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青花鸳鸯戏莲纹盖罐(明)罐高50cm,口径20.5cm,底径19.5cm,盔形盖,子母口,圆唇,直颈,溜肩,斜直腹,平底。器盖上有宝珠形火焰纹纽,盖壁绘相间折枝莲纹与云纹,颈、肩部分饰云纹和葵花三角带纹,腹部主题纹饰为鸳鸯戏莲,胫部饰有海水江崖纹。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此器为明宣德年间作品,青花色泽  相似文献   

2.
<正>变形蛙纹彩陶罐(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高33cm,口径9.3cm,底径10.5cm。此罐为泥质黄陶,侈口,短颈,鼓腹,小平底,腹部两侧置对称双系。口沿至上腹部以黑彩绘变形蛙纹,图案线条流畅,色彩鲜艳。这件蛙纹彩陶罐胎质细腻,器型庄重,纹饰抽象简洁,是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代表性器  相似文献   

3.
<正>掐丝珐琅狮钮香熏(清)通高15cm,口径13cm,铜胎,双立耳,短直颈,扁圆;腹,平底,三足,通体以黄色为地。器盖上雕狮钮,狮为蹲踞状,右前脚踏圆球,正侧身回首而望。盖面有如意云头形开光,内饰缠枝莲花,间隙以镂空雕饰三只蝙蝠与云纹,象征"流云百福"。颈部与双立耳上饰梅花图案。腹部饰有缠枝莲花。足饰独角兽首,怒目圆睁,威猛异常。此器器型美观,华彩富丽,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4.
鉴赏     
<正>玛瑙螭纹洗(清)洗高4.5 cm,长9 cm,宽8.5 cm,橘黄色,呈半透明状。整器随形而作,外壁浅雕双蟠螭纹绕于卷云之上,螭首探向器口,螭身攀附于口缘上。玛瑙是玉髓类矿物的一种,自外域传至中国,因其色彩丰富常被用来制作工艺品,洗为古代文人墨客书房间洗笔之用具,  相似文献   

5.
青铜卣     
正青铜卣,盘龙城李家嘴1号墓出土,通高31cm,口径7.2cm,底径12.5cm,盖顶饰夔纹、联珠纹。器身饰凸弦纹、夔纹、饕餮纹,饕餮纹带上下界以联珠纹。卣是盛酒的祭器,是商周时期一种重要的盛酒器,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盘龙城出土的这件青铜卣是商代最早的一件。  相似文献   

6.
<正>青花缠枝莲纹菱花口盘(明)高6.3cm,口径33.6cm,底径22cm。此盘为菱花口,宽折沿,浅腹,矮圈足,砂底略下凹。依盘行勾画弦纹分隔为三组图案,折沿处绘海水云纹,内外壁绘青花花卉纹,底部绘青花缠枝花卉纹。此器釉面莹润肥  相似文献   

7.
文物鉴赏     
<正>雕漆人物瓶(清)高25.5 cm,口径6.8 cm。木胎,髹红雕漆。敞口,束颈,鼓腹,外撇足。器内髹黑漆,器表通体剔红雕缠枝莲纹,腹部开光四处,锦地纹上雕人物故事图,人物雕刻精细,神态逼真,四边诸景,远近尽收。整器器质细腻,色泽蕴亮,纹饰繁缛,构图巧妙。  相似文献   

8.
文物鉴赏     
<正>青铜钺,盘龙城李家嘴2号墓出土,长41.4cm,刃宽26.7cm。青铜钺肩及两侧各饰夔纹,两侧夔纹尾部为蝉纹。钺是古代用于欲杀的长柄兵器,亦可为刑具,是贵族的权力象征。盘龙城的铜钺是商代早期最大的铜钺,它的发现对判断墓主身份和进一步确定盘龙城军事重镇的性质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文物鉴赏     
<正>黄地粉彩八宝缠枝莲纹花觚(清)通高25cm,口径15.5cm,底径12.6cm。花觚,是一种仿青铜器造型的陈设用器,多用以插画,布置厅堂。此件器物喇叭口,长颈,鼓腹,束腰、胫,覆盆式高圈足。器内壁及内施淡绿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勘查检验各类案件现场痕迹提取的各类手印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残缺的、局部的、模糊的和不完整的,具有迷惑性。指节纹中有一些特殊纹形或称另类纹形很带有这种欺骗性。若在局部范围内仅从外观上看,有的简直就像是指纹中的典型纹形。使我们的主观判断稍有不慎就会形成一种错觉。研究中发现,这些特殊纹形或另类纹形竟无例外地主要出现在指节纹中的食指、中指、环指的第三指节上。掌握了这个规律再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出错的概率将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11.
《求索》1981,(2)
'.,W ▲图二青铜人面方鼎(一九五九年宁乡黄材寨子山出土) 图四青铜象尊◆(一九七五年醴陵县仙霞公社狮形山出土)●图一 青铜四羊方尊^一九三八年宁乡月山铺转耳仑出土v^一九五九年宁乡县老粮仓师古寨出土v ◆图三象纹大铜铙湖南出土的商文物——《‘商文化不过长江’辨》附图  相似文献   

12.
<正>碧玉"海晏河清"烛台(清)通高22cm,底盘直径13cm。碧玉质,烛台雕琢成一对展翅欲飞的大雁,头部顶三层承盘灯扦,正中为烛钉。以连珠纹与海燕首连接,海燕口衔夜明珠,通身勾补羽纹,羽翅精细。脚踏玄武,洗式座,外雕莲瓣纹,内刻海水纹。中国古代有"海不扬  相似文献   

13.
《求索》2015,(0)
2011年夏对新宁白面寨遗址的发掘,清理出一批新石器时代遗存。石器均为磨制;陶器以夹砂陶为主,多为褐陶、红陶,典型器物有绳纹圜底釜、刻划纹高领罐和凸棱凹沿罐,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白面寨遗址年代约相当于晓锦文化二期,是一处临时性的防御遗址。  相似文献   

14.
走进宝丰县宋宫汝瓷发展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展览大厅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一件精美绝伦的稀世珍宝:仿传世品《水仙盆》,器型端庄凝重,釉色温润如玉,满釉支烧,芝麻挣钉,玛瑙入釉;天青釉《喜上梅梢瓶》造型新颖端庄大气,塑梅花数枝,花蕊怒放,两只喜鹊,一只站梢头,一只居瓶顶顾盼俏丽,与天青釉色相互映衬,观之赏心悦目,有身临其境之感;天青釉《双羊樽》仿青铜器造型,古朴典雅,吉祥温和,透出皇家用具之大气,器型创意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15.
正走在植被茂密的深山绿林间,低头便能捡到宝物,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在华安东溪窑,便能够收获这样的体验。青花瓷的碗底,米黄釉的罐片,绿釉的碎碟,这些残破不完整的瓷片,被称为瓷器"标本",现在,它们就这样不规则地散落于东溪窑的每一处窑址周围,无声地提醒着我们这里曾经发生过不平凡的过往。  相似文献   

16.
日照黑陶     
陶文化是华夏古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照黑陶是龙山文化最著名、最典型的陶器,被史学家称之为“原始文化的瑰宝”。 日照历史悠久,陶文化源远流长。在日照境内目前发现的800多处重要的龙山文化遗址,其出土的文物主要是陶类。陶器以表面透黑的砂质陶和乌黑光亮的细泥质陶为主,有部分磨光黑陶,器表以素面为主,有的饰弦纹、划纹和镂孔。制作精细、美观,特别是东海峪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高柄镂孔杯,无釉而乌黑发亮,胎薄而质地坚硬,其壁厚不过l毫米,最薄处仅0.2毫米,重仅22克,制作工艺之精,堪称盖世一绝,系珍贵文物。 生长在日照的龙的传人,为了继承和发展这一古老的黑陶制作工艺,弘扬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黑陶制作工艺代代相传,自古至今从未间断。从生活用品的盆盆罐罐,到装饰等工艺品,每年生产达六  相似文献   

17.
鲍红凌 《前沿》2009,(1):88-90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为世人所瞩目,而动物纹青铜饰牌在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中更具代表性。目前很多学者对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纹样、器形特点有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区墓地出土的鄂尔多斯式动物纹饰牌的比较与研究,从美学、艺术哲学、艺术人类学等视角,对鄂尔多斯动物纹饰牌进行进一步的形式与题材上的审美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一、主要结构组成: 无润滑压缩机、进气过滤器、自动液相切断器、四通阀、卸荷阀、防爆电动机、护罩等。 二、功能: 液化石油气装卸、倒罐、灌瓶、残液回收、槽车或液罐的余气回收以及残液罐中有  相似文献   

19.
<正>制作年代:1998年质地:银质外形尺寸:银盘直径28厘米壶高22厘米酒杯高8.5厘米口径5.6厘米制作者: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寸发标收藏机构:云南民族博物馆本作品由錾花龙纹托盘、九龙纹龙柄酒壶和八个龙纹酒杯组成,做工精细,器形精美,堪称银器制作的精品。大理州鹤庆县白族工艺银酒具,做工精细,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兼具实用与装饰功能。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崇拜龙的习俗,  相似文献   

20.
文物鉴赏     
<正>元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2006年钟祥市郢靖王墓出土。靖王朱栋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梅瓶小口外撇,短颈丰肩,圈足平底。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分别绘王羲之爱兰图,陶渊明爱菊图,周敦颐爱莲图,林和靖爱梅、鹤图,故名"四爱图"梅瓶;足部饰仰覆莲纹。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白釉泛青,色彩青翠艳丽。堪称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