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驰 《法人》2005,(5):18-21
在经历了一次次刻骨铭心的品牌损伤后,中国企业家们终于开始觉醒。一方面是国内知名品牌屡遭侵权——中国家电巨头海信集团和照明设备“萤火虫”商标被西门子公司恶意抢注、京城地产大佬潘石屹的“现代城”遭遇侵权,或许就是鲜活的例子;而另一方面,国外企业挥舞着品牌大棒杀气腾腾地奔向中国市场。“DVD4C专利联盟”将中国的DVD生产厂家冲得人仰马翻,花旗银行的“商业方法”大规模专利申请让中国的银行家们惊出了一身冷汗。观察人士认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无论是中国的企业还是国外的企业,品牌意识甚至正在成为企业战略的第一要务。如果说,数十年前的中国企业曾经历了打造品牌的辉煌历程,那么到了今天,品牌的保护和延展,则成为摆在中国企业家们面前一道新的战略课题。一次次商标争执已经让中国企业家们意识到,商业品牌已经不再是偏安于地球某一隅的图案或者文字,而是应该体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海尔、新科等企业的品牌保护行动为标准,中国的企业开始了世界商海中的品牌突围。  相似文献   

2.
陈扬  忻文轲 《检察风云》2004,(17):24-25
近日,中国公安机关与美国移民海关执法部门展开首次实质性跨国执法合作,成功破获了一起美国人在中国境内涉嫌销售侵权复制品犯罪案。代号为“春天行动”的联合执法通过历时两个半月的缜密侦查,中美警方查获了一个以2名美国人为首的犯罪团伙,捣毁3个盗版DVD存放窝点,缴获21万余张盗版DVD和大量作案工具,并冻结涉案赃款人民币22万。■责任编辑:曹参关注·现场聚焦代号:“春天行动” 中美警方联手破获美国人在华销售盗版光盘大案目击@陈扬 @忻文轲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脚步的加快,随着中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随着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越来越多的诉讼、经济纠纷开始与我国知名企业联系在一起。“337条款”和“337调查”逐渐进入国人的视线,成为国内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337调查得名于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节。所谓337调查是指美国针对进口贸易中不公平的竞争行为,主要是知识产权侵权,采取的一种措施。跟国内已经熟知的DVD企业专利费事件不同,337调查的后果并不像迫交专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律》2005,(6):41-42,110-112
2003年11月3日至2004年7月1日期间,美国人RANDOLPH HOBSON GUTHRIE Ⅲ(中文名顾然地)在其上海住处内,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境外发送销售DVD信息,然后将其低价购进的侵权复制DVD销给境外客户,共销售侵权DVD13.3万余张,销售金额折合人民币330万余元,违法所得97万余元。美国人CODY ABRAM THRUSH(中文名库迪)、上海市民吴东以及上海彭浦安邦快客雷速递服务部的负责人吴世彪,均在明知顾然地销售侵权DVD的情况下,仍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5.
肖莎  王婧 《法制与经济》2010,(11):42-43
爱国者诉惠普、东芝等跨国企业,被业界人士认为是中国企业对跨国企业专利侵权的一次大规模声讨。其实不然。在爱国者认为侵权的企业名单中,也不乏中国企业。只是跨国企业傲慢的态度.让爱国者最终作出了维权举动。一方面,跨国企业频繁诉讼中国企业侵犯知识产权;一方面,跨国企业面对被诉竟然“失语”了。  相似文献   

6.
论知识产权不侵权确认之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实生活中,知识产权权利人发现市场上存在侵权行为时,以律师函或发布广告的形式,向侵权者或其客户发出侵权警告的现象越来越常见。这种侵权警告函往往能取得非常好的市场效果。例如第94届广交会主办方根据DVD6C联盟的侵权警告函,将福建日科等5家DVD参展厂商赶出了展厅。〔1〕我国台湾威盛公司早于英特尔推出P4X266芯片组并可能成为市场主流产品时,英特尔公司向威盛公司及其客户发出专利权侵权警告函,并对威盛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威盛公司因此损失了大量客户,纯利润下降近70%。〔2〕相对人收到知识产权侵权警告函后,往往诉请法院确…  相似文献   

7.
在论及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的专利侵权责任时,学者们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认为①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条件除实施了违法行为以外,行为人还必须有过错。但学者们并没有具体指出行为人无过错的情形。另一种观点主张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这种观点认为②,“只要行为人有法定的违法行为,就要承担侵权责任,法院不审查行为人主观上有无过错”。也有学者认为③“在某些情况下违法侵权人有过错”是行为人承担侵权民事责任的条件。还有学者④注意到国际上只有少数国家在知识产权侵权责任承担上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并研究…  相似文献   

8.
WTO知识产权协议侵权归责原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沈木珠  孙岚 《现代法学》2001,23(3):116-120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从零水平向世界水平跃进 ,使中国有关司法近年始终保持攀高的趋势 ,法学界也为适应这种趋势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作者从分析WTO知识产权协议侵权归责入手 ,对TRIPS协议主张“无过错责任”总原则提出质疑 ,对中国司法总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提出疑问。最后 ,对TRIPS协议侵权归责以“场合”划分而不以“权属”之诉划分的实践意义及对如何正确理解TRIPS协议侵权归责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曾几何时,中国的富豪们给人留下了挥霍无度的暴发户印象。前不久,美国《时代》杂志“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富豪的典型生活方式。男人们身着“国产或者意大利品牌的西服(袖子上还留着商标)”,“在每年会费1万美元的俱乐部中打高尔夫球,去拉斯维加斯豪赌”,“每餐要在600美元以上, 菜单中包括鲨鱼翅、鲍鱼等各种高档海鲜”;而女人们则是  相似文献   

10.
2001年3月1日,在湖南省娄底市一届三次人大会议上,该市双峰县杏子派出所4名民警因“创收”严重侵权渎职犯罪一案,再度成为代表们议论的焦点,此案案发虽已时隔数月,涉案人员也已在去年年底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但当市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提及这一典型司法腐败案件时,代表们仍然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以致报告连续3次被掌声打断。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世界上侵权法最发达的国家,回顾美国侵权法的发达史,可以发现法官和学者的重要性。美国侵权法由两部分组成:在英国普通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判例法;美国法学会的侵权法重述。在中国,侵权法的发展与美国相似。中国侵权法立法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很不完善。近20年来中国侵权法的发展主要是依靠侵权法理论的指导和各级法院法官的努力。中国的侵权法学者在探索着、呼吁着,法官们在实践着、努力着,两者共同努力将中国侵权法推人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国际竞争趋向与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乔生 《知识产权》2003,13(5):36-38
一、从DVD等案看国际竞争的新动向我国加入WTO不久,3C即通过欧盟当地海关扣押了我国约百家企业的DVD产品;随后,欧盟企业以未获专利权人许可为名,企图将我国2元以下打火机挤出西欧市场;2003年年初,美国思科状告我国华为专利侵权,美国安全部门甚至意图通过思科公司对华为展开侵权的刑事调查。上述案件揭示了知识经济条件下国际竞争的新规则: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这是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一项系统工程。这“三化”目前已不仅仅是某一跨国公司的独立行为,而更多表现为多寡头的专利联营。…  相似文献   

13.
《刑警与科技》2007,(11A):61-61
TSEC是三星电子1993年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大型制造企业,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是三星电子监控产品、录像机、摄像机、DVD的全球生产基地,是三星电子的最佳海外工厂和天津市最佳外商投资企业。三星电子监控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每年都有大幅度的增长,产品系列齐全,性价比高,符合中国各行业用户的专业需求,2006年获得了“中国安防监控行业用户满意度第一品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2011年上半年,日本电通公司应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电通公司")对外宣布,该公司以其在中国大陆享有的网络结算专利被侵权为由,对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系统)和深圳市财付通科技有限公司(腾讯拍拍网支付系统)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们法院提起诉讼。此外,日本电通公司还向有可能构成侵权的6家第三方支付领域的其他公司发出了侵权警告函。一时间,"互联网行业领域即将开始专利屠宰"的声音甚嚣尘上。人们不禁想起多年前国外专利联盟联手整治我国的DVD行业,  相似文献   

15.
案件追踪     
提供彩铃下载 通信运营商被诉侵犯著作权;擅自使用“云南白药”进行宣传构成不正当竞争;擅自使用他人摄影作品被诉侵权;“保时捷”品牌维权案开庭  相似文献   

16.
张敬忠 《刑警与科技》2006,(7A):123-127
安防行业会不会步入DVD的轮回悲剧 中国企业的最经典死亡,莫过于DVD行业了。人们普遍认为,由年产量最高时候达到2000万台到去年大批DVD工厂的倒闭,就是因为国内DVD厂商没有核心技术;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中国企业最“拿手”的竞争战术:打价格战。仅仅几年时间,DVD的价格就从4000元下降到了如今的400元,下降幅度达到了惊人的10倍之多。  相似文献   

17.
伴随3D打印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成熟,专利权的有效保护受到较为明显的冲击,传统的“守门人”理论陷入困境.故而,有必要以专利法第四次修改为契机,建立专利间接侵权制度,对产品设计图提供者课以间接侵权责任,明确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次级”专利间接侵权责任.在具体规则方面,将产品设计图视为产品“零部件”,合理界定“知道”和“应当知道”的认定标准,明确“合格通知”和“必要措施”的内容,在侵权后果方面采用“独立说”而非“从属说”,从而有效应对3D打印所带来的制度挑战.  相似文献   

18.
论版权法中的间接责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王迁 《科技与法律》2005,2(2):50-59
版权法中的“间接责任”是指未直接侵犯版权专有权利者基于某种特定行为,或与直接侵权者之间的特定关系而承担的责任。本文梳理了外国版权法中有关“间接责任”的立法体例,对“帮助侵权”、“替代责任”、“从属侵权”和“许可侵权”等制度进行了分析,指出“间接责任”与各国的国情和立法政策密切相关,缺乏国际通行的规则,我国应在完善版权立法的过程中,借鉴国外的成败经验,建立适合中国的“间接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9.
援引英美、日本判例所塑造的著作权“间接侵权”理论在概念上难以自足,将著作权侵权硬生生地分割为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两类,却没有阐释二者在行为类型、归责原则和责任性质方面的异同性,也没有证成这种二元侵权结构在司法实践中的独特适用优势,更缺乏与《侵权责任法》关于共同侵权制度之间的沟通与缝合机制,故而不具备在中国生长的制度情景.在我国日趋完善的民事共同侵权制度之下,著作权“间接侵权”并无共存的必要和平台,其内容完全可经由著作权共同侵权的法理来阐明.实体层面,直接侵权的预备行为可由消除危险请求权和诉前保全措施予以解决;扩大侵权损害后果的行为属于共同侵权的范畴;辅助侵权可由帮助型共同侵权取代,引诱侵权可由教唆型共同侵权来实现.程序层面,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构成对著作权的侵害应遵循“先单独侵权、后共同侵权”的次序认定规则.  相似文献   

20.
一、导言商标法理论中,一直存在着对“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的划分。1“直接侵权”是指未经商标权人许可,也缺乏“合理使用”等法定的免责理由,而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导致消费者对商品来源产生混淆的行为。但是,即使行为人并未进行“直接侵权”,如果其教唆、引诱他人去“直接侵权”,或者对他人的“直接侵权”提供实质性帮助的,一些国家的商标法或司法判例也将这种教唆、引诱和帮助行为界定为对商标侵权行为。2由于这类行为构成侵权的原因,并非是其直接侵犯了商标权,因此被称为“间接侵权”。对于“间接侵权”,我国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