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共同体是人类赖以存在、发展和实现解放的基本条件。习近平共同体思想不是狭隘的邻里共同体或民族主义共同体,它是建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民族复兴共同体和社会共同体之上的"全面的、系统的、开放的"共同体。在生成逻辑上,习近平共同体思想是"理论承继与理论创新相统一、面向与回应实践、国际视野与战略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在结构逻辑上,习近平共同体思想呈现出"交织性、互促性和包容性"。习近平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时代阐发,进一步突破了自由与共同体的"非此即彼"窠臼,是对国家治理理念与国际战略话语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强调的核心概念之一,深化关于"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基础研究成为当代的紧迫任务。纵观"命运共同体"形成的思想背景以及历史演进路径,理性及其理性的历史演变过程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研究,必须基于理性观问题的梳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刻挖掘"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的理论根源,科学理解"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认清阻碍"命运共同体"形成的理论障碍,最终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和谐命运共同体。突破传统的生产方式,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范式转向为新时代背景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新的理论出路及其中国启示。  相似文献   

3.
论现代性     
胡颖峰 《理论月刊》2007,(10):44-46
从词源学上来说,现代性意味着"流动性"、"不确定性"、"当下性"。从现代性的内涵来说,它包括世俗化、理性与理性化、主体性、工业主义、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等。现代性是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是一种思想和感觉的方式,是一种行为和举止的方式,现代性是一项未完成的规划。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现代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个人与社会是公共性现实存在的基本形式,前资本主义社会共同体是自然的真正公共性,资本主义社会"虚幻的共同体"是虚幻的公共性,共产主义社会"真正的共同体"是自由人的真正公共性,构成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核心内涵。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批判性与建构性相统一是其主要理论特征。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它启示我们: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基本前提;以彰显公共价值为最终取向;以确保公共安全为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使个人自由权利与社群共同体之善的矛盾关系成为焦点。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为这一矛盾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案:个人的自由发展与共同体的和谐发展不是矛盾的而是一体的,两者统一于自由人的联合体中。自由人联合体理论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出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其中最重要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哲学家赫斯提出的"和谐共同体"思想。正是这一思想促使马克思推进了哲学与经济学的内在联结,把对共同体的论证逻辑从人本主义逻辑转换为历史生成逻辑,并将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政治哲学理念奠基在唯物史观和实践辩证法之上。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范畴,蕴涵对当前世界整体性判断和时代主题的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形成与中国传统的"天下观"、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以及世界流行的"全球化"理论有密切联系。"天下"具有地理、心理和制度世界三种意义的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的理论传承与时代创造,又是对"全球化"现代化理论的哲学升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蕴涵着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深化、东方和平主义智慧以及共享式发展思想的丰富内涵。中国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命运具有重要作用,贡献有传统的"丝路精神"、五个"坚持"行动方案以及关于"全球治理"的共识。  相似文献   

7.
几千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同"的传统定势.这一定势给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困惑和难题."和"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进行理性认知得出的科学结论.以教者与受者双方的创造性为契合点,重构"和而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理论框架以及实践品质,是破解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困惑与难题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8.
从封闭割裂走向和谐共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马克思的共同体概念是透析时代变迁的重要切入点。马克思的共同体概念阐释经历了从"虚假的共同体"批判到"真实的共同体"建立的思想进路。在马克思看来,"真实的共同体"饱含着丰富的"积极的他者"意识,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呈现了人的社会性存在,揭示了人是在交往理性的成长和公共生活的孕育中达成自我实现的。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共同体概念的最新时代表达,蕴含了一种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人类存在状态,彰显了新时代交往理性日趋成熟条件下开创和谐共在生存境遇的实践智慧。尽管面临逆全球化的冲击与挑战,但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和谐共在理念昭示了全球化时代人类应有的生存模式,也在引领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以现代性批判为视阈来考察马克思"共同体家族学"的历史性演变及其特质,并通过对马克思现代性的社会批判及其重构社会共同体理论的分析,在自由与发展的双向度上来反思各种共同体的内在性限度及其人类的命运所遭遇的共同体境遇,在此基础上可以深度地揭示马克思的社会共同体理论的价值旨趣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先后历经了从工作经验方法论意识到理论思辨方法论意识再到科学研究方法论意识的转变。然而,演进历程中出现了学科研究方法使用规范不足而"窄化了"生动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简单移植其他学科研究方法而"弱化了"学科研究方法的中国特色、过于重视探索实践工作经验而"淡化了"学科研究立场与学术性思维等现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法论意识,需着力于奠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对象观,构建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相互匹配的研究规范、借鉴最新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理论资源,构建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法论体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共同体建设,构建理论与实践交流互动的融洽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