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金成 《探索》2011,(6):157-164
把人类作为整体考察并分析其发展规律,我们可以看到,生命自由是人在与自然界关系层次上形成的一般价值观:由于天赋意识能力且其成果具积累作用,人类将在自然界许可的范围内不断进步,呈现为生存时间延长和活动方式自主的生命自由趋势;后者在实践中既体现为人们能力自由发展的个人平等目标,又体现为个人自觉接受规约的社会民主目标。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是当代人类依据不同的传统文化和现实需要形成的体现生命自由趋势的两种具体价值现形式,将在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互动过程中最终统一。  相似文献   

2.
人类历史发展的三大形态具体体现为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自然共同体、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共同体、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真正的共同体。真正的共同体是实现人类生存、发展和完善的理想形式,也是实现个体自身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构建利益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政治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等具体举措,将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由理论转化为实践,为破解人类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既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在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我们党的百年奋斗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包括对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辩证统一关系、抓住社会主要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趋势等的认识;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的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开展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丰富和拓展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道路;第三,在推动中国自身发展的同时,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提出和践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宏大历史视野,蕴含着源远流长的中国智慧,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相似文献   

4.
人类关怀是指对人类生存境遇和终极命运的关切。根据对党代会报告中特定词汇使用频次、使用领域、使用语境的分析,中国共产党人类关怀经历四个发展阶段,时间分别对应为七大及以前、八大至十一大、十二大至十五大、十六大至十九大。中国共产党人类关怀的历史演进是在内源、政权、理论、经济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实现的。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建党史的背景中回顾党人类关怀发展历程,可以把握规律,为其在新时代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要体现的再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5.
自由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的,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自由、探索自由的历史。自由问题也是马克思一生追求的崇高理想和终极目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种关系是马克思自由思想的三个维度。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物质实践活动的自由发展自由表现为人对必然的正确认识和改造。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1]可见。  相似文献   

6.
唯物史观认为,利益对人类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实现人民的利益,一方面要着力发展经济,努力把“蛋糕”做大并分好;另一方面要兼顾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统一,始终坚持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09,(24):F0002-F0002
习近平指出: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好处很多,如可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可以陶冶性情、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等等。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很重要,对于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工作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破解人类发展难题的出路,是世界各国走向美好未来的途径和选择。习近平同志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中华民族历史经验、人与自然现实关系、世界各国未来发展三个层面出发的。人类命运共体思想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传承了中华文化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理论特性,为人类未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赵可金 《前线》2017,(11):152-157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必然产物,符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需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强调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理念,为中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指明了方向,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广阔的前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建设美好世界而提出的"中国方案",是中华文明智慧的创新和发展,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唐辉  唐云 《理论研究》2014,(2):48-52
伴随着我们不断将自在世界改造为属人世界,自然界不断被我们征服,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便浮出了水面,而阶级立场和人类立场能否统一便成为争论的焦点。将人和人的关系简单理解为经济关系、价值关系,将阶级立场和人类立场完全对立起来,不过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断章取义,分化与合作才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主线,它体现的是人类立场,而冲突与斗争不过是人类社会发展史副线,它体现的是阶级立场,合作是人类社会的起点,也必将伴随人类社会始终,斗争只是发展的一个环节。无产阶级立场不能代表全人类立场,阶级立场必然伴随着社会发展统一于人类立场,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就是两者统一的标志,两者的统一依赖于阶级合作共建政府而非斗争。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面临"理念差异""文明冲突""国强必霸"等错误观念干扰,同时又遭受世界经济发展长期不平衡不充分引发的安全威胁。习近平关于共同价值、文明交流互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等重要论述体现了破除威胁世界和平发展错误观念的思想理念。"一带一路"倡议等助力解决制约世界和平发展的世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体现了习近平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智慧举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承载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思想理念与智慧举措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动解决世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各国携手努力,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2.
艾斐 《党史文汇》2015,(2):62-6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文艺始终以创造文明和弘扬道德为己任,以优美的形式和诗意的表达,忠实记录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足迹,使人从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并定格为思想的圭臬和道德的范式,也使得文艺的生命长存、青春永驻,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同辔而行。正因为文艺作品的影响力巨大、辐射面广阔、渗透性强烈、作用力持久,自然而然地决定了其重要的地位。优秀文艺应当反映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主流经济学把福利经济学纳入新古典主义的分析框架,集中于对少数社会现象的分析。森强调,经济学需要对人类福祉和社会价值判断作出回答,经济学只有与伦理学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住现实中的客观经济现象。森将伦理分析方法应用于社会制度安排而提出了评估平等或不平等的新思路,包括体现"生活内容"的福利平等和反映"生活内容束"的能力平等两方面。森把促进自由视为社会发展的主导性目的,并进一步分析了功能性的能力自由和权益性的生活自由。森不但关注物质财富的增长,更关注物质财富的分配,不仅关注人的物质福祉,更关注精神需求。森关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平等问题,"能力"与"生活内容"也是其理论体系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14.
追求自由是人类社会亘古不变的目标。而思想是人类的灵魂,因此思想自由也自然成为自由理想的核心。思想自由,包括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和科学研究的自由,它是现代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方面。从根本上来看,思想教育与思想自由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冲突,而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从柏拉图到马克思,欧洲政治哲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思想嬗变。总起来说,欧洲古代政治学追求符合"至善"理念的道德共同体;在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的推动下,欧洲近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以人的自由权利为核心内容,追求维护公民基本权利,特别是私有财产权利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以"人类解放"为基本价值取向,追求"自由人的联合体"即共产主义。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立足点是"市民社会",而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立足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这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与自由主义政治学说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6.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和处理中国同外部世界关系的重要经验和方法,是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它的生成,是由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人的全面解放与自由发展的最终目的所奠定的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所蕴含的“天下一家”“协和万邦”文化基因、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主义情怀与追求为人类作贡献的担当精神、世界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为人类的繁荣发展提供实践支撑共同促成的。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实践样态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用实际行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以开放型经济建设为世界经济带来共同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以及为解决制约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难题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将始终坚持胸怀天下,在立足中国发展的大历史、把握世界变化的大格局、顺应人类发展的大潮流中砥砺前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条逻辑主线,低碳经济理念的形成和正式提出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并形成了低碳经济的三类概念。低碳经济是一种具有特定指向的经济形态、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新变革。低碳经济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更是一种包容性增长战略,具有节能减排、经济增长、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增进四个方面的基本要义。三次能源革命的核心是能源结构革命,其价值指向是经济社会的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人类福祉的改善和增进以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正是包容性增长的内在含义。因此,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就是推进包容性增长的能源结构革命。  相似文献   

18.
一、科学发展观是人类社会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创新人类社会现代意义上的发展起源于18世纪工业革命,国际上关于发展问题的讨论兴起于二十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针对当时实际着重研究的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其后,发展观在全球经历了一个大发展,对“粗放”型,“简约”式发展观提出挑战的首先不是在理论上而是在实践中,特别是一些不发达的国家,按照早期发展经济学中的“馅饼”理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结果带来很多问题。由于单纯的经济增长既不能体现收入分配的改善,也不能完全反映技术进步的变化,没有给人们带来所期望的福利。相反,…  相似文献   

19.
康兰波 《求实》2007,1(3):22-25
针对我国哲学在当代创新中存在的知性化倾向,提出哲学精神是哲学创新的灵魂和动力。哲学精神是人类精神的最精致表达,是对科学精神的超越,以科学精神取代哲学精神是当代哲学被知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永葆“爱智慧”风范的精神品格,哲学精神主要包括追求纯粹、反思批判、高扬自由等内容。哲学的创新就在于哲学精神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体现了人类自我主体意识的一种历史性觉醒。准确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基础、内涵和外延,需要超越两极对立和国际争霸等旧的意识形态及其思维套路,从理解人类现实主体形态的结构和层次入手,深刻理解"类主体"这一特定主体的存在和意义。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要以"不缺席、有担当、不争霸"的勇气、智慧和胸怀,担当起对人类光明前途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