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通常是指涉及不特定群体的经济犯罪案件,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合同诈骗、非法销售未上市公司股票等犯罪案件,呈现被害人数多、涉案金额大等特点。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滋生于社会转型时期,一方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实体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2.
涉众型经济犯罪由于涉案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巨大、直接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而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破坏。为构筑和谐视野下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防控对策,威海中院对全市2007年至2011年上半年两级法院审理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了其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其多发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建议,以求准确把握涉众  相似文献   

3.
当前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主要特点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涉众型经济犯罪是指涉及众多受害人,特别是涉及众多不特定受害群体的经济犯罪,其中较典型的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等犯罪。近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增幅明显且大案要案频发,对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造成了严重危害。现结合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办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情况,对此类案件的特点作一分析,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涉众经济犯罪的涉案范围更加广泛、涉案金额愈发巨大、犯罪手段更具欺骗性、危害后果更加严重,致使在案件定性、证据收集、协调处理、社会矛盾化解等方面具有较大难度。因此,在处置涉众经济犯罪中要尽早发现、处置,在司法过程中要做到区别对待、严格依法、综合平衡、自由刑与财产刑并重以及慎用死刑。  相似文献   

5.
论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众型经济犯罪是近年来危害突出的一类犯罪,它极大地侵害了群众的经济利益,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涉及面广、潜伏期长、涉案金额大等特点,在治理上需多措并举,完善经济行政法规,抓住重点环节查处重点案件、进一步完善善后处理机制,做好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涉众型经济犯罪是指涉及众多受害人,特别是涉及众多不特定受害群体的经济犯罪,其中较典型的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等犯罪.近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增幅明显且大案要案频发,对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造成了严重危害.现结合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办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情况,对此类案件的特点作一分析,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俞亮  张驰 《政法学刊》2023,(2):90-100
涉众型经济犯罪是近期国内备受关注的一类犯罪,具有犯罪本质的法定性、案件因素的天量性、对社会稳定有较大影响等方面的特点,而且在追诉过程中也会遇到如何准确把握立案时机、合理确定被追诉人员范围、科学划分办案机关管辖权、完整收集、审查、认定涉案证据、充分保障涉案当事人相关权利等方面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在加强与专门经济行政管理机关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分案处理制度、调整办案要求、加大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等方面创新追诉此类犯罪的办案机制。  相似文献   

8.
涉众型经济犯罪是对某一类高发型经济犯罪进行总括的法律术语。涉众型经济犯罪有案件高发,金额巨大,受害人员众多,作案方式趋向职业化,危害日趋严重,对社会稳定形成潜在威胁等特点。本文从作案手段,民众防范意识,相关职能部门监管、法律滞后以及执法打击面临诸多的制约等方面对涉众型犯罪滋生和蔓延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2012年12月3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召开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情况"新闻通报会,对该院2003年以来审理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情况进行了通报。同日下午,该院还组织召开了"审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理论研讨会",并邀请北京大学梁根林教授等著名学者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等实务部门的代表参加了会议。10年来,北京二中院先后审理了118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传销、合同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犯罪总额高达49亿元,受害者94600人,共追回87383万元。该院结合此类案件审理情况,以及研讨会上各位代表的意见建议,形成了颇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的调研报告,本刊对此调研报告进行了摘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呈现出高发态势。由于此类案件受害人数众多,损失较大,因此案件处理是否得当,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法制尊严。本文对2007年至2010年9月某市检察机关办理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进行了调研分析,揭示涉众型经济犯罪发案规律及特点,并提出了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呈现出高发态势。由于此类案件受害人数众多,损失较大,因此案件处理是否得当,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法制尊严。本文对2007年至2010年9月某市检察机关办理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进行了调研分析,揭示涉众型经济犯罪发案规律及特点,并提出了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快速发展,经济领域犯罪呈现高发态势,其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等涉众型经济犯罪十分猖獗,给社会带来很大危害。为进一步提高对于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力度,切实维护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保障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本文对我院2011年-2013年受理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进行了认真梳理,以期揭示涉众型经济犯罪发案规律及特点并提出了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3.
就犯罪行为发生后所引发的社会矛盾而言,涉众型经济犯罪行为所引发的社会矛盾远非一般犯罪所能比拟。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涉及的被害人数之广、造成的损失数额之大都是其他案件无法相比的,因此产生的损失难以弥补问题和处理过程中发生的被害人集体来访问题,不仅关涉到众多被害人权益的保障,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如何化解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引发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我国司法领域面临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空前挑战.调研表明,此类案件的办理遭遇组织架构查证难、主观心态证明难、数额数量查证难等障碍.究其原因,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涉众性带来了全新的"大案件"样态,而传统的取证方式低效滞后,导致新型犯罪的裂变性与司法回应的有效性之间呈现出巨大反差.对此,办案机关开始探索穿透式取证的新模式.这...  相似文献   

15.
风险型经济犯罪是公安机关提出的一个业务概念,是指可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金融犯罪和其他严重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风险型经济犯罪具有涉案金额高、涉及地域广、涉网涉众和社会危害严重的特点.公安机关防范风险型经济犯罪应当实施"掌握关注、警示教育、熔断处置、立案查处"四级预警机制,与有关职能部门通力配合、合力处置.在打击风险型经济犯罪中,应当做到主动出击、抓住战机,全警协调,不留后患.  相似文献   

16.
孙鸿  张永昌 《法制与社会》2011,(31):117+123-117,123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型经济模式的出现,涉众型经济犯罪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乖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作案手段变化多端、隐蔽性和欺骗性极强、社会危害性更大,而由于立法的欠缺和对维稳的顾及,打击此类犯罪存在不少的困难。我们应加强立法、完善协作机制、坚持从快从重的惩处方针来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17.
沈言 《中国审判》2010,(1):93-95
涉众型经济犯罪是指涉及众多利益主体。特别是涉及众多不特定受害人群体的经济犯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涉众型经济犯罪也越来越多,本文以西部某区涉众型经济犯罪为例,分析这类犯罪的特点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遏制涉众犯罪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学军  杨翠花 《法制与社会》2011,(18):93+95-93,95
涉众型经济犯罪因为涉及人数众多而深具社会危害性,本文分析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特点及表现形式,并提出了相应举措,希望对遏制涉众型经济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办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为被害人挽回经济损失。对"涉众型"经济犯罪被害人经济权利进行救济,须重构防范与保全结合型的财产控制机制、建构特殊类型案件民事救济程序独立于刑事诉讼程序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破解民事赔偿判决执行难、构建恢复性司法理念指导下的被害人救济三元刑事诉讼模式、建立"涉众型"经济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