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李兆麟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者之一。原名李超兰、化名张寿篯,1910年11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小荣官屯一个农民家庭。李兆麟少年时入本村私塾读书。1922年毕业于辽阳县高级小学,随后又在荣官屯的私学馆念了两年书。1926年因其父亲去世,李兆麟辍学回家,边务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前夕,东北兴安屯垦军第三团团长关玉衡为维护国家主权,主持处死了现刑日本间谍中村一行,当年震惊中外。周总理曾称赞他为“爱国军官”。关玉衡名瑞玑,化名国尔家,郭尔佳,满族正黄旗人。1898年生于吉林省宁安县,父亲关福绵是吉林省议员。  相似文献   

3.
<正>他,出身绿林,报号"老梯子",一度是辽西一带的绿林盟主;他,名声显赫,张作霖想要招抚他,日本人想要收买他,但他以民族大义为先,毅然举起抗日大旗,有专家把他建立的抗日武装称作"第一支东北抗日义勇军";他,文韬武略,曾写下"宁为义勇死,节烈永芬芳"的壮丽诗篇,他领导的东北国民救国军的誓词颇有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影子。日本侵略者对他恨之入骨,老百姓对他崇敬爱戴。他,就是著名抗日志士高鹏振。投绿林威镇辽西高鹏振,原名高青山,字云翔,号竞雄,曾化名苏云祥、高德山,1897年生于黑山县英城子乡,早年跟江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是南昌起义爆发9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我们就常常想起父亲在世时给我们讲述他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往事,尤其是父亲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那些令人难忘的经历……周恩来亲自派周肃清准备南昌起义我们的父亲叫周肃清,字一生,曾化名赵亦松、赵如松、赵一生。1926年从北大工学院投笔从戎参加革命。1927年7月中旬,武汉汪精卫政府"分共",周恩来亲自派周肃清和周邦采一起到南昌参加南昌  相似文献   

5.
<正>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在他的回忆录里多次提到我的父亲周保中。他说:"周保中将军是东北抗日联军的统帅,是威震敌胆的民族英雄。在东北沦亡的14年当中,特别是在杨靖宇将军牺牲之后,他率领抗日联军,出生入死,独撑危局,是人们心目中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民族危亡匹夫有责1928年,党中央为培养干部,把在中央特科工作的父亲派往苏联莫  相似文献   

6.
在开国元勋陈云早期的革命生涯及"文革"期间,他曾多次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先后在不同的特定环境中使用过不同的化名。在这一个个化名的背后,其实有着一个个不为人知的革命轶事。"廖陈云"陈云出生于1905年6月13日,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陈云两岁那年,父亲离开人世。两年后,他的母亲也告别人世。年迈的外婆抚养了陈  相似文献   

7.
<正>2008年,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在中央电视台首播期间,我的心情总是随着剧情跌宕起伏。作为一个特殊观众,我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剧中那个"白天讲《醉翁亭记》,晚上飞檐走壁"的地下党员王一民,是根据我的父亲李维民在哈尔滨从事地下斗争的经历创作的,而"王一民"是父亲诸多化名中的一个。前些年,我经常去哈尔滨、吉林等地,根据父亲当年的口述,到他生  相似文献   

8.
<正>军旅作家历经20年心血磨砺,重现东北14年抗战残酷真相——"政治上在满表现得最坚决"杨靖宇本姓马,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在本村私塾读书时,先生给他起了个大名:马尚德。杨靖宇这个如今人人皆知的名字,是他1932年11月作为满洲省委巡视员巡视磐石、海龙地区时用的。之前,他还用过"周敏""张贯一""乃超"等化名。新中国成立后好长时间,他的女  相似文献   

9.
<正>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原名马尚德,曾化名张贯一等,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吉林省濛江县三道崴子与日伪军激战时壮烈殉国。1927年6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震惊全国的确山农民暴动和刘店秋收起义,是鄂豫皖苏区及红军的创始人之一。1929年,他受党的派遣赴东北开展工人运动。  相似文献   

10.
正梁伯隆是我国早期无产阶级忠诚战士,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1904年7月26日出生在四川省江安县底蓬场(今底蓬镇底蓬村)一贫寒家庭。父亲梁常甫是具有维新思想的私塾先生,对他寄予厚望,希望长大后成为国家栋梁,遂为他取名梁廷栋。因排行老大,他又名梁伯隆(或梁伯龙)。曾化名梁靖超、梁尚志、黄兴谷。  相似文献   

11.
方千 《党史纵览》2024,(3):35-37
<正>童长荣,字灿华,曾化名张树华、张长荣,1907年11月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县枞阳镇(今属铜陵市枞阳县)。童长荣是遗腹子,出生前3个月父亲童祚祥因病去世,孤儿寡母在亲戚的帮助接济下相依为命。童长荣自幼入私塾读书,七八岁时就能拿大毛笔帮家里和邻居们写春联,再长大一点就时常帮助家里和邻居们写家信了,街上人都非常喜欢他,  相似文献   

12.
正父亲曾在周恩来领导下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红岩"是我们家永远的话题。2003年1月,父亲去世,他的学生撰写挽联:"寻求真理出生入死风雨坎坷铮铮铁骨不愧红岩人;奉献教育鞠躬尽瘁桃李芬芳拳拳赤心堪为后世师。"这副挽联,正是父亲一生的真实写  相似文献   

13.
<正>吴铁城,国民党的一代元老。日寇侵略中国时,他曾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句话,在当时的知识青年中广泛流传,而"不到东北,不知东北之博大;不到东北,不知东北之危机"更是传颂一时、流行全国的名言。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1904—1997),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俄文名多佐罗夫,曾化名邓斌,四川广安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邓先圣5岁那年,父亲邓文明带他到村里的私塾入塾读书,私塾的老先生听到"先圣"这个名字,认为这一名字似有僭越之嫌,只有孔  相似文献   

15.
杨靖宇的真名叫马尚德,参加革命 之后曾化名张贯一,杨靖宇。 杨靖宇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家湾。 父亲马锡龄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1905 年2月13日,马家生个男孩。马锡龄望 着这个刚生下来不哭不闹,睁着两只大 眼睛的孩子,对妻子说"咱家虽然穷,但 志不能短。就给这个娃起名马尚德,让他 长大了立得正,行得端"。这个男孩就是 后来成为著名抗日民族英雄的杨靖宇。 1913年,杨靖宇8岁时,妈妈把他 送到本村的一所私塾里去读书。杨靖宇 的学业并非一帆风顺。1917年,他升学  相似文献   

16.
正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32年改叫杨靖宇),曾化名张贯一。1905年2月13日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今属驻马店市驿城区)。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确山农民革命军总指挥、中共豫南特委书记等职。1929年春被党组织派往东北工作。后曾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南满抗日联合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等职。曾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省蒙江县(今靖宇县)三道崴子被日寇包围后,在饥寒、疲劳、伤病交作之际,仍坚持战斗直到壮烈殉国,年仅35岁。这位曾在2009年被评为"100  相似文献   

17.
苏梅 《世纪桥》2009,(12):46-47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曾化名张贯一,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1905年2月,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接受马克思主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曾领导河南确山农民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从事抗13斗争,是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主要领导者,东北抗日联军创始人之一。先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  相似文献   

18.
<正>在九一八事变以后,我的父亲冯仲云和东北人民一起与日寇进行了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在此期间,他担任过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省委巡视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第六军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政委、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书记、苏联红军八十八旅(中国教导旅)情报科科长等职务。在我小时候,常常听父亲讲起他的战友杨靖宇、罗登贤等人。每每忆  相似文献   

19.
正他,曾是我国最有名的两座高等学府的优秀学子,清华大学为他专设了纪念馆,北京大学将他的名字刻在该校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他,曾投笔从戎,创建了东北第一支人民武装,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抗日第一枪";他,虽蒙受不白之冤,被错误开除党籍,却仍对抗日痴心不改;在他牺牲16年后,周恩来面对其遗像,仍然泪流满面:"我代表全国人民感谢你!"他的名字叫张甲洲。不畏艰险,投身抗日救亡  相似文献   

20.
五卅运动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黄逸峰,原名黄承镜,江苏东台人.参加革命后,曾用过"黄世雄"、"张文彩"、"林敏"等化名,用过笔名"黄澄静","黄逸峰"这个名字,是他在1930年报考暹罗华侨新民学校招收教员时取的,一直沿用下来,没有变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