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谎言可畏     
渐行 《法制博览》2011,(6):33-33
我与贵阳的朋友在德国法兰克福火车站,手持去卢森堡的火车票,我们都不认识德文,也就不知在哪个站台上车,正东张西望,想找个会讲中国话的人问问。人头涌动,满眼蓝眼睛、黄头发,真是异乡异客啊。  相似文献   

2.
一那是一个夏日,大概在七八年前,我在办公室看一份材料,突然电话铃响起,接起一听是文江。一个多月不见了,我问他干什么去了?对方疲惫地对我说,你来看看我吧,在画室画画。我说好吧,你等着。走到山东画院,爬上四楼,推开文江的画室,立即有烟漫出来。这时,我看到平时斯文的画家于文江有些野蛮了。他光着膀子,穿一宽大的裤衩,着一双拖鞋,一手拿烟一手持笔,正忘情地画着。画案旁边的  相似文献   

3.
农民负担为何减不轻? 我是一个在广州读书的大学生,也是一个农家子弟。春节回家,经常看到全副武装的公安人员,手拿电警棍,腰别手枪和手铐,骑着摩托车,穿梭在村前村后,来往于各家各户,一打听,才知是来收税的。 奇怪,收税要公安来干嘛? 在一家夏天受到特大洪水洗礼、几乎颗粒无收、确实无法交清各种各样税收的农户家中,我见到主人求情道:“行行好吧,我家真的没有钱交啊,明年再交行吗?”女主人的声音更凄婉,“好干部啊,我的两个孩子上学  相似文献   

4.
盛夏的一天我到了江西省南昌市。适逢气温达40℃,当地朋友说,你来得不巧,体验一下这里的闷热吧。我说没关系,想着免费入“桑拿”便可获心理平衡。朋友呵呵大笑后介绍说,晚上到八一起义纪念广场,可以看看南昌消暑一景。于是,我和几位“老广”晚饭后便从福州路走向八一广场。途中见到一位摩登妇人,手拿一卷草席,款款而行。那破旧草席与其服装十分不协调,我们好奇地注意,原来也是朝广场而去的。  相似文献   

5.
王小柔 《法制博览》2010,(14):62-62
哪类人算白领我到现在也不清楚,他们就像当初的文学青年一样,本来是对少数人的尊称,后来满大街都往外冒文学青年的时候,这个称呼就不值钱了,再后来你要夸谁是文学青年,对方会把眼睛一瞪:“你才文学青年呢,你们全家都是文学青年”,好像我侮辱了他们祖宗三代。目前白领也有这个趋势,但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正像地沟跑水一样咕嘟咕嘟流得哪都是,你要不把他们当白领他们就跟你急。  相似文献   

6.
什么东西最能影响人的思维,什么东西最能反映人的心态。只要你观察一下夜幕时分各家各户电视里放出的画面,就会有一些真切的了解。 孩子们的渴望是“无法无天”? 电视一晃,女儿大叫一声:苏有朋。“苏有朋是谁?”我有点莫明其妙。女儿瞪大了眼睛望着我,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连苏有朋你  相似文献   

7.
我本来对“艳照门事件”毫无兴趣。顺便说一句,我对眼下层出不穷的“某某门事件”一概反应冷淡。但在这信息高度畅达的年代,我觉得我这一介微民,有时就像是夏夜一盏辉煌的街灯,哪怕我谦虚地站在某个死角,也会有无数只携带着各种信息的蛾子朝我身上乱撞,想躲都没处躲。比如这个“艳照门”,就简直是一个硕大的飞蛾老巢,它释放出的情色信息以及各路英雄好汉的评论,充斥于媒体,流传于街谈巷议,只要人睁着眼睛长着耳朵,就不能对陈冠希、阿娇、张柏芝、Maggie Q这些明星的精彩表演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相似文献   

8.
渴望参与     
人的眼睛也许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创造”之一。人的视力也许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之一。然而,眼睛却有着一条永远的限制——它无法看到自己。于是,我们有了镜子,借镜而自醒。于是,在人与人相接触相交流的时候,人们特别留心对方的眼睛。不仅因为是心的流露,还因为“你”就在别人的眼睛里。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  相似文献   

9.
瑞士 参加Verzasca大坝的蹦极跳蹦极跳如今如此普及,因此它没什么可值得吹牛的.不过如果成人礼是参加瑞士Verzasca大坝的蹦极跳就另当别论了.大坝高219米,是世界最高的蹦极跳场所. 巴厘岛 荆条大战在巴厘岛登安南村每年五六月份举行的乌萨巴汕霸节上,未婚男子会采取一种独特的方式来求偶.他们不是背诗也不是送花,而是通过荆条大战来夺取心爱姑娘对自己的关注.这些青年身上仅穿一条纱笼,手拿一只圆形的藤盾,用带刺的林投叶奋力击打对手.  相似文献   

10.
永远无法忘记新疆女子那双眼睛,忧郁,绝望,孤独无助,那双眼睛一直在我的眼前晃着。将近一年前,我刚刚开始关于易性癖和变性人的采访,正值新疆一家报纸记者电话采访我,他问:“下一步准备写些什么书?”我告诉他:“变性人。”在那篇专访见报不久,我便收到你的来信,一封署名“一个渴  相似文献   

11.
下监区工作的时候.有一名服刑人员特别引起我的注意,他单薄的身体、黝黑的皮肤.一双毫无生气的眼睛会楞楞地盯着某个事物看长久时间,每次在劳作区点名点到他,他只稚幼而羞赧的低声答“到”.每天的劳动他也是埋头苦做.不声不响,而每次做服刑人员记分考核的时候.他的名字总会出现在受奖分人员的前列。他叫陈润明.1987年5月18日出生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公明镇楼村.在随后的工作和交往中.  相似文献   

12.
在首钢特钢公司工会和退休办公室的努力和帮助下,这个公司退休的特困职工杨亚华终于拿到了“低保证”。手拿“低保证”的杨亚华激动地说:“我真是遇到了大好人!”  相似文献   

13.
红灯绿灯     
正新知原来如此为什么疲倦时会有眼袋感到累了吗?奇怪,为什么眼睛下出现眼袋,看上去像笨狗德菲?缺乏质量好的睡眠大概会引起黑眼圈,这种说法不够严谨。眼睛周围的皮肤是全身最薄的,这处薄薄的皮肤会让静脉血的颜色透过来。黑眼圈是常见的问题,且可以遗传。尤其当你年龄变老、皮肤变薄的时候会愈发严重。足够的休息、良好的营养和身体全面健康可以让黑眼圈不那么醒目。不过,你也可以一直戴着墨镜嘛。  相似文献   

14.
香榧 《法制博览》2008,(16):44-44
我的眼睛不大,这事是这—个月才渐渐知道的。 先是在博客上限时放送了关于新浪的一个东东,将之讳称:大眼睛网站。胖星没看明白,留言说:你眼睛又不大,往那里挤做什么?我一愣:啊,她怎么会把话题转移到这,我眼睛不大……而且这么刺激她的不大……刺激到无意识,随便都能让她把这事想起来。  相似文献   

15.
加肥猫 《法制博览》2009,(10):22-22
眼睛最大的毛病就是,当它盯着某一事物看时,就会对其他事物视而不见。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是也。比如,有的人,眼里只有权力,便看不见责任和义务了;有的人,眼里只有金钱,便看不见正义和良知了。  相似文献   

16.
关明 《工会博览》2023,(20):62-64
<正>1921年秋,在劳工会成立一周年时,毛泽东在《劳工周刊》上发表了一篇《所希望于劳工会的》文章:劳工会现在已周年了,我同情于劳工会也一周年了。为什么独同情于劳工会?劳工神圣,一切东西都是劳工做出来的,劳工会是劳工的团结体,谁也应该同情的。劳工会这一年来的艰难缔造,在湖南劳动运动史上已写完了头一页,现在要开始写第二页了。我愿这第二页上写的要大不同于第一页:材料更丰富,意义更新鲜,章法组织更完备。因此我要本我思路所及,贡献几个希望条件:  相似文献   

17.
另一种创伤     
《工会博览》2013,(1):56-56
我在黑暗中时间太长我已习惯在黑暗中辨别方向如果没有光亮我自信也不会转向但我心中始终充满着对光明的渴望我始终充满着对光明的渴望所以当太阳闪电般跃上山岗我像重回故乡的游子一样急切地张开双臂迎上脸庞体验它的光亮承受它的灼烫可当我转过身想看看被太阳点亮的村庄我的眼睛却冒出了金光我由此懂得了另一种创伤它来自给过我温暖的太阳  相似文献   

18.
你们觉得刘德华成功吗?他是被所有的媒体神化的一个艺人,都说他勤奋、他努力、他不会干坏事、他可以不吃、不眠、不喝,光是呼吸就可以活到五十二岁的人.其实我是一个普通人,我也会紧张,我也会因为讲事情讲到自己心里不那么稳定的时候,会出现有一些讲得不好的状况. 成功不是自己说得算,是历史说了算.也同样,喜欢我的人,他会觉得我非常成功,为什么?因为我事业做得非常好,我家庭非常幸福.不喜欢我的人说,这个人的事业,一部作品好一部作品不好,一部票房这样,一部那个烂片,他是靠运气.他为了虚荣,把家庭就搁在那里,所有他的家人,都舌在一个阴霾里面,他们说我失败中的失败.我无所谓.不争,那是一种慈悲,不闻,那是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19.
记得有一首歌里唱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我今年33岁,在经历了人生沧桑之后,我也要说“我的未来也不是梦”。也许有人会说我故弄玄虚,但如果你听完我的故事,也许会倍感沉重了。  相似文献   

20.
佚名 《法制博览》2009,(14):8-8
1、我常常真诚地注视一些长相困难的女孩,目光里写着肯定与鼓励,姐曾开玩笑说,我这是“眼睛扶贫”!男人可以为女人做许多事,比如开门、让座、抱孩子等,但还有一项,就是用眼睛赞美。看美女是天性,但看建成女则是涵养,而且是充满怜惜、鼓励地“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