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执行难是法院普遍存在的现象。出于各种原因,执行法官对久拖未决的案件在无奈之下采取终结执行方式。此类案件虽属少数,但对当事人而言,其损害则是百分之百,公正的判决实际上成为一纸空文。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执行制度之中应增设以下立法:在执行条例中增设执行期限条款;设立债务书制度;建立执行凭证制度;建立定期公告制度。  相似文献   

2.
执行难是法院普遍存在的现象。出于各种原因。执行法官对久拖未决的案件在无奈之下采取终结执行方式。此类案件虽属少数,但对当事人而言。其损害则是百分之百,公正的判决实际上成为一纸空文。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执行制度之中应增设以下立法:在执行条例中增设执行期限条款;设立债务书制度;建立执行凭证制度;建立定期公告制度。  相似文献   

3.
执行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难点。2007年12月21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民事案件执行工作中率先推出“分段流程管理机制”。从这一天起,旧有的一个法官“包案到底”的执行模式被完全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由“案件启动”、“财产查找查封”、“财产变现”、“综合结案”四个办案小组串成的一条执行“流水线”。自此,执行法官不再对个案全程负责,而是相对固定地专门完成执行案件的某一阶段任务。  相似文献   

4.
黄斌  红梅 《前沿》2005,(7):155-158
“执行难”是我国民事诉讼实践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一直是我国人民法院面临的一个难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国民法制意识的增强,国家越来越重视民事诉讼中的执行问题。虽然《民事诉讼法》等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执行制度有所规定,但由于执行立法、执行主体、执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执行难”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本文从“执行难”的概念、成因及对策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理论与实务有一定的裨益。  相似文献   

5.
目前,执行难仍是困扰法院工作的一大难题。由于执行难成因复杂,单纯依靠法院运用强制执行手段已经难以彻底解决。今年8月13日,金山区23家执法单位及各镇、街道分管政法的领导在金山区法院召开区协助执行工作座谈会,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解决执行难问题。  相似文献   

6.
让“执行难”不再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破解"执行难"这一长期困扰法院工作的司法难题,市人大常委会将民事执行工作列为今年人大监督重点,并深入剖析难点、积极建言。"执行难"究竟难在何处,有无破解之法?从今年4月起,市人大常委会对法院民事执行工作开展了紧锣密鼓的监督调研。  相似文献   

7.
多年以来,法院执行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当事人执行意识不够强,执法环境不够好,执结率不够高,"执行难"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困扰法院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法官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质量有了较大提升,“裁判不公”已不再是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主要话题,而民事案件的“执行难”问题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大量的执行案件日积月累,不断增多,给“公正司法”和“规范执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虽然全国各级法院都采取了各种应变措施。但终究只是些权宜之计,并未从源头上遏制住执行案件急剧增长的势头。现在“执行难”问题已成为损害“公正与效率”的一大社会顽症。党的十六大把“执行难”问题提到全国人民面前,不少代表一致呼吁大力解决“执行难”,并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认为造成“执行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没有一部统一的民事执行法,  相似文献   

9.
执行难是人民法院工作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如何解决执行难?既需要在思想上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又必须在措施上做到循序渐进,以造就被执行人一日不履行义务,就如有芒在背、有梗在喉的感觉,形成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的局面,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民法院调解、裁定、判决的民商事案件“执行难”,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对此,长宁区人大常委会把有效解决法院“执行难”问题作为执法监督工作的重点,加大监督力度,督促、支持法院破解“执行难”难题,推进法院执行工作逐渐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纠纷日渐增多,执行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石英说,执行难是主客观多种原因造成的,最高人民法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应从完善制度入手,破解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2.
造成"执行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法院内部工作体制、机制设计的不科学、不合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如,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沈德咏同志指出的:"当前,执行机构改革是重中之重"。目前,法院在执行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执行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在律师中流传着一句话:一审、二审审得再好也没用,一个执行法官就可以把你的案子"干掉"(意为不公正的执行)。话虽然偏激,但却反映了一个事实:一般执行案件都是一个执行员从头办到尾,能不能结案就是由一个人掌控。  相似文献   

13.
日前,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对该区法院2004年以来的执行工作情况展开调研,发现目前法院执行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执行难”问题未得到有效缓解,并且在传统的“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应执行财产难动,协助执行人难求”现象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新的四方面难点:  相似文献   

14.
债务人规避执行、隐藏财产,被执行人悄然躲避……近年来,法院执行遭遇着“人难找、财难寻”等难题。安吉法院拓宽工作思路,争取社会合力综合破解执行难,其中借助公安警务信息资源,与公安联动执行,提高清理积案执行率的创新做法得到最高法院的肯定。  相似文献   

15.
刘抗 《人大建设》2001,(9):43-43
法院的判决和裁定是否能被及时、准确地执行,直接影响到法律的尊严和法律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据笔者最近看到的一份资料显示,某市每年的执行存案达200件以上,有的案件已经拖为“钉子案”、“骨头案”。执行难已成为目前困扰司法机关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现阶段执行难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法院判决“执行难”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军 《公民导刊》2007,(9):53-54
法院判决“执行难”是一个既陈旧而又至今保持着极高关注度的话题。判决案件执行时“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严重影响到受害人及其家属正常的生产生活。由此引起的越级上访、异常上访、无理缠访居高不下,受害人及其家属甚至采取围攻党政机关、司法机关等过激行为。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全市法院执行干警在高院党组领导下,积极贯彻中央政法委去年年底下发的关于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52号文件精神,认真开展集中清理执行存案工作,执结了一批历年积累的执行难案件,化解了一批当事人反映比较激烈的社会矛盾,在实现案件了结、公正司法目标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尤其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劳动报酬、小额债务等执行案件的标的到位率已经达到了91.69%,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日前,金山区法院建立了执行人员工作志制度,法官在执行时携带录音笔,全公开透明执行。区法院在以往日常的执行工作中发现,在执行工作中经常存在着找不到被执行人或被执行财产的情  相似文献   

19.
《公民导刊》2009,(6):F0004-F0004
日前,北碚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驱车前往外地,将执行到位的9600元赡养费亲自送到81岁高龄的老人罗某手中。"谢谢你们跑这么远的路为我送来赡养费和护理费。"尽管卧床不起,眼睛看不见,耳朵也不灵敏,但他还是努力挣扎着坐起来,从法官手里接过钱,用手不停地抚摸着,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这只是北碚法院执行法官的一个工作小镜头,也是该院创新工作方式、执行保护民利的佐证。  相似文献   

20.
行政诉讼中的执行难主要集中在被告行政机关败诉的行政案件中.马易君案是一个典型案例.由司法体制的弊端、执行措施的不力、司法的不公正而导致的执行难,已经严重影响了司法的权威.修改和完善行政诉讼法并最终建立行政法院是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