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陈云曾随红五军团踏上长征路.1635年6月,他受党的委派离开长征队伍,由上海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在赴苏前的日子里,陈云在上海写下了追述红军长征的文稿--<随军西行见闻录>.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纪念,参照有关长征的史料,重温60年前陈云同志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署名廉臣),受益非浅,记之如下: 1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30年代中叶谱写的一幕最威武雄壮的史剧。陈云同参加长征的十余万红军将士一样,亲身经历了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是这幕英雄史剧的参与者和创造者。陈云还不只是长征的普通参加者,他是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和中央白区工作部部  相似文献   

3.
正红军长征早期国际传播特指国民党封锁时期的国际传播。其间红军长征早期国际传播的特点有三个方面:(一)与国际人士合作突破国民党新闻封锁,"中国红星闪耀世界"是红军长征早期国际传播的典型特点之一。国际合作突破国民党新闻封锁,先是向欧美大国传播,后又传播回国内。陈云的报告和《随军西行见闻录》闪耀共产国际和苏联,斯诺关于红军长征的系列作品闪耀英美,紧随斯诺之后的外国记者揭开"红色中国内情"。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自《陈云书风》一书。为了宣传红军长征,在莫斯科期间,陈云假托一个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医的口吻,化名"廉臣",撰写了《随军西行见闻录》一文。这篇文章向世人第一次生动细致地记述了红军长征的历程,描写了红军领导人同群众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姚群民 《党史文汇》2002,(12):30-30
在众多有关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早期报道中,陈云同志撰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是最早以亲历亲闻角度向世界介绍红军长征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与红军领袖的文献。文章于1935年秋写成,次年在中共主办的巴黎《全民月刊》上发表,同年在莫斯科出版单行本。此后,传入国内,以多种版本出现,流传很广。1934年10月,陈云作为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的中央代表,参加了长征。1935年1月,他出席遵义会议。5月,受党中央的委托,陈云离开长征队伍,前往共产国际。他先到上海,8月,从上海启程,20日到达莫斯科。当时,苏联、…  相似文献   

6.
正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1934年10月,陈云参加长征,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他既是长征的经历者,也是长征的记录者,留下了多篇关于长征的珍贵文稿,主要有《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随军西行见闻录》《游击队如何组织群众运动》《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等,  相似文献   

7.
廉臣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和杨定华写的《雪山草地行军记》、《由甘肃到山西》三篇文章,是20世纪30年代最珍贵的长篇长征回忆实录,是人们了解、学习和研究红军长征历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8.
人民出版社1958年编辑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共收入文章55篇,都是第一方面军的红军将士在长征结束以后不久写的回忆录。开卷篇《随军西行见闻录》,署名廉巨。廉巨是陈云的笔名。长征开始,陈云受中共中央委派,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当时红五军团军团长是董振堂,政委是李卓然。1934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军委第一、第二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  相似文献   

9.
20世纪40年代之前,有关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和苏区革命的早期重要报道文献,如廉臣(即陈云)的<随军西行见闻录>、施平的<英勇的西征>、王福时主编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幽谷(即董健吾)的<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等,建国以后或予以重印或有相关的研究与介绍.①  相似文献   

10.
翟昭明 《湘潮》2013,(2):1+11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突破敌人层层封锁集结云南扎西,几十万敌军大举扑来,在此严峻的时刻,中央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回师东进,二渡赤水,重占遵义"等一系列战略决策。为实施战略转移,中央红军采取佯攻和迷惑敌人,伪装主力红军进取镇雄,牵引向北进犯的滇敌,迅速进入黔北。参加围剿红军的滇军叶天荣投奔红军,陈云《随军西行见闻录》中略有记载。  相似文献   

11.
《随军西行见闻录》是陈云同志(当时署名廉臣)于1935年写作的一篇记录自己长征经历的文章,是一篇比较珍贵的资料。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年后重读此文,仍觉受益匪浅。陈云在长征途中陈云是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和中央白区工作部部长参加长征的。长征开始时,他又被指定为驻红五军团的中央代表,以后又担任军委纵队的政委,参加过遵义会议等重要会议,是长征的领导者之一。1934年10月18日,陈云随红五军团从曲利出发踏上长征的征途。当时,红五军团奉命担负全军后卫的重任,但只有红十三师和红三十四师两师…  相似文献   

12.
苏若群 《党史文汇》2016,(10):55-60
正一般认为,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执委会报告之后,共产国际领导人对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才有了解。但从笔者搜集到的资料来看,从1934年10月开始的一年内,连同陈云的报告在内,至少有六种信息来源让共产国际了解到红军及其长征的情况。一、1934年11月《真理报》的文章1934年11月14日,苏联《真理报》发表署名"Α·Γ·于上海"题为《争夺四川的斗争》的文章,系据《中国评论》周刊、《上海日报》《密勒氏评论报》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英勇的西征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最早向国内外报道红军长征英勇事迹的人,便是陈云。1935年6月,陈云奉中央之命,从四川经上海后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工作。1935年10月15日,陈云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上作了关于红军长征的报告。这份报告,当时被人整理成《英勇的西征》,署名"施平",于1936年初,在共产国际主办的《共产国际》上发表。本文为《英勇的西征》节选。  相似文献   

14.
陈云1935年10月15日《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上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俄文记录稿一页  相似文献   

15.
鱼恩平 《党史纵横》2006,(10):10-13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当我们在缅怀和颂扬领导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老一辈革命家和众多英勇的红军将士并追忆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时,有一人不能忘记,他就是在长征中为维护党的团结、争取红军长征的完全胜利立了大功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张浩。肩负重任历尽艰险从苏回国寻找中央红一方面军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后,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的电讯联络中断,失去了联系。虽然陈云于1935年6月受党派遣退出长征并转道上海于8月抵达莫斯科,使得共产国际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了解了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一些情况,但由于和我党没有建立起通讯联…  相似文献   

16.
在有关记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实的早期文献中 ,署名施平的《英勇的西征》一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文首先发表于莫斯科出版的《共产国际》 (中文版 ) 1 93 6年第 1— 2期合刊上。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6 0周年 ,《党的文献》杂志根据中央档案馆藏件于 1 996年第5期全文发表了这篇文章 ,并加“编者按”指出 :本文根据 1 93 5年 1 0月 1 5日至 2 2日间陈云在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会议上的报告整理而成。署名“施平”是陈云当时在莫斯科的化名“史平”的谐音。文字整理者情况不明。2 0 0 1年《党的文献》第 4期发表了根据新发现的陈云向共产国…  相似文献   

17.
根据陈云《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上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整理而成、署名施平《英勇的西征》一文是中国共产党关于长征早期传播的重要文献。该文于20世纪30年代经由上海等地有关书刊收录而形成的多个早期版本,在作者署名、文章题名、小标题设置、内容完整性及具体表述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反映了不同出版机构的编译考虑和文献来源的异同状况。在保持该文献原貌同时所进行的文献来源、作者身份及有关内容表述等的校订和完善,体现了有关研究的进展和对《英勇的西征》早期版本认识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8.
《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评介刘统1935年10月,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1936年初,陈云在莫斯科出版的《共产国际》杂志上发表《英勇的西征》一文,介绍了红军长征的部分情况。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7年撰写的《红星...  相似文献   

19.
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本书是毛泽东于1936年组织编写的长征回忆录,由长征亲历者的回忆文章组成,极具史料价值。其底本是《西行漫记》的重要资料来源,是有关长征的原始记录。回忆录中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不仅体现了长征过程的艰辛,也记载了沿途的地理、气候、民俗、生活、交通等多种情况,是研究长征历史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从文学角度看,《红军长征记》无疑是一部优秀的军事文学作品集,作者以朴实的文笔,如实反映了红军战斗、行军、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在红军长征中,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陈云发挥了独特作用。他担负起指挥红五军团掩护中央红军转移殿后的艰巨任务;他在遵义会议上坚定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为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作出重要贡献;他为红军长征的胜利推进,为赢得共产国际对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逐步形成的支持作出重要贡献;他为后人留下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珍贵历史文献,是中国共产党向世界宣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