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4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谐社会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涵的重要界定,是对我国社会发展方向的准确定位。重视人、关注人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解放人、发展人是和谐社会的最终价值关怀。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角度对此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又一次理论升华。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休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主义休闲思想的核心是自由时间理论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马克思主义休闲思想和当前我国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当前我国应大力发展休闲经济,从而全面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党结合当今国际国内发展的实践,总结中外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所做出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对于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丰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文夫 《理论前沿》2007,502(13):14-15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其理论特色主要表现在理论创新、理论贡献和理论风格诸方面。  相似文献   

6.
文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在关于社会主义文明理论的发展轨迹,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包含的形态,社会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存在较大的分歧。深化对社会主义文明的研究将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从社会和谐的角度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进一步深入认识,是中国共产党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集其大成,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8.
公正作为普世的价值理念和基本行为准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公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政治长期稳定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赵玉红 《理论前沿》2007,(12):19-20
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是在唯物辩证法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矛盾论的充分运用与发展.明确这一点,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核心,社会发展动力理论认为动力因素主要包括人的需要、生产力水平和社会个体矛盾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并促进社会向前发展。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发展成果显著,在经济转型和矛盾凸显的背景下,如何处理好经济转型中的诸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下重点任务。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恩第一次将平等观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对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经济发展、民主政治、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具有重要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和谐思想历史久远、内涵丰富,是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指导。中外传统哲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都对其有不同角度的理解,本文试从哲学的本体论维度、动力论维度、价值论维度对和谐的内涵进行全新的剖析、解读,以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如何使财富在全社会实现正义的分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研究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对当前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启示。马克思从经济和伦理的范畴探讨了分配和正义的内涵,并且指出实现分配正义的途径。比较马克思这一思想与罗尔斯的分配正义论在前提条件、对象和最终目的上的不同,有助于理解马克思分配正义的最终归宿,以及预测“自由人联合体”分配正义的趋势和走向,有助于寻求马克思分配正义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4.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新命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反映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现代法治理念。文章立足于山西的实际,阐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诉求,对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构建和谐三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以制度公正来促进和保障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具根本性的路径选择.制度公正是剖析社会问题的理论利器,和谐的制度必然蕴涵公正的伦理诉求,只有加快公正制度的建设,才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牢不可破的基石.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的重要命题。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在观念弘扬、实践运作、组织模式以及公民意识的培养上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可贵探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认识和评估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不仅对于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探索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当今中国的历史和价值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定位和价值目标,是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才能够实现的。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定位的认识,根本的创新就在于: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既作为一个奋斗目标,也视为一个历史过程;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置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背景中,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而且必须建构和谐社会;将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程中所面对的矛盾和问题,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辩证地统一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以人和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内容,以实践的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为逻辑起点,揭示了自然与人、人与人、自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内在逻辑联系,其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理论和现实层面均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治国方略的政策执行者、推进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