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涵义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致力于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社会形态。就中国而言,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目标就是建立一种低消耗的生产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持续循环的资源环境体系、稳定高效的经济体系、不断创新的技术体系、开放有序的贸易金融体系、注重社会公平的分配体系和开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系。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来看,人类社会经历“敬畏自然”、“征服自然”、“和谐自然”三个基本阶段。渔猎文明和农耕文明时期,人…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生态审美观是随着人类自身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程度的提高而不断改变的。在史前时代,人类被动地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关系,其生态审美观是朦胧的;在农耕文明时代,人类对自然是一种有限的利用、改造并破坏的关系,其生态审美观是朴素的;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对自然是一种无以复加的利用、改造并破坏的关系,其生态审美观呈现出无视生态的绝对理念倾向;在现代文明时代,人类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关系,其生态审美观符合生态整体发展的要求,具有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承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是现代社会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发展循环经济能较好地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孟国芳  张二丽 《学理论》2014,(8):289-290
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垦和索取,导致环境问题层出不穷。人类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人类的行动,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价值观问题。以高效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为载体,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态问题,促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树立和谐的生态观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项松林 《理论导刊》2006,1(3):49-50
全球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主要源于人类对环境的不当认识和失范行为。彻底改变传统的生态观,变革工业文明不当的发展模式和生存样式,树立人与环境和谐友好的新生态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当前环境和能源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刘永生  祝和芬 《学理论》2010,(26):77-79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历史上最新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操作模式。其表象是克服工业文明带来的弊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其内核是以人为本。它吸取了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以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为基础。这样,生态文明建设才落到实处,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转型期,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马克思自然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的自然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意蕴。  相似文献   

8.
奥康纳批评了传统生态理论局限于自然和文化视域而忽视社会劳动的倾向,要求回归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和思想方法,批判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质,在文化、自然、劳动协调的基础上重建合理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构筑人类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七大在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又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重要一章,提出了全面的要求。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站在文明形态更替的历史高度,明确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即走向生态文明时代,准确把握了这一新时代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克服了西方生态学上反人类中心论的局限性,开创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阶段划分的新范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文明转型新理论,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将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文明高度。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时代、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更高一级的文明,它将人类的长久生存建立在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生态文明摒弃了只注重经济效益而不顾人类自身生态需求和自然界进化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强调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实现人、自然共同演进,和谐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但是,这种状态不可能自然地实现,为此,要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社会,必须树立新的生态文明观。首先,生态文明观要求人们树立新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互惠共生,…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的内涵与价值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建军 《理论视野》2007,(12):18-20
生态文明是迄今为止,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一种新的文明,核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社会形态,这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以人为本、生态先行的运行机制,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到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人们的交往领域。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3)
随着环境问题成为阻碍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人类必须迈向新的文明,人类文明必须走向新的阶段。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全新的文明观,蕴含着新的发展理念。通过介绍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发展观,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文明发展观中人—自然—社会的关系进行辨证思考,以揭示生态文明的发展观的本质含义。从人—自然—社会对生态文明发展观进行辩证探析,有助于我们清楚认识生态文明发展观的内在价值和发展意义,更好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境域的生态文明发展,适合以城市为突破口,以生态现代化为主要手段,以环境友好型政府为管理保障,并通过区域一体化共建共享。山东是转型中国的一个缩影,以之为例,可对生态文明进路的战略实践展开探索,从而有益于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的优化调整。山东生态文化发展战略重点放在:推进城市生态现代化建设,改进环境友好型政府管理,加强区域整合。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是基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掘取已近极限,人类自身已濒临生存危机。它要求人们重新认识生态自然对人类的存在价值,将生态自然系统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新时空予以善待,建构一种人类与自然环境制衡的新文明模式,求得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在新时空中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近几年来,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许多颇有价值的论证和探讨,拓宽了研究视野。笔者以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人的行为模式,它必须依赖于有着一定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人的行为去实现,而人总是有着特定的人格。也就是说,现代人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6.
山西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是影响我国煤炭资源型地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山西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型地区,长期以来,由于资源的掠夺式开发、低水平的利用以及以煤及相关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造成了资源"衰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此,山西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首先要加强对资源的规划和保护;其次要发展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开展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而且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生态型产业体系;同时,也要加快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从生态与政治联姻高度,着力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引发的生态矛盾和保障人民群众生态权益与生态安全的一种生态政治观。只有牢固确立和自觉践行绿色执政理念,才能进一步端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才能抢抓全球绿色发展的机遇,将生态文明建设当作重大政治责任和政治使命,通过推进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口均衡型和生态安全保障型社会,坚定不移地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邢春生 《求知》2008,(10):35-36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新阶段.为适应国内外的新形势新变化.党中央及时提出了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并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位置。对以发展现代化大工业为特色的滨海新区来说.建设生态文明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需要,也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能否取得成效和成功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9.
只有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方式,形成人对自然合理利用的价值观,进而确立人对自然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道德责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一、担负树立人对自然合理利用的生态价值观的责任人类担负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责任,离不开人类自身的生态价值观的确立,价值观是支配人类实践的精神支柱之一。随着人类生存质量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由被动地利用自然向主动地利用自然再向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的转变;从人是自然的奴仆向人是自然的主人再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方式转变的深刻的变革。这种变化要求人类对自己的生态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自然生态和谐的社会,是社会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是自然、人、社会协调发展,共生共盛共赢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