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权民 《黄埔》2013,(1):77-77
读2012年《黄埔》杂志4期的"征稿启事"中"生我的是父母,育我的是黄埔……"这是黄埔一期学员李仙洲的心里话,触动了我的心声,其实这也是我的心里话。同时,我还感到黄埔军校是锻炼和养成一个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意志的大熔炉。1937年末,我考入了中央陆军步兵学校教导总队第一期,  相似文献   

2.
赵抗强 《黄埔》2007,(2):29-29
1944年8月,我从陆大参谋班毕业,分配到七十九师任作战参谋,师长段霖茂(黄埔四期)。当时日军攻占温州之后,集中万余兵力,沿瓯江而上,向丽水进犯。第二战区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李默庵(黄埔一期),指挥八十八军、七十九师、新编二十一师、暂编三十三师各部兵力,策划在丽水、碧湖、大港头地区,歼灭来犯之敌。七十九师奉命占领大港头,师长指挥各团,紧急行军,于次日午后到达。我携带军用地图随副师长视察阵地,部署兵力,以二三六、二三七团占领大港头及其两侧,二三五团为预备队,机动待命。  相似文献   

3.
何兰生 《黄埔》2007,(2):23-24
姚子青(1908-1937)字若振,号中琪,广东平远人。1926年10月,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入伍生总队,1927年7月升入第二总队步三队军官生。1929年2月第六期步科毕业,分配至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师任上尉连长,1934年任该师少校团附。1935年改任营长,1936年升任陆军第九十八师第二九二旅第五八三团第一营中校营长。  相似文献   

4.
远征滇缅     
《黄埔》2016,(3)
正毕业后,我和同学20多人被分配到辎重兵汽车第5团,部队驻守在昆明曲靖。那时候全国只有5个汽车团,第1团在柳州,第2团在河南,第3团在四川,第4团在兰州,我们第5团在昆明。我们团的汽车是最好的,万国牌。第5团团长叫钱立,副团长叫刘拂。两人都是黄埔6期毕业。干部都是黄埔的。步兵就不一定,步兵要看谁的本事好,但要当干部的话,要当到  相似文献   

5.
侯西林 《黄埔》2007,(5):30-30
在黄埔军校的历史上,有一段史迹鲜为人知。当年,中央军校第四分校(前身为广州分校),曾经成立一个华侨总队,后来为保持黄埔军校传统的番号,乃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改为军校十七期二十六总队。笔者曾在这个总队担任中队指导员,身临其境。现愿藉《黄埔》杂志宝贵的篇幅以第一手资料介绍于诸学长之前。  相似文献   

6.
淞沪鏖兵     
石怀瑜 《黄埔》2008,(1):26-28
日本侵略军继卢沟桥事变后蓄意扩大战端,1937年8月13日,又在我上海无理寻衅,籍口日军曹山本勇夫事件,向我发动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我官兵奋起抗击,统帅部决定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以下简称总队)为守卫南京部队。  相似文献   

7.
黄超群 《黄埔》2006,(6):32-33
1937年,日寇在华北战场进攻不久,便将锋芒指向上海。 当时,黄埔军校迁至南京已经10年,在校学生有十一期一、二总队,十二期学生总队,十三期人伍生团(1936年1月进校,教育长张治中。“八一三”后陈继承接任。团长陈联壁。我在三营八连,营长陈家麟,连长吴忠范)。  相似文献   

8.
1937年春,我随胡琪三少将跨进了南京黄埔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门。不久,陈继承中将接替张治中担任了教育长职务,在当时这是军校一件大事,因为教育长是仅次于校长的职务。布达式后,大家议论纷纷:陈继承是黄埔一期的“老大哥”?还是日本士官学校与校长同学?是不是保定讲武堂出身?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陈镇中 《黄埔》2013,(1):55-55
《黄埔》杂志编辑部:贵刊2012年第六期第74页刊登的“我是二十三期黄埔生”一文,有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地方,本人现纠正如下:一、文中说萧平波是三总队总队长,有误。萧平波是一总队总队长,三总队总队长是董桂森。二、文中所说“:北校场、西校场、南校场都是习武修文之处,也是三国刘备居住过的皇城,  相似文献   

10.
1949年 4月 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解放了南京。部队入城后,我从二野保卫部调到南京市公安局政保处任副处长,分管刑侦、预审和管制工作。   南京、上海解放后,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决策,刘、邓大军挥师进军大西南。为了解决干部问题,二野决定成立西南服务团。 9月下旬,西南服务团第六支队(公安支队)在南京成立,二野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刘秉琳任支队长,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赵苍璧任政委,支队约 1200人。我也奉命编入公安支队。公安支队人员来自几个方面:一是二野参加接管南京市公安局的干部;…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记者 《黄埔》2013,(1):66-73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在广州的长洲岛上成立了,这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它的成立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成就了黄埔群体的传奇人生。它没有因时间的久远,而冲淡人们的记忆;也没有因时代的变迁,而减退在人们心目中的魅力。如今,近90年过去了,它依然让人常忆常新。为了帮助读者更详细地了解黄埔军校,更全面地认识黄埔师生,更深入地解读黄埔精神,在即将迎来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之际,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大校、黄埔军校校史研究专家陈宇。陈宇,祖籍山东,1957年生于北京,军人世家;1976年参军,解放军首届(1983)历史系本科毕业生,先后供职于连、团、师、大军区政治部、中央军委办公厅各级单位,曾任《军事历史》杂志主编等职;多次参加边境作战等重大军事行动,立功受奖;学术研究涉及战争史、兵法研究、将帅研究、国家安全战略等领域。他潜心研究黄埔军校史30年:在南京完成四年大学学业;毕业实习在广州撰写黄埔军校研究学士论文,此后20多年间四访黄埔岛;在当年的成都北较场黄埔军校校园内工作生活五年,得天独厚地巧合积累了广州、南京、成都三地黄埔军校本部的丰富史料;上世纪80年代遍访当时在世的各地所有黄埔一期生及各期毕业生600余人,尤其对黄埔军校第一期和第二十三期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发表有关黄埔军校史文章50余篇,出版专著《黄埔军校在大陆最后一期》(1993年黄河出版社)、《中国黄埔军校》(2007年解放军出版社),总撰稿文献纪录片《黄埔军校》(2011年中央电视台)。从本期起,本刊将连载陈宇研究员访谈录,听他讲述黄埔军校的风风雨雨,感受黄埔师生的壮怀激烈,感悟穿越时空的黄埔精神。  相似文献   

12.
血染龙门     
李冠唐 《黄埔》2007,(4):38-39
1944年5月10日,为配合豫南平原大会战,十四军(军长陈铁,黄埔一期)/k十五师(师长陈德明,黄埔一期)奉密令,撤出渑池观音堂一线的黄河防务,以最快速度占领天险龙门,堵截日寇南犯。当时八十五师下辖二五三、二五四、二五五步兵团,加上师属连及野战医院等约7000人。  相似文献   

13.
蓝显宗 《黄埔》2007,(3):32-33
1945年4月14日,我在成都本校十九期毕业后,被分配到陆军第九十四军(军长牟庭芳,部队正在湖南芷江前线作战)。报到后,分配到军辖一二一师三六三团一营三连任少尉排长(一二一师师长韩迪,三六三团团长饶启尧,一营营长艾时纯,三连连长徐昌)。  相似文献   

14.
松山攻坚战     
1943年10月,我从黄埔军校第十八期第七总队步科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远征军第八军荣誉一师二团三营重机枪连任少尉排长。当时该军驻云南文山,防守滇南中越边境。1944年春,远征军总部展开了滇西大反攻,声援配合我驻印度和缅甸远征军的作战,坚决打通中印、中缅交通线。  相似文献   

15.
单补生 《黄埔》2010,(6):42-43
自从我收藏到黄埔四期同学录之后,心中产生一个似乎不切实际的想法,那就是何时能收藏到黄埔五期同学录呢?黄埔军校史稿记载,黄埔军校在大陆分为:一、黄埔时期;二、南京时期;三、成都时期三个阶段。黄埔时期称之黄埔军校早期阶段,是指在黄埔长洲岛上的第一至五期。第一至三期校名是“陆军军官学校”,第四至五期则易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收藏讲究专题系列,  相似文献   

16.
《黄埔》2020,(3):10-10
吴春祥,南昌县人,1918年生。参加过南京保卫战、桂南会战、昆仑关战役、湘西反攻战等几十场大小不等的对日战役。吴春祥自幼读书。1937年抗战爆发前,19岁的吴春祥在南昌电报局工作。抗战爆发后,他到南京加入了黄埔军校教导总队军士营第2连。不巧的是,吴春祥刚刚穿上教导总队的毛呢制服没几天,就遇上日军攻击南京。吴春祥的军士营营长吴曙青率领他们驻守过紫金山、光华门阵地。  相似文献   

17.
孙宝礼 《黄埔》2008,(3):115-115
倪光先生和我是西安王曲黄埔第七分校十七期的同学。在抗日战争年代,倪光担任陆大参谋班的教育副官时,我们就有过交往,后来我们同时投考到七分校,他被分配到特科总队任通信兵,我和杨基庆同学被分配到十三总队。我们曾一起在学校大操场上练兵习武,一起修马路建营房,我们穿着草鞋、吃着扛子馍一起在黄埔军校中成长。抗战的后期我们又同在重庆大坪军委会干训团一起学习。抗战胜利后,我们又一起被分配到东北行营,还同在第四处当参谋。  相似文献   

18.
中将彭明治     
毕一功 《黄埔》2012,(2):31-33
彭明治(1905-1993),湖南常宁人。1924年3月到广东,后入黄埔军校一期军士教导队学习。曾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年夏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代连长。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三军直属队连长、教导队队长,第十九、二十团副团长,第九师二十六团团长,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1934年10月,彭明治参加长征。他率领红一军团一师三团配合红四团夺取泸定桥,为中央红军胜利北上,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黄忠汉 《黄埔》2012,(6):74-75
正值平津战役拉开序幕,由青年军二。二师推荐的包括我在内的78名“优秀生”,从苏州赶赴南京报考黄埔二十三期,经过三天考试,我和同学们终于“金榜题名”。尔后,由一位黄埔十四期的中校参谋杨镜如带领我们乘船西行。为了便于管理,杨领队将我们编成二个区队六个小队,指令我和现任安徽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的解铸分担一、二区队长。  相似文献   

20.
正1925年10月31日,东征军攻克兴宁,这是继30日双头大捷后,对陈炯明叛军取得的又一次决定性胜利。兴宁和五华,为陈炯明叛军主力将领林虎的根据地。第一次东征时,黄埔教导团在进攻这里时曾遭遇林虎部的强烈抵抗。最后由黄埔军教导二团首先从南门攻入。当时叛军一面惊呼"学生军进城了",一面随林虎从城东门逃往闽边。这次战斗是黄埔军校创建以来,黄埔学生军最大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