125
在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背景下,按照传播学、管理学的有关原理,中国传媒管理的对策应为: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实行传媒管理企业化,经营规模集团化;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培养人;完善信息服务功能管理,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曾彦 《人民论坛》2010,(11):222-223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传媒业采用经济界盛行的企业集团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出现了一批传媒企业集团。本文以维亚康姆集团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它的内容、策略和战略、新技术的应用等,并得出其对当今中国传媒业发展的一些启示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06,(5):92-93
272820212213141518初四初十十一十八67六日一十六五月初二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2006年春季全国高教仪器设备展示会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第七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中国专场暨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无锡现代农业博览会暨国际农业合作经济会议在无锡举行★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展览会北京召开★第三届利比亚国际建筑及建材博览会利比亚黎波里国际展览馆举行★中国文人书画艺术交流展暨研修联谊笔会在北京琉璃厂荣宝斋举行★首届海峡两岸龙舟赛在厦门开赛十七廿三廿五廿四小满初三29★…  相似文献   

20.
国内很多学者的在对媒介融合进行基于实务和产业的研究时,对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媒介融合的多元解释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这些解释虽然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其表层化、业务化和现象化的特征明显,新闻传播学科的范式偏向明显,而忽略了其经济层面的产业融合和市场融合的本质。这种偏向的研究是对既有的新闻传播研究范式和西方新闻传播学术研究范式的路径依赖,这种路径依赖不利于对于传媒市场现象的经济本质解读,也说明了中国传媒经济研究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