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备课卡片     
科目修养第3课任弼时不接受照顾解放初期,任弼时住的房子很挤,又靠近大街,不适宜养病。组织上给他找了个安静的地方。任弼时不答应,他说:“那房子住着一个机关,我一个人怎能牵动一个机关呢?当干部的一丝不能特殊。“后来,组织上又给他找了一所房子,准备花钱修理,又被他拒绝了。他说:“现在国民经济还在恢复发展时期,还是把钱用到工业建设上去吧!”就这样,一直到他逝世,始终住在原来的房子里。谢觉哉的自我批评有一次,谢老女儿要到外地,没有跟他说,就叫司机到火车站买票,谢老知道后,严肃地对女儿说:“国家给我的汽车,是工作时候才用的。你们没有权利叫司机开我的车外出。”接着又对他的爱人说:“你外出也不能动用我的车。”之后,谢老如数付了车费,还在党组织生活上,就此事作了自我批评。  相似文献   

2.
中凯律师: 我是肢残人,以修鞋为生,因父母已去世,帮助弟弟成了亲并生下一子。我弟虽有中专文化却误入歧途,因盗窃被拘捕。我为挽救弟弟家庭,救人心切,到处托人找关系。后经一亲戚介绍,认识一位“能人”,轻信他夸下的海口:能通过关系把人赎出来。于是我把筹借的两万元钱交给了他。开始他花  相似文献   

3.
保 安在我的印象当中就是单位传达室看大门的 ,大都是退休人干的。我甚至觉得年轻人当保安真是虚度年华 ,浪费青春。我不喜欢保安这种职业。有一次 ,我和爱人出去玩 ,顺路去看望一位亲戚 ,亲戚家住单位住宅小区内。当我们来到小区门口时 ,被保安拦在门外 ,他让我们出示相关证件 ,由于换衣服时忘记把证件带上了 ,我们跟保安解释情况 ,并请保安通融一下 ,好话说了一大堆 ,最终保安还是不让进去 ,并说这是规定。我当时非常生气 ,很怪保安没有人情味 ,太死心眼 ,权利不大 ,管事不少。从那以后 ,我一直耿耿于怀 ,对保安是“深恶痛绝”。做梦也没…  相似文献   

4.
影响量刑的情况有哪些?案例:“求求您!就这一次,下不为例!”“这算我自首还不行,您就通融通融吧!”  相似文献   

5.
通衢车水马龙、衙门车出车进。公务用车成了当今官员们操办公务必备的交通工具。 公车渊远流长,由来已久。传说黄帝时就有人发明了车轮。夏商时代,就有了官车“辇”,这是一种人拉的车,上坐两夫(人)。供君主和嫔妃们乘坐。 《诗经》曰:“之子于归,百辆迎之”。到了春秋时迎亲嫁娶,车辆已十分盛行。汉代举孝廉,举人们应试赴京赶考,“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壁,征鲁申公”。由蒲裹着车轮避  相似文献   

6.
8月16日,在国道314线、新疆库车县境内发4了一件怪事。一个骑着幸福摩托车的小伙,在东城目将一农民打扮的中年人挂倒,不但不赔礼道歉,反而大骂那人是赖皮、并说自己已被他敲诈过两次。被撞的男子胜蒋,是从河南驻马店地区来新疆打工的盲流,知情者都称他是“撞车专业户”。此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利用一些交通要道车多人拥的条件经常在路上穿梭。遇到减速的车辆或较慢的机动车就往上撞、躺在车轮子底下要钱,有的司机不愿与利纠缠,往往扔下几十元钱赶路。一次一个事业单位a小车被他“撞”上,由于制动踩得及时,只擦破了他一点皮。他…  相似文献   

7.
贿赂,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物质贿赂当反,精神 贿赂亦必反之。 近日阅看古书,读到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个在京城为官的人(以下称之为“官人”)被派去外地当官,临行前向他的老师告别。老师说:“外地的官不容易做,应当谨慎一点。”官人说:“我准备有一百顶高帽子,逢人就送他一顶,可能不至于意见不一而互相顶撞。”老师生气地说:“我们这些人用正直的行为来待人,为什么要给人戴高帽子呢?”官人说:“天下不喜欢戴高帽子的像您一样正直的人,有几个呢?”老师听了大喜,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完全没有见识。”官人听了,觉得心里美滋滋的。他告别了老师,便十分得意地对人说:“我的一百顶高帽子,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由此可见,制作高帽子的人与喜欢戴高帽子的人是有老谱的哩。  相似文献   

8.
反差     
那是一个寒冷冬日的早晨,我正在整理饭店内停放车辆登记本时,一辆“皇冠”轿车在我面前嘎然停下,玻璃窗摇下后,里边便传出一句刺耳的话:“喂,保安!我的停车证落在房间里,哥们儿有点急事要出去,你看能不能通融一下?”那人漫不经心地打着呵欠,揉搓着脸,并准备发动车子就要走。“对不起,师傅!为了您的车辆安全,请出示停车证”说完,我上前一个标准地敬礼。那人脸上显出极不耐烦的神情,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然后竟对着我的脸吹来,“你不就是个保安吗?为一张破停车牌跟我较劲,别说是你了,我打个电话,你们老板也得一路小跑过来!”这时,客房部的一名经…  相似文献   

9.
许晓蕊 《人大建设》2010,(10):56-56
编辑同志:前几天,我的一个亲戚驾驶车辆(购买有交强险)在公路上与他人发生了交通事故。他想向保险公司索赔。请问,具体应当怎样索赔?  相似文献   

10.
一 今年暑期徒步走三峡,在风景旖旎、人称“小三峡”的大宁河里游泳的时候,碰到了当地一位姓蒋的年轻人。蒋姓小伙子看到了河边石砾上的背包,认定我也属于近一两年来在三峡已司空见惯的“野游族”,于是,“笑问客从何处来”,与我拉起了家常。我说我的老家在安徽安庆,小伙子一下子显得很兴奋,他说:我们这个地方——就是赫赫有名的大昌古城的所在地,镇上的许多人家,就按上面安排要搬迁到你们那里去了,比如张三、比如李四,都是我认识的,他们的一些亲戚,就住在巫山县城或已移到地势高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我去了,他来了,争执不下,到底还是他来了。他见面第一句话是:“车太挤了!”我呆住了。我要采访他,他却一定不要我去,非要自己来,他知道我的腿不好,怕我受不了这样的挤。可我没想到他是侍公共汽车来。在今天的北京,一个乡村干部,一个中学校长,都有不叫“专车”的专车,而他,这个中国最高层次的学衔拥有者——中科院院士,却“出无车”,甚至连个“面的”都  相似文献   

12.
作何感想     
“你走你的,管别人干啥?”是一句普通话,街上、车站,常常都可听到,尤其在家长对儿女的唠叨中,更为广泛。我的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来,他妈说:“你要小心呀,那些小偷太多了,而且技术高明。就是拐别人的,看见了也不要做声,不然,会吃亏的”。我和同学××乘车,身上带了30元钱,不慎被偷了。下车时××对我说:“罗震,你的钱被偷了吗?”我一摸,确实不在,便问他看见小偷没有。他说“看见了”,我又问他当时为什么不叫我一声,他说“我能叫吗?我怕挨揍”。一天,我在车站等车,看见有好几个“乘  相似文献   

13.
2016年3月17日,河北省承德市公安P局刑警支队来了一名报案的王姓男子,他焦急地说:“警官,我的S500奔驰轿车被人抢了!”接案民警立即做笔录,可问及抢车的时间、地点、人物时,王某变得吞吞吐吐了。在民警再三询问之下,王某才坦承隐情。原来,抢车的那伙人他认识,幕后老板是“五哥”。  相似文献   

14.
信息广角     
1交通部:50天内取缔“特权车”与“人情车”近日,交通部宣布,从2006年12月13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整顿“特权车”和“人情车”违规减免车辆通行费的专项活动,将在50天内逐步取缔“特权车”和“人情车”。交通部规定,可减免车辆通行费的五类车辆是:军队、武警部队车辆;公安机关在辖区内收费公路上处理交通事故、执行正常巡逻任务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统一标志制式警车;经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执行抢险救灾任务的车辆;进行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的车辆;在国家规定的绿色通道上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交通部要求,…  相似文献   

15.
众生相     
发音不清遭女司机痛打日前,辽宁省本溪市上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幽默版“烈女斗色狼”。当天,来自广东普宁的年轻老板宫先生到本溪市游玩。酒足饭饱之后,他打了一辆“的士”。途中,宫先生酒后内急要行方便,于是大喊“我要小解!”但因口音缘故,令小丽产生了“我要‘小姐’”的错误听觉。小丽被吓得先是一激灵,后又被吓得急速行驶,她打算赶紧将车开到人多的闹市区寻求保护。而坐在一旁的宫先生还一个劲地大喊着:“我要小解!我要小解!”他见司机没有停车的意思,反而将车开得飞快,急得出手去争抢方向盘……小丽见宫先生开始动手,情急之下,她攒…  相似文献   

16.
一个初中都未毕业的农民,竟然凭着三寸不烂之舌频设连环套,竟骗了大学生、工程师……。他经常开着白色本田车四处招摇,并给自己戴上“反贪局干部”、“准派出所所长”、“市政管理员”等“高帽”,为了赢得被骗者的信任,他还吹破牛皮,将一些重要的市领导说成自己的亲戚和哥们。凭着他的“变脸”妖术,在不到两年内竟然敛财近30万元。那么他是如何施展骗术的?  相似文献   

17.
刘延 《北京观察》1999,(1):13-15
周汝昌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过一句很有独创性的话:“情感智慧有着隔世的共鸣。”因为这个“共鸣”他便在心灵上与曹雪芹“汇合”了,成为一代红学名家。我和周先生之间,似乎也有某种类似“共鸣”一类的东西,但绝不敢言“共鸣”,只能说有那么一点小小的“缘分”。我是个地道的红学盲,而且从未有过扫盲举措,但偏偏有了一个接近周先生、听他畅谈的机会,而且,有了一种心灵的“交往”,这不是“缘分”是什么? 第一次采访周先生,是请他谈他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叫《谈笑》的文章,不料周先生一开始就“走了题”说:无意间涉足红学,便被贴上了一个“红学家”的标签,我便成了红学家。这话似乎专为我说的,我特别高兴,立即从不懂红学的思想围囿中解放了出来,轻松地进入了自己的“角色”。尽管我后来逐渐明白当时相信了那个“标签”的说法是“上了当”,但还是挺乐意有这种当可上。因为我从那时起已自然地走进了周老的思维活动中,感受着他的思想,特别深刻地记下了他那几句我感受、思索了许多年而没有结果、自己始终不敢肯定的话:语言就是  相似文献   

18.
每年去台湾打工、经商的澳门同胞不下3万人,他们在哪里?逛一逛台北“澳门街”或许能找到答案。 “台湾的生意比较好做,亲戚说古董市场至少还可维持个10年光景。亲戚一讲,我就办手续,跟着来了。”在被称为“澳门街”的假日玉器市场(简称假日玉市),来自澳门的陈太太这样说。 台北两处“澳门街” 台北“澳门街”有两处:一处在八德路、市民大道、新生北路  相似文献   

19.
一位朋友自驾去江西婺源,途经一条偏僻山路时,车后面“轰”一声响,后窗玻璃全部掉下来了,正好砸在了他娄子身上,鲜血直流。朋友知道被人追尾了,他停车查看,只见撞他车的是辆越野车。越野车油门直轰,“呼”一声从他身边驶过,逃之天天了。越野车全车是泥,车牌被涂污,他连对方是辆什么牌子的车都没看清。  相似文献   

20.
有房的人,要为没房的人着想;有钱的人,要为没钱的人着想;有权的人,要为没权的人着想有一次吃饭,议论起住房问题,大家七嘴八舌,都说房价涨得太快。但有一个人,却与众不同。他讲:“说心里话,我现在就盼着房价上涨,而且涨得越快越多,我就越高兴。”这是为什么呢?他说,以前没房的时候,总担心房价涨得快,现在买了房,心情完全不一样啦。这下我明白了,企盼着房产涨价的,不仅有房产开发商,不仅有某些管理部门,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房产拥有者”。好比在车站等车的时候,强烈期盼开来的车辆慢下来、停下来,而一旦自己上了车之后,便恨不得这辆车“永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