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重要的一步,是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内容之一。加快西部大开发,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决策,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决策,是关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战略之举。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总体设计,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审时度势,面向新世纪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重大战略决策。实施西部大开发,为安县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怎样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推动安县经济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全县人民密切关注的首要问题。 一、抓住历史机遇 党中央确定实施西部大开发后,四川省委开展了“西部大开发,四川怎么办﹖”大讨论,并总观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大趋势,站在时代和历史的全局高度,作出了“努力实现新的跨越”的战略决策。中央和省…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战略,为西部的发展创造了又一次机遇。西部大开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奏,是西部人民的心愿,是党中央对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实现小平同志设计规划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初步行动。要想真正实现“十五”计划的中心任务,就必须充分依靠科技和人才。因为生产力的发展靠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和创新靠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形势要求西部必须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尤其是培养一批懂专业、会管理的建设人才,才能有效参与上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参与治理生态环…  相似文献   

4.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伟大构想的具体落实,也是我国一项跨世纪的伟大决策。西部“富裕”和“贫困”相交织的特征决定了大开发的可能性和迫切性,宁波作为先富裕起来的沿海开放城市有责任、有实力参与西部大开发,并在参与大开发中与西部实现优势互补,发展宁波经济。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从此,西部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键是要抓住新机遇,实施大开发,促进大发展。一要抓住机遇,趁势而上,突出一个“快”字。二要把西部大开发真正“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明确一个“大”字。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全国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必须从这样一个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三要转变思路和方法,力求一个“新”字。当前西部大开发要在两个方面有新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党中央贯彻落实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 “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搞好西部大开发,固然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环 境,同时,更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本文紧扣西部实际,分析了影响西部社会稳定的六个方面的因素,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化解对策。  相似文献   

8.
郭兵 《学习论坛》2000,(5):16-17
根据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和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客观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适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我党站在政治和历史的高度,高瞻远瞩、统筹全局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该战略一经推出,便迅速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舆论宣传如火如荼,各项措施纷纷出台,沉寂多年的西部变成人们心目中的一片热土。 关于这次西部大开发,国家的最终目标是:以开发西部为突破口,带动全国经济的大发展。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狭隘地把西部大开发看成只是西部人的事,只是开发西部的举措,而应当认识到这是一个事关全局的全国…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世纪交替之年,是完成“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开局之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特点,总揽全局,对我国跨世纪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缩小与内地发展的差距,是一个大战略,大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于腩 《当代党员》2009,(4):40-41
2000年3月,在中央做出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后,英国毅然决定到中国西部来发掘他们的“光荣和梦想”——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成立。  相似文献   

11.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投入西部大开发,直接关系到西部大开发的成败。作者认为,大开发中的西部人必须培养几种精神:自力更生精神、科学精神、创造精神、团结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2.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加上西部各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应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明确不同时期开发的战略重点。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笔者认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应把战略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思想观念的更新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西部地区要想加快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扶持和东部地区的支持,但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当地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在经济发展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以崭新的市场经济观念去把握市场,在市场竞…  相似文献   

13.
解放思想是启动西部大开发的先导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高瞻远瞩地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这是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但再好的机遇也仅仅是发展的契机,将机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尚需主观努力。机遇历来是偏爱有思想准备的人,抓住机遇,抢占先机,首先要解放思想,也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搞好西部大开发。 一、解放思想,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提和成功之本 回顾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解放思想有着极其宝贵的经验教训。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产生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把党在农村中的大部分根…  相似文献   

14.
搞好西部大开发 ,关键在改革、在领导、在实干 ,但归根到底靠人才。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最宝贵的财富 ,新世纪则是人才竞争的世纪。因此 ,加快人才的开发利用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条件。一、充分认识人才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 ,高瞻远瞩、统揽全局 ,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这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 ;是扩大国内需求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 ;是增…  相似文献   

1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西部地区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关键在于创新干部体制,造就一支政治上成熟、业务上过硬、作风上扎实的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6.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作出了面向21世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鉴于新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突出地位,这一战略必将极大地促进新疆改革、发展和稳定。我们要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保持社会稳定,为新疆的大开发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深刻认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意义江泽民同志郑重地指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  相似文献   

17.
从战略高度看待向西开放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在《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要“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有重点地推进开发”。新疆石河子市处于亚欧大陆桥西部的“桥头堡”,依托于石河子市而设立的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最西部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具有向西开放的区位优势,符合“有重点地推进开发”的条件和优势。  相似文献   

18.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站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全面回顾了西部大开发的巨大成就,深刻阐述了西部大开发的丰富经验,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和思路,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西部大开发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作出的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的10年,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社会进步最显著、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对国家贡献最突出的1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使西部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也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10年来,四川紧紧抓住这一重大的历史机遇,结合我省实际,重点做好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结构调整、科教兴川、改革开放“五篇文章”,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 会议指出.西部地区仍是我国区域发展的“短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十二五”时期要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战略优先位置,努力保持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