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9年9月14日至16日,由我院和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共同主办的“建国50周年以来的中国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法学楼举行。我院常务副院长潘国华教授、党委书记邱恩田副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梁守德教授和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学部长加藤节教授等出席开幕式。潘国华副院长和加藤节学部长、日方代表团团长富田武教授分别代表双方致辞。开幕式由我院学术代表团团长李义虎教授主持。 我院代表团成员李义虎教授、林代昭教授、关世杰副教授、印红标副教授、梁云祥博士和日本成蹊大学代表团成员富田武教授、宫本光雄教授、金日旭副教授、久保野惠美子讲师、李晓东博士等分别围绕日美安保体制、中日文化交流、留日华侨、亚欧关系和日本外交及日本社会问题作论文发言。双方就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我院部分师生旁听了研讨会。 此次学术会议为我院与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的定期学术交流项目,每隔一年在对方举办一次相关问题的国际性学术研讨会。现将会议论文发表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1994年10月5日至7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与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在日本东京成蹊大学举行了“冷战结束后的亚洲与中国、日本”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出席会议的有:张映清教授、黄宗良教授、李茂春副教授、王福春副教授、刘甦朝副教授。成蹊大学出席会议的有:宇野重昭教授、广部和也教授、加藤节教授、关口末夫教授、饭岛纪昭教授、田中治男教授、富田武教授、远藤诚治讲师等40余名师生。成蹊大学校长上野裕也教授会见了与会的北大全体教师。成蹊大学法学部部长广部和也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映清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有5位学者在会上宣读了学术论文。十几名与会者就冷战结束后的亚洲以及中日政治、经济关系等有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这次会议对进一步密切两校关系,加强中日学术交流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将提交会议的论文刊登于后。  相似文献   

3.
按照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学术交流协议,2000年10月23日至30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义虎教授、林代昭教授、张学斌副教授和关世杰副教授一行四人赴日本成蹊大学参加了“21世纪东亚国际新秩序”学术研讨会,并进行了学术访问。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学部长植村荣治、法学部教授宫本光雄、富田武、李静和、广部和也、西村和副教授金光旭及讲师光田刚等参加了研讨会。双方学者就东亚格局、台湾问题和朝鲜问题等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共提交论文4篇,并由对方学者进行了评述。在会议进行中,中日双方学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日访问期间,中方学术代表团还会见了成蹊学园(含成蹊大学和成蹊中学)专务理事加藤节先生。 现将有关论文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4.
朝鲜核危机的爆发,又引起了日本极右翼势力发展和拥有核武器的叫嚣。联系近年来一些日本政界人士的言行,以及日本积极扩充军力的事实,人们不禁要问:日本的核武器已经发展到了什  相似文献   

5.
日本军国主义曾经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和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本战败以来,罪大恶极的军国主义分子受到了应有的审判。在国际和日本国内和平力量的斗争与监督之下,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土崩瓦解,一度退出了政治舞台。但是,由于美国的包庇与纵容,对在日本历史与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的清扫与铲除很不彻底,军国主义势力仍然苟延残喘。半个世纪过去了,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日益深入人心。然而在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的阴魂不散,近几  相似文献   

6.
40年前,也就是日本投降27年之后,中国掩埋了历史的巨痛和伤害,和日本签署了联合声明,宣布中国和日本结束不正常状态,恢复外交关系。这是一段无比艰辛的路,中日都走得磕磕绊绊。和德国将纳粹历史解释为一段歧途不同,日本文化并没有提供这样的回旋空间,日本整个近代国家认同始于明治维新,并没有把二战后和平发展的日本与此前侵略亚洲的日本割裂开来。这注定了中日对历史有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曾经红极一时的日本情报机构随着军队的解散而土崩瓦解。1947年冷战全面爆发后,特别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为对抗前苏联的扩张,重新武装日本,并帮助日本扩建情报机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情报体系。自此,日本情报机构就如一枝静静地盛开在幽谷里的樱花一样对世人保持着神秘。2003年3月28日,日本将第一次发射间谍卫星,人们在密切关注日本情报界这一大“盛事”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了日本神秘的情报  相似文献   

8.
《日本国际政治学》丛书既体现了日本国际政治研究对学术现状的积极追踪与跟进,也反映了比较鲜明的日本特色。长期以来,全面引进与学习是日本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起点,为创新奠定了基础。日本国际政治学的创新并不在于刻意追求理论新意,而是将本土研究传统与历史背景进行结合,强调基于文献的实证研究方法,侧重地区研究和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文献史料的进一步公开也强化了日本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上述传统,同时形成了与政策建议保持一定距离、坚持学术性的学术方向。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及日本对此认知的变化,日本国际政治学研究开始出现主张学术与现实的接近与互动等新动向。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年金制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确立起来的。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的日益显现,以及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的年金制度遭遇了巨大的挑战。这促使日本对年金制度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于美苏核对峙的国际格局下,在国家安全上基于“无核三原则”奉行所谓无核化政策。日本无核化政策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产生于广岛、长崎的反核感情与规定日本走和平发展之路的“和平宪法”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日本的无核化政策与美国核保护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性,正是后者使日本所标榜的无核化政策大打折扣。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国内外出现了日本核武装的议论。但只要日美安保体制继续存在,只要美国能够提供有效的核保护,日本就不会轻易放弃无核化政策。  相似文献   

11.
1990年9月29日《纽约时报》刊登一幅整版文字广告,题目是《海部俊树首相——日本为什么把美国关在外面?》,文中对日本发出了一连串的抱怨,说"美国己败于与日本这场经济战争!""要牢记珍珠港"。文章说,日本人正在嘲笑美国,日本人能卖他们所需要的任何美国东西,但他们对美国却关闭市场。又说,美国所以失掉了这场与日本的经济战争,不是因为日本工人比美国工人  相似文献   

12.
日益猖獗的日本社会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5年来我一直从事远洋运输经营管理业务多次去日本商务旅行,结交了不少日本朋友, 我常常从日本国内媒体上和日本朋友那里听说,在过去的10年中,日本的犯罪率增加50%,日本警示厅的最新统计表明,日本的暴力犯罪发案率目前是日本过去23年的最高峰,其中不乏凶杀,强奸,纵火,偷盗,诈骗,绑架等,尤其近几年暴力犯罪的增长令日本朝野十分紧张.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日本是对中国研究最深入的国家之一。中国研究在日本的区域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中国政治又一直是日本的中国研究的重要内容,尤其近些年中国在政治方面进行的改革更吸引了日本众多学者的目光,他们非常关注中国政治的发展,有许多优秀的成果问世。作为重要的邻国,我们不应忽视日本对中国政治的研究,因为这些研究中的许多观点直接影响了日本政府对中国的看法,从而决定了日本对中国的外交和战略决策。了解日本如何对中国政治进行研究和如何看待中国政治的发展,做到知己知彼,必将为我们的外宣和对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就日本…  相似文献   

14.
朱焱 《南风窗》2008,(10):88-90
与日本对中国的研究相比,中国对日本的研究落后了。不仅如此,就是对中国的研究上,日本学界也在某些领域领先于中国。  相似文献   

15.
"日本会议"是二战后日本最大的右翼组织,对日本政治走向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在"摆脱战后体制"与修改宪法的大目标下,以"神社本厅"为核心的日本宗教右翼势力与民族派学生运动实现了集结,成为"日本会议"的组织基础。右翼宗教是"日本会议"意识形态的来源,并为"日本会议"的活动提供了大量人力、财力支持;在民族派学生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斗争领袖则成为"日本会议"的领导核心,他们通过创建外围组织、征集签名、派遣宣传队、召开大规模集会等方式促使地方议会签署赞成决议,以此向日本政府施压。这些右翼势力在日本"年号法制化"、《教育基本法》改革等运动中不断壮大,成为推动日本修宪与政治右倾化的决定性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年金制度及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年金制度是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形成和确立的。随着日本老龄少子化问题的日益显现以及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年金制度遭遇了巨大的挑战,如世代间的公平问题、对年金制度的信任问题和年金制度本身的财务状况等。这些问题促使日本在2004年对年金制度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到过日本的人,一定会对日本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赞叹不已:高速公路纵横交错,电气火车四通八达。日本最发达的是交通,广州最发达的是茶楼。因此,有人夸张地说:日本人烧掉了半个世界(的燃料),广州人则吃掉了半个世界。 1854年,美国人送给日本一具火车模型,并在横滨郊外筑一圆路,让这件火车玩具走给日本人看。日本人头一回看见火车,惊奇得目瞪口呆。100年后,日本人把这种玩艺儿变成通行全国的主要交通工具,火车也由原来靠蒸气推动改而成为今日的电气化火车,简称为电车。在日本乘坐电车要比在广州乘坐无轨电车方便、快捷。日本的电车站都有一个时刻表,电车严格依时刻表运行,如偶然因故障延误,车站要为乘客出具证明,好让  相似文献   

18.
朱占锋 《法制博览》2015,(8):30-31,9
核电产业曾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创造了所谓的"核电安全神话"。但福岛核事故给日本核电发展带来了重创。对"零核电"主张的提出和否定反映出了日本各界对于核电发展的矛盾态度。本文对日本当前的环保法律以及能源政策展开分析,拟对零核电能否成形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变形"今年的9·18"国耻日",中国上百个城市同时拉响了警报,是类似活动中参与城市最多的一次。这样似乎形成集体共识的举动背后的情绪,佐证了中日之间20年脉络的大变迁:一个上世纪80年代之日本形象在中国彻底消失,不可能再恢复,而由另一个"可怕"的日本形象将其取代。一个曾经以"阿信的故事"风靡中国的日本,一个以《排球女将》震撼中国的日本,一个在《血疑》、《追捕》中,彰显人性真善美的日本,消失了;一个以茶道和插花,以秩序和清洁而让中国人欣赏的日本,一个在战后废墟上,以"日本制造"而崛起,甚至挑战"美国世纪",而让中国人佩服的日本,消失了。  相似文献   

20.
崔世广 《当代世界》2015,(12):55-59
<正>2015年适逢日本战后70年。由于这是战后日本国家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所以"战后70年"成了2015年日本的一个热门话题。但遗憾的是,国内学界对日本的"战后"意识似乎并没有给予太多关注。本文拟以战后体制的斗争为主线,结合战后日本的国民舆论调查结果来考察日本"战后"意识的变迁及其特征,以期对理解和把握日本提供某些启示。日本的战后体制与"战后"意识的源流日本的"战后"意识形成于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