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词语释义     
《实践》2014,(4):42-42
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经验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动提出这一看法: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将会下降。恩格尔系数是用来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恩格尔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他在研究人们的消费结构变化时发现了一条规律,即一个家庭收入越少,这个家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反过来也是一样。而这个家庭用以购买食物的支出与这个家庭的总收入之比,就叫恩格尔系数。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3.
恩格尔系数作为我国生活质量评价指标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佑中 《探索》2001,(4):89-90
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他对西欧国家的居民家庭中收入与食物支出关系的统计研究资料,提出了著名的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近年来,一些国际机构更是把恩格尔系数列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标,在国内,恩格尔系数也是小康指标体系的重要指标.但源于西欧的恩格尔系数如何在文化差异较大的中国顺利地实现本土化,是我们在使用它之前首先应该反思的一个问题.然而,遗憾的是,我们至今仍有许多经济学者、统计学者对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采取照搬照抄的态度,没有根据我国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校,使其更具解释力.本文提出几点需要反思的问题,以期引起有关研究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对恩格尔系数的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一些国际机构把恩格尔系数列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标,在国内,恩格尔系数也是小康指标体系的重要指标。然而,长期以来,不论国际或国内,人们对恩格尔系数的理解是不够全面的,把恩格尔系数解释为仅仅包括一个指标,即: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我校林丕教?..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文化产业、文化消费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文化产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为保证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坚定不移地使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要大力发展有效产品,尽量减少无效产品,坚决取缔和查禁有害产品.要全面理解恩格尔定理,除继续统计恩格尔系数Ⅰ(即居民食品开支占家庭开支的比重)之外,应将居民的文化、教育,娱乐开支占家庭开支的比重作为恩格尔系数Ⅱ,列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利于推动文化产业、文化消费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收入是民生之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9年,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十六大以来的5年,我国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如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5.8%,比2002年的37.7%下降1.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0%,比2002年的46.2%下降3.2个百分点。这说明城乡居民用于食品支出的比重在不断下降,用于改善生活质量的其他支出在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逐步得到改善。但与此同时,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  相似文献   

7.
“小康”是衡量国民生活水平状况时使用的概念,属于经济的范畴。国民生活水半的状况,一般分为贫困、温饱、小康、富裕。 对于国民生活水平状况的衡量,目前主要有两种参照标准:一个是以消费结构为参照系数的标准,即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在整个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经济学中称之为“恩格尔系数”。另个是以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为参照的标准。 按照恩格尔系数的标准,居民的食物性支出占整个消费支出的比重高于60%,就属于绝对贫困;在60%到50%之间属于温饱;50%到40%就是小康;30%到20%就是富裕。 以人均GDP为参照的标准,是我们习惯采用的衡量方式。在邓小平同志的心目中,人均GDP达到400美元算达到温饱水平,达到800美元算进入小康水平,达到4000美元左右才算得上富裕。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到2000年年底,我国GDP超过10000亿美元,即人均GDP超过800美元。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也降到了49.1%,2001年又降到47.7%;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2001年是37.9%。因此,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有充分依据的。  相似文献   

8.
《前线》2008,(7):17-17
十年来,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 (一)吃、穿、用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1998年以来,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在食品、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的消费支出比重从1998年的62.7名下降至2007年的48.5名。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这个经济发展战略的新目标,令人振奋,立即成了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一个热门词汇。“小康”,尽管这个词人们已经谈了二十多年,它一直是我们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实有新的内涵,它使“小康”有了新境界。“小康”:国民生活水平的概念对于国民生活水平状况的衡量,目前主要有两种参照标准:一个是以消费结构为参照系数的标准,即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在整个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经济学中称之为“恩格尔系数。”另一个是以人均GDP(国民生产总值)为参照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不仅是理论界聚焦关注的问题,也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城镇收入差距问题依然很突出。虽然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率比城镇居民的高,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比城镇居民的高,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远远低于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有城乡二元化程度严重,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低,农村居民的收入渠道窄等。要解决新疆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就要通过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加快城镇化建设以及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等途径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赵新浩 《学习论坛》2009,25(12):31-33
如何扩大内需尤其是撬动农村消费,是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话题。近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呈现出新的特点:生活消费与生产消费支出比重相当,储蓄存款率不高;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不高,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子女教育支出居高不下,医疗保健负担沉重,新消费领域发育迟缓;大件消费品普及率较高,消费意愿较强;基本生活消费增长趋缓,安全与成长消费增长明显,新型消费增长乏力。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相似文献   

13.
:热获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农民人均纯收人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人均蛋白质日摄人量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恩格尔系数成人识字率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教育娱乐支出比重电视机普及率森林覆盖率农村初级叫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 小康标准-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关了2400元.1200元_迄12平林J-巧平方米,摆75克8行米’85%‘峨40%~ 49%~、、宁85%几70岁炭3.1%几毛11%、操100%_、15%u该100%_穿潦p)一入甲一、,一)一、,,一)一、.了一)一…  相似文献   

14.
CHFS数据研究中国城乡家庭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及异质性,在考虑了金融资产组合互补性的影响后发现:(1)我国城乡家庭储蓄性和风险性金融资产每增加1%。家庭总的消费支出分别增加3.5%和1.4%,即金融资产存在显著正向的财富效应,但储蓄性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大于风险性金融资产。(2)整体上,城镇家庭的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大于农村,但在具体消费类型上,也存在农村大于城镇的证据,体现出显著的城乡异质性。(3)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对食品消费支出影响最小,刚性消费支出次之,弹性消费最大。(4)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均存在低收入家庭显著大于高收入家庭证据。考虑家庭房产价值和地区特征后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及上述异质性的显著存在。  相似文献   

15.
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指导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条件下,它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使更多的人分享到改革的成果,将对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重大影响。一、中等收入者的定义和划分标准(一)中等收入者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中等收入者是指一定时期内收入保持在中等及生活较富裕、生活水平相对稳定的居民群体。中等收入是个中位数的概念。“收入保持在中等”不是指现有收入的简单的算术平均水平。目前在我国这个数还是低收入水平。而我们未来要达到的目标应该…  相似文献   

16.
陈强 《党建文汇》2007,(12):21-21
美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富裕国家之一.但这里也不乏沿街乞讨者和无家可归者,还有一些住破旧房屋的穷人。美国通常把穷人称为“低收入者”,而各州对“低收入”的定义有所不同。在密苏里州,月收入少于下列标准的就算是穷人了:单身家庭1064美元:2人家庭1427美元;3人家庭1789美元……每增加一个家庭成员,这个数字增加363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17.
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衡量初次分配是否公平的主要指标就是劳动报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大小.这个比重越高,说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公平.本文从收入法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比较了各收入主体在宏观收入分配中收入比重的变化规律,指出我国"强资本而弱劳动"的初次分配格局明显.文章还分析了劳动报酬偏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结合我国实际,从劳动者、企业、政府三大主体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它们在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方面的作用和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分别拟定了全国、城市、农村3个小康生活标准。 全国小康生活标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400元;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基尔系数为0.3—0.35;贫困人口比重在5%以下;人均年收入为1400元;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15.5平方米;人均日摄取热量为2600千卡,蛋白质为75克;恩格尔系数为47—49%;人均文化用品及文化教育、生活服务支出比重为16%;平均期望寿命70岁;中学入学率为55%—60%。1990年,全国接近小康标准的程度为57.7%,未 来10年由于基数增大,各项指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的难度也增大。 城市小康生活标准共有15项指标:城市居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省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但其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还是很低。为使更多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应注重社会公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新金融体系,拓宽居民投资理财管道;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证券市场、房屋租赁市场,建立合法财产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1996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4377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1991年增长41.5%,年均增长7.2%,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26元,比1991年实际增长28.8%,年均增长57%。五年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加29410亿元,到1997年6月末,余额达到42750亿元。1996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614亿元,比1991年增长近2倍。城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93.5台,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改善。1996年城镇居民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到48.6%,比1991年降低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