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是味觉的概念。人们对“香”具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和愉悦感。一般地说,凡是具有香味的物质,很容易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不遗余力地追求香、赞美香,想方设法地将“香”发挥到至极境地。  相似文献   

2.
“香”是味觉的概念。人们对“香”具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和悦感。一般地说,凡是具有香味的物质,很容易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不遗余力地追求香、赞美香,想方设法地将“香”发挥到至极境地。毫无疑问,酒香也是一种“香”。如果说巴黎香水无数种香味,  相似文献   

3.
“香”是味觉的概念。人们对“香”具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和悦感。一般地说,凡是具有香味的物质,很容易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不遗余力地追求香、赞美香,想方设法地将“香”发挥到至极境地。毫无疑问,酒香也是一种“香”。如果说巴黎香水的无数种香味,挥发的  相似文献   

4.
这两年,素来默默无闻的香屯村名声日隆,火爆起来:采访者来了,投资者来了,外国客人也来了。人们羡慕地说:“香屯,这下子可真香了!”香屯村“香”在哪里?“香”就香在科技上。1996年,香屯村正式启动、实施“科教兴村”计划,并成为由中国农学会负责组织实施的全国“科教兴村”首批试点村。如今走进香屯村,“科教兴村”的标语随处可见,“科教兴村”的话语随处可闻。这氛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科技正在使香屯人发生深刻的变化。香屯村位于昌平县兴寿乡。全村有1652口人,3793亩土地,人均占有耕地2.3亩i比全国人均占有土地1.3亩整…  相似文献   

5.
一个单位若“香”的不香,人们必然没有上进心,因而让“香”的香起来,才会形成你追我赶的生机勃勃的局面。过去笔者曾接触过一些企业的先进人物,这些人物无疑是群众的排头兵,是生产、工作的模范,是作出显著贡献的佼佼者。然而一问其当先进有何感受时,却不乏直截了当地表示不愿当先进者。何也?原来当先进有点“吃亏”,有点“难受”。显然,若先进“吃亏”而不“吃香”,“难受”而不“光荣”,那么谁还会竞相争取当先进?若大家都不愿“冒尖”,都不愿学先进、赶  相似文献   

6.
我们都认为古人的生活都很粗糙,其实古人远比现代人精致。每日以香熏衣熏屋已是稀松平常,帝王将相出行伴香、是贵族彰显身份地位的方式,文人墨客聚会抚琴焚香乃雅事,甚至以香觅知己。焚香在古代不仅是一种社交礼仪,还是一种修习身心的方法,更是一种文化。他们是如何用香的,今天小印就跟大家一起来看看这道关于香气的嗅觉风景。以香熏衣古人的“香水味儿”与形象管理香于现代而言,是一种自我形象管理和氛围营造的需求,香用得好可以彰显个性,表达自我,粗暴来说就是古代 IP 打造的一个部分,是谓“闻香识人”。但“香水”不是现在才用,嗅觉类的自我形象 管理也不是现在才有,在古代特别唐宋时期,人们就已经有对“衣衫飘香”的追求,只是他们的做法不是“喷”,而是“以香薰衣”。  相似文献   

7.
永远的国宴     
春节将至,总不免说说吃的问题。珊瑚白菜、炝黄瓜、酱牛肉、叉烧肉、凤尾鱼、红椒……看了这些菜名,人们也许会猜测到这是几位同事或朋友相聚在普通餐馆点的菜,但是,谁也想不到,这就是1959年新中国建国10周年大庆时毛泽东主席宴请前苏联赫鲁晓夫、越南胡志明等外国领导人的国宴菜单。不久前,北京城老字号丰泽园将当年参与拟定的这一菜单作为店内文物公开展出。从这一顿如同时兴小炒的国宴“大餐”,让人们强烈感受到了我国国家领导人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廉洁朴实的工作作风和为人之道。感叹之余,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现在某…  相似文献   

8.
永远的新美     
这个观点,可能有人不同意。常言道光景只是一时新”。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世界惟一的不变就是变化。新旧总在交替,“美”是审视观念,观念也是变化的。哪有永远又新又美的东西?但是你若仔细地观察思考一下,就会觉得还是有的。比如自然界著名的长江三峡,一年四季,随着气候天象和江水的变化,那些姿态各异的峰峦,在“天光云影相徘徊”中,每每都给人以新美的感受。在人文精神领域,也有种存在,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它都能给你一种良好新美的感受,比如经典名著,比如人们崇拜的英雄及其精神,像雷锋精神。说到雷锋精神,有人会认为这是老话题…  相似文献   

9.
一云 《党建文汇》2014,(6):52-52
“豆腐不香了”,“麻油也不香了”……这是人们屡屡发出的叹喟。近日有关钟祥石牌豆腐在大城市节节退守的报道,引入关注。不论乡下或城市,豆腐曾经很香,除了原料外,另一重要原因在于它的手工工艺。慢工出细活儿。全部工序都渗入了技艺者的心血和时间的味道。  相似文献   

10.
永远的客户     
我们要使客户成为永远的客户,而不仅仅是来一次而已。销售中要多些换位思考,而不是一厢情愿地硬向顾客塞产品。正如一位营销专家所说:“我很喜欢钓鱼,我也很喜欢吃冰激凌。可是,我在钓鱼的时候绝对不会用冰激凌做鱼饵。”  相似文献   

11.
邓苗苗 《廉政瞭望》2023,(11):18-21
<正>“香巴拉”,在藏语中是人间仙境、净土圣地的意思,它另一个更为人熟知的译称是“香格里拉”。香巴拉是一个虚拟的诗意概念,在广泛流传中,人们赋予了它越来越多的浪漫神秘色彩,并踏上了不断寻找“香巴拉”、寻找精神家园的路。正如“香巴拉”寄托着人们对纯净、圣洁的追寻,“甘孜”一词也寄托着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洁白美丽”的向往。作为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专区级少数民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之间的横断山脉中部,  相似文献   

12.
永远的回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40周年。 1971年3月5日,我即将年满18周岁,这一天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我站在鲜红的党旗下,举起右手,握紧拳头,在部队机关党员大会上,郑重地向党旗宣誓:“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永不叛党。”那个年代入党没有预备期,所以,从那一刻起,我就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了,  相似文献   

13.
6月25日,细雨霏霏。华蓥市双河镇合力村的农田里,一片片花生苗倒在泥泞中,仿佛还在控诉那场洪水的凶残。“向主任救村民英勇牺牲,他是我们的好主任啊!”在刚刚搭建起的灵堂里,四乡八里的人们围坐在点点烛火旁,争  相似文献   

14.
一次,彭德怀乘车考察,路上看到一位老乡衣着单薄而破旧,于是下车一边脱下自己身上的中山装,轻轻地披在老乡的身上,一边深沉地道歉说:“老乡,我们对不起你,对不起你啊!”老乡一见慌了,连连地后退:“首长……这……这……”  相似文献   

15.
《支部生活》2010,(12):53-53
王夫之“嫁书”。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520卷。有一年,他的大女儿出嫁,人们都来看望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给女儿办什么嫁妆。王夫之高兴地拎来一只箱子,说嫁妆都备齐了。打开来一香,原来是满满两箱书。王夫之说:“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操办的嫁妆!”以书为嫁妆,是对知识的尊重。  相似文献   

16.
永远着急的张连生本刊记者戚本逊张连生住进了海军医院。那是1994年的初秋。针对他的“两高”:血脂高和血压高,医生发出了“三不能”的忠告:“不能吃肉,不能生气,更不能着急。”张连生听后笑了:“不吃肉,狠狠心能成,不着急哪成。我当了10多年的局长,着了1...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1月16日《扬子晚报》报道:港人两万元要买杨怀远的扁担收藏,他说:“小扁担精神”多少钱也不卖。曾受到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和江泽民等多次接见的全国劳模杨怀远,在40年的海上客运服务中,始终用一根“小扁担”为腿脚不便而又带了许多行李的老年人和旅客服务。这种“小扁担精神”曾扬名全国。对于杨怀远的服务精神和劳模人格,笔者永远是敬佩的,对杨劳模保持和发扬“小扁担精神”更是崇敬。但对他拒绝卖扁担的做法,我认为值得商榷。首先,港人买的是小扁担,而不是“小扁担精神”。“小扁担精神”是杨老的专利,他…  相似文献   

18.
《前线》1997,(5)
你对香港知多少香港名称的由来香港,意为出口香料的港口。历史上东莞的莞香颇负盛名。莞香取自蜜香树,有特别香气,可作中药,又是制作多种香制品的主要原料。东莞一带所产的这种香料最有名,故称“莞香”。今香港新界沙田、大屿山等地,右属东莞,亦产莞香,当时莞香多...  相似文献   

19.
永远的丰碑     
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部冷湖工行委所在地冷湖镇东南约9公里的半山坡上,有一座用汉白玉大理石砌成的高大纪念碑巍然屹立,纪念碑四方基座高约3米,整个碑身高约8米,碑上镌刻着“英雄地中四美名天下扬”十个金光闪闪的隶书大字,碑文的两侧一副行草对联“东风浩荡时油龙逐浪飞”更具气魄。正前方的一台抽油机昂首挺立默默注视着远方,机下这口油井便是闻名天下的“地中四井”。  相似文献   

20.
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教授作了自我介绍之后,让我们这帮新同学互相认识。这时,一只柔软的手搭在我的肩上。我回过头,看见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太太正友好地向我微笑。她说:“你好,帅哥。我叫露丝,今年87岁。我可以拥抱你一下吗?”我不禁笑了:“当然可以。”她马上给我一个热情的拥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