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利观是一种新型的义利观,它超越了道义论与功利论之对立,坚持了义利关系;个人利益实现的目的与手段;道德的内在精神价值与外在功利价值、目的性与工具性、动机与效果关系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道德动因问题是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考察道德动因,要求我们在方法论上应进行创新,即超越道义论和功利论的单一化和独断论思维方式,从多个层次、多个方面来加以探讨.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快速多变,呈现出价值多元的客观现实,人的需要的多重性、复杂性造成了道德动因的多元化:个体的物质利益、感恩、补偿、自我完善、避免惩罚、同情、归属感等都是其重要方面.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应处理好道义和功利、理想和现实、规范和教育等各种关系,优化道德动力供给机制,发挥多层次道德的积极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金邦秋 《学习论坛》2006,22(10):28-30
中国思想史上关于"义利之辨"的讨论,从春秋时代至今已延续了两千多年.在今天,义利关系问题仍然是在现实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问题.义利问题不仅属于伦理学的范围,而且涉及社会生活诸多领域.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全社会形成社会主义的科学义利观,对广大社会成员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加以正确引导.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宋代的王霸之论与不同时期的政治需要密切相关。北宋初孙复著《春秋尊王发微》,尊周室、贬诸侯,目的在维护中央集权。司马光对孟子以德抗位的批评,意亦在此。南宋时期陈亮与朱熹关于王霸、义利的辩论,涉及理想与现实、动机与效果、正义与功利、王道与霸道、历史与当今等,表面上是功利与心性之争,实际上是当时不同治国路向的体现。叶适的以经制言事功,是对两者的调和。他的新国本论对士人使命的强调,是北宋以来重视文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化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地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冲突表现在以下几点:功利与道义相冲突,一些人秉持着"逐利利己利人"的思想,放任私欲的发展;个人与集  相似文献   

6.
张芳芳 《世纪桥》2012,(17):71-72
道德与利益是一致的,自古代以来就有不少人对道德回报问题进行思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不可不讲求功利,形成"义利统一,以义统利"的局面。对道德回报不仅是对道德人的尊重,也是社会公正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杨盛军 《唯实》2009,(6):37-40
道义论的逻辑起点是公共利益,发端于古希腊时期的自然法与契约论,它们分别表现了对德性的重视与对个人权利的维护。康德完成了最纯粹的道义论伦理体系,为道德而道德是这一体系的核心;二十世纪,罗尔斯继承并充实了康德的道义论体系,力图建构宏大的正义论体系处理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义利观是古今中外一切伦理形态都要涉及的重要问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是社会主义的契约伦理文化。社会主义契约伦理应该继承和超越传统伦理,坚持正确的功利原则,坚持正确的道义原则,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义利观,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个人的感性幸福是功利主义原则的逻辑起点,快乐与否是功利主义判断人类行为的标尺,因此。功利主义难以调和个人权利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对立,这一对立直接暴露了功利主义本身的弱点。到了二十世纪,功利主义者尝试着以道义论的视角考察功利主义,努力实现道义论与功利主义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道义论与功利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陈亮作为南宋浙东功利学派的代表,提出道行于事物之间、道不离日用、喜怒哀乐得其正即为道、道不离欲的思想,把道与功利结合起来,以此对朱熹道论提出批评;朱熹提出圣人之道不传于汉唐的观点,与陈亮展开关于道统问题的争论,这对促进宋代学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亦充分体现了陈亮道论的学派特征.  相似文献   

11.
道德与功利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永恒而又常新的话题。发展市场经济既要最大限度地追求功利,又要努力坚持道德准则,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讲道德是否就不能讲功利?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功利理论的逐渐成熟,在这个问题上的“对立论”或“融合论”回答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的审关取向主要体现在它的发展动机、发展手段、发展成果、发展主体四个方面.其审美价值的实现,主要是坚持实践标准与人民标准的统一,工具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功利尺度与道义尺度的统一和生态尺度与人际尺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的伦理道德中,义利问题是思想家们争论最多也是最为激烈的问题之一。墨子义利观的基本观点是尚利贵义,义利合一。当前中国诚信危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割裂了"义"与"利"两者之间的关系,过分求利而忘义。研究墨家义利思想,可为解决当代中国诚信危机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伦理基础,因为其威力在于人心向背,道义支撑.如果失去伦理基础,思想政治工作的道义支撑也会随之消失,其威力也无从发挥.所谓伦理基础,应该是建立在尊重市场经济伦理基础之上,反映政治利益要求的价值判断标准体系.如果说计划经济的经济伦理是奉献型伦理的话,那么市场经济的经济伦理就是功利型伦理,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伦理基础应该是包容法律限度内功利追求的主张奉献的价值判断标准体系.具体而言,这个伦理基础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5.
邹韩 《党史文苑》2009,(4):50-51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问题,分别提出了"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深化改革与不断创新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完善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得出了单主体论、双主体论、多主体论和主体间性论等不同的说法,但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包含领导人、教师、媒体人和家长等四类,构成了一个锥体状。其中领导人是"四主体"锥体的中心,家长、教师和媒体人三者构成"中介主体",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同时又与教育客体构成一个反向锥体,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梭形"结构。  相似文献   

17.
义利之辩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命题,随着明清时期实学思潮的涌现和新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增长,人们的物质欲求越来越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清初实学家颜元在批判地继承以往的义利观的基础上,重新诠释了儒家的义利观,提出了"正其义以谋其利,明其道以计其功"的义利新解,成为清初实学在义利问题上的一大突破.  相似文献   

18.
由于社会角色的不同,瞿秋白和鲁迅在文艺思想上必然存在着诸多差异:瞿秋白主要是从革命与文艺外部关系出发来考察与认识文艺的,中心思想是"武器"论、阶级论、大众性,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和强烈的功利色彩;而鲁迅则是从文艺固有的内部规律出发来考察与认识文艺的,强调文艺改造国民性的启蒙作用,侧重点在于文艺的思想性和内部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为西方四大经典正义论之一,密尔的正义理论一般被称为功利的正义论,原因在于密尔将正义原则建立在社会功利原则基础上。但密尔正义论的真正意义或许不在于强调功利优先的原则,而在于对正义问题的思考逻辑和各种洞见。密尔正义论最基本的特征体现为以惩罚作为分析正义问题的关键词,以不伤害作为正义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20.
张军 《学习论坛》2015,(1):52-54
如何看待和设计人生是中国传统人生价值哲学的理论旨趣所在。围绕这一理论旨趣而形成的中国传统人生价值理论主要由"人性"论、"人道"论、"人格"论三个部分构成。"人性"论主要讨论如何看待人和人的本性两大问题;"人道"论主要阐述的是人生修养问题,所涉及的内容有人生修养的目的、态度、途径、具体方法以及人生境界等问题;"人格"论则是古代思想家在各自不同的"人性"论和"人道"论基础上铸就的理想人格。对于上述三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反映出中国古代不同学派的思想家关于人生价值哲学的不同立场和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