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碳旅游:气候变化下中国旅游业负责任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洁  刘亚萍 《岭南学刊》2010,(2):112-116
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旅游业不可能独善其身,必须考虑如何在发展中应对及缓解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对旅游业产生了积极与消极影响,同时旅游业对气候变化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结合旅游业的特点与中国未来面临的巨大减排压力,低碳旅游是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旅游业负责任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国发〔2007〕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切实加强对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对外视工作需要可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或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制订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方针和对策,统一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研究审议国际合作和谈判对案,协调解决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  相似文献   

3.
国发〔2007〕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切实加强对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对外视工作需要可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或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制订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方针和对策,统一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研究审议国际合作和谈判对案,协调解决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  相似文献   

4.
小伊 《中国减灾》2007,(7):14-15
6月8日,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做客新华网,就气候变化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表了看法。过去50年气候变化90%以上可能是人类活动造成主持人:气候变化问题在目前世界上全面升温。此前在德国召开的八国峰会上,气候问题就被列为重要议题之一。全球气候变暖有哪些特点?趋势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国发[2007]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简称《国家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一、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气温增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频发等,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气候变化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气候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是最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6.
国发〔2007〕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简称《国家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一、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气温增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频发等,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气候变化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气候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是最易受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7.
正豫政办[2013]95号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河南省"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中央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相似文献   

8.
丁丁  马涛 《小康》2013,(10):26-27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保障,立法要处理好相关法律间的协调性问题,解决好适用性差问题,立法要能满足应对气候变化需求,以实现立法价值的最大化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保障。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和发展趋势,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做出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部署,我国近期启动了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工作,旨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建立  相似文献   

9.
围绕气候变化问题的道义竞争凸显西方大国的战略取向近年来,各主要大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空前重视,国际辩论也空前激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曾被很多人称作拯救地球的最后一次机会。应对气候变化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议题,因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利益、提出各自诉求的不同国家,均在这一国际舞台上竞相展示姿态。其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西方国家对新兴经济体施加了日益增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一项在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关于目前全球面临的最大问题的选项上,有超过2/3的人选择了气候变化。今年在德国召开的八国集团峰会的首要议题就是气候变化,并就此发表了联合声明。世界大国为何如此热衷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问题在全球“升温”的背景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青政办〔2007〕146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7号)要求,为做好我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编制,协调解决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检查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目标等相关  相似文献   

12.
董勤 《前沿》2011,(6):76-79
美国制定2005年《能源政策法》,一方面确立了其未来制定和调整国内气候变化与能源政策的法律基础,另一方面也部署了针对发展中国家开展气候外交的总体方略。在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美国可能将气候变化问题、能源问题和国际贸易问题结合起来,向发展中国家施压。我国应当通过《能源法》协调能源政策与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可以考虑在《能源法》中单设"应对气候变化"章。  相似文献   

13.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09,(17):20-21
随着应对气候变化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本身也已经跨越了自然科学范畴,成为经济问题乃至政治问题。世界各国纷纷公布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和应对措施,其背后无不牵连着本国的利益追求:在承担气候恶化的责任方面尽量寻求对本国有利的理由,在履行保护气候的义务时力争影响经济发展最小的碳减排指标。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向人类显示它的威力,人类也从来没有如此空前“一致”: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出同一个声音:“保护地球”。国际权威机构政府间气侯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了六年以来首次更新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其中的数据和描绘将迫使所有国家直面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哥本哈根会议的临近,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心.就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以及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举措等问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接受了记者采访.  相似文献   

16.
杨楠 《长白学刊》2011,(6):73-78
气候变化作为当前人类共同面对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其重要性和影响毋庸赘言。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进程。这个进程的核心是运用法律、尤其是国际法机制应对气候变化。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机制为代表的国际法,在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有目共睹。而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即将届满,人类正处在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关键节点:2012年后人类应何去何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订立的最终目标怎样才能实现?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要到国际气候变化法体系及其构建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17.
傅东平 《传承》2011,(3):34-36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外部性问题之一,需要有效的国际合作才能够解决。在气候谈判的过程中,虽然全球的最优选择是通过减排减缓气候变化,但由于各国自身利益的差别,出现了三个层次的气候博弈。中国在气候变化博弈中既存在有利因素,又存在不利因素。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既要加强气候科学研究,促进低碳技术的进步,又要把适应和减缓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提高中国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2009年12月22日,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哥本哈根会议的规模及各方面对会议的关注,足以体现出国际社会对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加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强烈政治意愿,并向世界传递了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和灾害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碳排放大国,气候变化问题不仅对我国的环境形成威胁,还对中国的经济、能源、以及农业林业资源带来巨大影响,也对中国外交和国际形象等构成挑战。针对我国在气候变化中的具体国情,面对气候变化问题,应对我国现有的宪法、经济法、环境法等法律资源进行整合,以发挥其最大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在百度搜索引擎输入"气候变化"四个字,不到3秒的时间,就找到相关结果约2930万个,可见国人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之切。但在许多人的意识里,全球气候变化仍不过是"狼来了"这样一个寓言表达而已。喊久了,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