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千百年来指引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抗击外来侵略的伟大旗帜和不竭精神动力。1932年爆发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国军民所表现出来的为捍卫民族独立而奋起抗争的悲壮之举,就是这种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中国军队冲破阻力,浴血奋战。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绘织了中国抗战的悲壮历史图景。上海民众毁家纾难、同仇敌忾,全力支援前线,组织抗日义勇军开展抗日总同盟罢工,谱写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团结御侮的惊天战歌。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坚决抗日,发表宣言,号召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主张建立武装的工农兵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抗日民族战线,始终坚持组织、支持和领导上海人民开展抗日救国运动。正是由于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中国军队才演绎了“以血肉之躯,与敌重兵利器相激荡,卒能连挫凶锋,屹然不动”的悲壮图景;正是由于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上海民众才谱写了“莫不同仇敌、万众一心、团结御侮、全力支援前线抗敌”的伟大战歌。淞沪抗战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坚不可摧的伟力,雄辩地证明了帝国主义不能征服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的历史真谛。现在,全国人民正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进行新的伟大长征,爱国主义仍是鼓舞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我们的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重新振兴的伟大起始点,也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进程中的重要历史关节点.首先,抗战胜利为中国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其次,抗日战争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统一运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极大增强造就了不可逆转的统一大趋势.再次,在抗战中形成的伟大的"抗战精神"不仅是抵抗和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力量源泉,也成为了推动国家统一的强大精神动力.最后,抗战中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御外侮,也为今天国家统一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历史经验,直到现在仍在发挥重要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抗日战争中产生了伟大的抗战精神,突出地表现为: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共赴国难、团结御侮的民族自强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自立精神,热爱和平、为求和平而战的崇高境界。这种抗战精神蕴涵着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弘扬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必将激励我们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华民族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发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重要作用。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永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力量,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本刊特编发了一组学术笔谈,对70年前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重大贡献和中华民族付出的巨大牺牲,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视角作一全新的解读,以激励人们团结一心、自强不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转折点。中国人民不可侮。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中国人民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前赴后继,进行了长达14年英勇顽强的抗战,最终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中国人民全民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使日本帝国主义征服中国、称霸世界的狂妄梦想最终破产;中国人民长期抗战形成的中国战场,成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对日作战的主战场,牵制和消耗了日本侵略者…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精神永放光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凝聚人心团结一致的动力,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重要法宝?文章概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及作用,即:爱国主义精神是创造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动力;爱国主义精神是近代“先知先觉”者为救国救民献身的宗旨;爱国主义精神是促成中华民族彻底解放的精神财富;爱国主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7.
振奋的民族精神是北京申办第29届奥运会成功的重要因素。“申奥”、“办奥”也是我国民族精神弘扬、培育和提升的契机。在“申奥”、“办奥”之际,要以爱国主义精神、和谐、科学和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为内涵,构建全球化时代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在“申奥”、“办奥”过程中,自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极为重要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史上的抗日战争,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所进行的一场生死大搏斗。在这场大博斗中,全中国人民以高昂激越的政治热情和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铸就了一股无比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成为了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保证。而伴随着这场民族战争所诞生、发展、并繁荣起来的抗战文艺,则不但成为这种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内容,而且更以其独具的方式和魅力,特别是其精心塑造出来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典型艺术形象,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艺术形象的典型塑造是文艺创作最基本…  相似文献   

9.
发生于二十世纪30—40年代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近百余年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全面胜利的伟大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任帝国主义宰割的屈辱,结束了中国在近代战争中抗击外侮从无胜绩的历史,成为中国从落后走向崛起、从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战胜重重困难赢得最后胜利,爱国主义无疑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强大精神动力,而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坚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则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相似文献   

10.
六十年前,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经历了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最终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争霸世界的图谋,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漫长艰苦的抗日战争过程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了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进一步增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重温历史,开展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活动,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定义1931年“…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抗战史观是典型而又具有特殊性的历史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表现在抗战认知、情感态度及现实影响等方面。当前大学生抗战史观在内的日本观具有向多元化、感性和非理性方向发展的趋向,存在民族主义历史观、实用主义历史观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观交互影响这一群体和个人,价值取向趋向娱乐化、虚无化、现实性等新特点。这既有中日关系发展不确定性的原因,也受当代社会思潮多元和爱国主义教育模式的单一固化等现实因素所致。而只有以客观的抗战史实和史识为基础.将推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改革为手段,明确理性开放的抗战史观目标,才能在大学生群体中正确构建历史唯物的抗战史观,凝聚并正向发挥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伟大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坚决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民族危亡之时.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国抗战,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以高超的智慧和成熟的技巧,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13.
去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在那个特殊的日子里,从增强民族凝聚力这一较深层次,纪念这一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对于新时期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对外,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压迫和侵略的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历史转型期间锻炼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特别重要的一次历史机遇,是近代以来国人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历史阶段,值得好好研究。在八年抗战期间,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空前团结,中华民族的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受到广泛而深刻的关注和研究,民族意识空前加强,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西南联大不仅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的奇迹,赓续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更为我们留下了一座把教育与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丰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必须弘扬和传承这一重要精神财富,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桂林抗战文化运动始终体现一个主旋律,这就是抗日爱国:爱国主义的统一战线;爱国主义的文化活动;爱国主义的文艺作品;文化人以爱国主义精神战胜困难,宗教界在爱国之心的推动下毅然抗日以及声讨汪精卫叛国投敌的直接爱国主义行动等。探讨桂林抗战文化城的抗日爱国主旋律,对于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怎样正确认识这一理论 ,怎样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在当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所谓爱国 ,通常是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列宁的表述是 :“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全集》第 2 8卷 16 8- 16 9页 )。一般说 ,…  相似文献   

17.
金钊 《理论前沿》2003,(15):22-2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精神。这种蕴含着无穷魅力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未来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支柱。一、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十分注重精神力量的培养和运用,中华民族精神在…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抗击外来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这是胡锦涛总书记今年7月12日会见郁慕明率新党访问团的开场白。这种生命力和凝聚力,靠什么精神迸发出来的呢?笔者认为:抗战精神与延安精神,就是战胜日寇伟大力量所凝聚形成起来的精神原子弹。抗战精神的内涵概括为:“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团结一致,不畏强暴,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捍卫领土,追求民族解放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包括一切爱国人士共同创造和拥有的宝贵精神财富,她不仅具…  相似文献   

19.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论述是新时期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爱国主义思想的高度概括和理论升华,它不仅继承与发扬了我党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的优良传统,而且更具深刻内涵和广阔视野。要理解这一论述,必须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历年来关于爱国主义的论述,以了解这一思想发展的脉络和历程…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基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空坐标,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爱国思想、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国家建设实践。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质是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根基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情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必须牢牢抓住树立并弘扬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这一认知基础,把握住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基石,坚持在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和爱国主义实践中理性爱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