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小波 《法制与社会》2010,(29):277-278
哲学的主体是什么,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有不同的回答。从古希腊和中世纪的物本说和神本说到近现代哲学的主体性理论,再到后现代哲学的对哲学主体性的解构,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入手,克服了以往主体性哲学的片面性和抽象性,把实践作为人发挥主体性功能的途径,实现了哲学主体化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每一种思想或者理论都离不开具体的历史来解释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生活,作为时代哲学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同样如此.马克思通过实践揭示了人的三种基本生存状态:劳动生活、休闲生活和生理生活,同时也揭示了生活世界的全部奥秘和人类历史发展的的终极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在继承前人优秀的理论成果和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的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它立足与实践。本文从三个维度对马克思哲学中的生活思想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3.
作为认知科学的一个新取向,具身认知科学对传统认知科学有很大的突破。其中在元理论上,突破第一代认知科学作为思想基础的身心二元论,取而代之的是身心一体论和身心辨证统一论;突破人是机器的基本论断,提出人是人,与动物和机器不同,具有机器和动物所不具有的意向性和具身性,能够提问,能够沉思他们存在的意义,能够批判地反省其生命的意义,以使其行为方式发生变革;突破语言学哲学尤其是其重要理论形态逻辑实证主义,以心智哲学为指导思想。正是元理论突破,使得具身认知科学建构了与传统认知科学不同的体系,在理论、方法论、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论人工智能法律主体的法哲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骁克 《政治与法律》2021,(4):109-121
当下人工智能主体学说面临诸多问题,需从法哲学视角予以审视。就人工智能本体而言,其行为具有自主性,不宜纯粹以客体相待;从他者期望视角观察,人工智能拥有道德责任能力,系道德主体。法律主体理论经历了由自然人有限人格到全面人格,再到自然人、法人综合人格的演化过程,呈现客观化趋势,不唯理性、意志等主观要素论,其为人工智能法律主体提供了栖居空间。在目的论意义上,人工智能能够推动积极向善,助力美好生活,实现显著的经济社会价值,作为法律主体具有合目的性。在当代,传统主体哲学转向,人的哲学危机引发新思考,尤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主体-客体范式发生变化,客体主体化的历史经验及当代实践显现一种哲学可能性,即主体不限于人,从而强化了人工智能法律主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哲学为其哲学基础,深刻领悟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对于我们更好的坚持科学观、切实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法哲学申辩:法哲学研究提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法的最高抽象形式的理论表达,法哲学首先是对人的一种关怀,它是从法的角度对人的现实存在的哲学理解和对人的理想性存在的终极关怀。因此,法哲学是一种人学。在法的理论体系中,法哲学无疑居于最高层次,成为法学的元理论。就功能而言,法哲学始终是针对法的现实(法的实践与理论)的一种理性批判。这种实践批判又必然导致法哲学在理论层面的自我批判。所以,批判性也就构成了法哲学的内在本性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政治哲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柏拉图、霍布斯和康德等人对政治哲学的洞见至今仍然发人深省。然而,自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60、70年代,长于价值判断和理性思辨的政治哲学在科学主义及其价值中立原则的冲击下出现了危机。在20世纪50、60年代就有人发出"政治哲学已死"这样的感叹,正如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曾言,"无论政治哲学在过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宋新 《新法规月刊》2016,(6):124-13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将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作为宪法的基础和最高价值,不仅基于对历史的深刻反省,而且与基督教传统和康德哲学有密切联系。神和人的理性都认同人是目的,不是工具,如果国家把个人当作客体或者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使个人失去独立自主、自由发展的人的形象时,就侵犯了人的尊严。德国宪法上的人的尊严涵盖个人自决、身体和私生活领域不受侵犯、最低生存保障等方面。我国宪法第38条侧重对公民人格权的保护,与人的尊严尚有距离,思想基础也未集中于人是目的。德国的客体公式及目的工具理论具有参考价值,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提炼具有本土特色的人格尊严理论。  相似文献   

9.
人性恶假设与市民法伦理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云生 《法学》2005,(4):27-37
西方近代社会之转型首先是对人之本性认识之转型 ,人性恶理论大行其道并为整个社会阶层所吸纳、提倡。自私自利的人性观念彻底销蚀了传统哲学体系中人的神性与奴性 ,更深层次也消解了对人性的道德考量内涵 ,转而以现世的享乐和自私自利的功利主义伦理哲学覆盖了传统经典神学和唯理主义哲学体系。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和近代民法典的颁制是该时代性成果得以巩固并完善的恒久动力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实践哲学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对形而上学的拒斥。按照哈贝马斯的说法,在这个"后形而上学"的时代,实践哲学可以奠基于历史、传统、生活世界、交往、社会实践等经验性的因素上,但不能以从普遍到特殊的演绎论证方式,从理论哲学来建构实践哲学。这种思想,实际上也是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能够在当代复兴的背景之一。  相似文献   

11.
哈特"法律规则说"的提出是继承了边沁、奥斯丁等人分析实证主义传统,坚持法律与道德两分的"分离命题".他也受到奥斯汀和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影响,将日常语言哲学引入法学领域,并且吸收哲学中的解释学方法.至此为"法律规则说"的建构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鉴于该学说的哲学立场对于研究哈特法律思想以及挖掘学说的理论贡献和现实意义均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意义,因此主要探析其理论建构的哲学立场.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不论是从哲学还是从历史学来说,都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恩格斯曾说过,黑格尔的“划时代的历史观是新的唯物主义观点的直接的理论前提。”在《历史哲学》中,黑格尔关于“人”的论述,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材料。研究这份遗产,对于探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渊源,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作为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互为前提的基本原理,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目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本文指出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高度审视科学发展观,探寻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底蕴,有助于我们更加完整的把握和理解其科学内涵,以更自觉地在实践中将其坚持和贯彻落实好。  相似文献   

14.
论素质教育的文化起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素质教育是现代精神的产物,同时又是化的历史延伸。传统给出了素质教育的化起点和发展轨迹,传统具有化的规范权力和统治力量,但又具有生成性和开放性的精神品质。素质教育以中国化的精神传统奠基自己独特的价值内涵,西方人哲学可能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精神资源,但永远不能成为决定素质教育的内在依据。素质教育必须保持自己的化尊严和鲜明的个性品质,必须考虑化和传统上的合理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必须创生不同于西方人哲学的特有价值,这是决定素质教育之前景和命运的抉择。  相似文献   

15.
主体间性是指主体间的相关性和统一性。它是西方现代以来对传统主体性哲学进行反思和超越而构筑的哲学研究新范式。传统法律解释理论是以主体性为分析进路、以正确理解法律文本为核心、以研究具体解释方法为内容的法律理论。然而,随着法律实践的发展,以主体性为分析进路的传统法律解释理论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理论困境。因而,引入以主体间性为分析进路的现代法律诠释学理论就十分必要。它进一步发展了法律解释学,对于人们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法律解释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我国西部地区的哲学现状及其发展与国内其它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造成西部地区哲学滞后的原因,既要从物质生产状况和经济发展的方面去分析,也要研究历史的、文化传统的、学术传统的诸多因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素有调解的传统,传统中国人将无讼视为和谐运用到社会关系方面的结果,创造了独特的无讼法律文化。中国的调解传统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及儒家无讼观念的基础之上。本文试图以中国国家秩序和乡土秩序的二元对立作为分析框架,探讨我国的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8.
自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以来,各种形式的试图以进化论作为心理学思想的基石开展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冲动,在心理学的主流历史中绵延不绝,并相继形成多种理论形态各异的进化论的心理学研究方案。本文以关于心理学理论基础的反思为立足点,通过对心理进化的逻辑的追问,并引入人类学哲学的视野,揭示了一切形式的进化论的心理学研究方案的逻辑的盲目性,并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寻求理论的统一提供了可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科学心理学关于创造性的研究对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已越来越突出。我们必须扩展创造性研究的途径,对创造性研究作教育学的考察。从教育的视野审视创造性,除了要充分吸收科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外,还要综合运用哲学、人类学等领域的思想和方法,把人看作一个完整的生命存在,从人的本质把握创造性的人性根基;从人的生存特征认识创造性的双重超越特征,即精神超越和物质创新的统一;从哲学的视角,深刻挖掘创造性的内在精神;透过作为种系和个体的人的发展历史,考察创造性的具体表征。  相似文献   

20.
原旨主义强调宪法的原初意图对宪法解释来说具有优先和主导的地位。原旨主义首先是一种解释理论,它的目的就是使解释与制宪者的原初意图相一致,这反映了一种真理符合论意义上的方法论的哲学解释学;于是在历史诠释学理论的参照下,原旨主义就发生了认识论的危机,它的理论诉求在认识上也是不可能的。宪法解释更多的是作为读者的法官在进行意义的重新解释与建构,法官受当下问题意识的指引而在原有的文义中置入政治道德的考量,以完成解释传统与当下意义的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