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袁锐  全丹  楚挺征 《法制与社会》2012,(32):102+105
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应该是有着均衡的价格,且自然形成从高到低的梯度分布的消费市场,而我国目前的房地产价格却呈现非理性增长,出现价格虚高的问题。发挥国家政府职能对房地产市场进行适当调控抑制房价回归市场正常有效供给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直列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中的法治难题,从经济法的理论基础与价值理念出发,探讨在经济法视野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路径。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起着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出现了"房价高"等问题,政府进行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正当性与必要性需得到重视。文章通过经济法视角对房地产宏观调控举措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程信和将经济法基本权利归纳为经济发展权、经济分配权和经济安全权三项基本内容,为经济法实现其价值目标以及社会权利与个人权利协调发展指出了基本路径。土地和房屋作为人们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对于人们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善生存条件,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经济法基本权利在房地产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过程中的实现机制问题,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余亚亮 《法制与社会》2014,(16):234-235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主要有行政、法律、经济三种手段,但在法制社会的大背景下,政府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法律的指导和约束。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进行法律手段的宏观调控,规避房地产市场的法律行为,有利于规范房地产经济运行秩序,使房地产市场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以房地产市场调控为切入点,在分析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通过阐述法律制度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意义,重点探讨了完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法律对策,旨在对房地产市场调控进行法律思考,以期为房地产市场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业正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进行法律手段的宏观调控,有利于规范房地产经济运行秩序,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本文以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主要法律政策为基础,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6.
很多的经济法学家对于经济法体系的构建都进行了讨论,经济法学界对这一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法理论的发展。因此,构建清晰的经济法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分析我国关于经济法体系之争,可以发现我国经济法体系是以国家宏观调控市场规则为核心的,从而可以构建出以市场主体规则、市场监管规则、市场主体经营成果分配法为基本构成的经济法体系。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并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但由于起步晚,加之发展不完善,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起伏性波动和其他一些较为典型的初级市场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新一轮的房地产宏观调控甚至持续到现在。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经济法基本理论研究的首要问题,是诸多理论争议的根源。自从法学界提出"经济法"这一命题以来,论争与质疑就一直伴随着经济法的整个发展历程,这些论争最为根本的分歧集中在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问题上。基于现实社会的需要和民法等其他部门法在调整经济关系的局限性,通过经济法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法学说的发展的研究,总结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有四个方面:1.企业管理关系;2.市场管理关系;3.宏观调控关系;4.社会保障关系。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的立足点是市场失灵,经济法的产生源于对市场失灵规制的需要,经济法的发展与不断完事源于对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认识的不断深化,经济法调整对象应是由市场失灵所产生的经济关系、宏观调控关系及市场管理关系组成.基于此,经济法应以和谐与发展作为其目标,时经济权利(力)义务应当作出清晰界定与合理配置,并注重经济权利(力)义务界定与配置的有效性,必要性与适当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经济法学界取得了以下共识:经济法是市场经济之法、经济法是调整市场监管(规制)关系和宏观调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体系由市场监管(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构成、经济法是社会本位之法、经济法是确认和规范国家干预之法、经济法是现代性之法、经济法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法律部门.这些共识是经济法发展和完善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房价居高不下、房地产市场运行不规范的现状,提出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将向何去的问题,从立法的宏观调控角度提出了政策创新、完善市场,充分利用资金、积极拓宽资金来源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的价值是经济法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贯穿于经济法理论和实践的整个过程,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小产权房"问题由来已久,它的解决关系着我国土地制度的改革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本文以"小产权房"为例,剖析了经济法的根本价值,即追求社会整体公共利益、维护市场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美国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波及全球,而造成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便是住房信贷的崩溃.由此可见,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从宏观调控法理论和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入手,基于房地产市场上的不同主体存在的利益冲突以及出现的问题,引入博弈分析的方法,提出了调控房地产市场对策的大体方向.即重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重视社会公共利益,重视发挥社会中间层的作用,以期为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的立足点是市场失灵,经济法的产生源于对市场失灵规制的需要,经济法的发展与不断完善源于对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认识的不断深化,经济法调整对象应是由市场失灵所产生的经济关系、宏观调控关系及市场管理关系组成。基于此,经济法应以和谐与发展作为其目标,对经济权利(力)义务应当作出清晰界定与合理配置,并注重经济权利(力)义务界定与配置的有效性,必要性与适当性.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是市场规制法与宏观调控法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法体系由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两个亚体系组成。资本主义经济法律体系中,市场规制法律体系形成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宏观调控法律体系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前苏联、东欧没能建立起完整的经济法体系。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宏观调控法律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1992年后,市场规制法律体系也逐步形成。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在产生顺序、解决问题、功能作用、调整性质、调整原则及调整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的反贫困机理和制度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大洪  廖建求 《现代法学》2004,26(6):105-112
贫困体现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而这两个失灵是经济法产生和发展完善的理论基础;反贫困所体现的公平观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经济法之实质公平的典型表现形式;政府反贫困行为还与经济法所追求的社会整体利益相契合,体现了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思想;因此,经济法可以从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两方面进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具有特定性 ,其调整对象的范围不是恒定不变的 ,呈现动态性特征。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法 ,由于社会关系、价值目标不同 ,调整对象的范围也不同。以经济法调整对象范围的动态性为基点 ,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阐释现阶段建立以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并重为核心的经济法体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房地产市场法律监管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才雨琳 《法制与社会》2010,(31):108-108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一个逐步规范和完善的过程。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断提高,法律监管措施不断增加,国内房地产市场面临着稳定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房地产市场法律监管仍然存在一些空白点和盲区。本文从分析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法律监管体制的特点出发,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就如何有效地完善法律监管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宏观调控行为是一种新型的政府行为,其法律责任归属于经济法责任,在经济法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我国宏观调控行为法律责任的立法现状与责任特点为立足点,在阐释其归责原则与构成要件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实现宏观调控行为法律责任的几点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宏观调控行为法律责任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行业管理法的地位与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玉明  孙磊 《法商研究》2004,21(1):88-95
行业管理法在经济法部门中的地位 ,既不属于国家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而形成的宏观调控法 ,亦不属于国家从微观上规制市场而形成的市场规制法 ,而应当属于调整中观管理关系的中观经济法。从其内部结构来看 ,行业管理法可作行业管理基本法、行业管理部门规章制度和行业协会的自治性规范等划分。作为中观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业管理法与隶属于宏观调控法的国家产业政策法是既相互独立又一脉相承的法律制度体系。两者相互衔接 ,相互依存 ,共同承担着调整国家产业关系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