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认识与实践理论,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正逐步实现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综合育人机制。随着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机制的创新发展,正在逐步改变“大思政课”中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其他育人环节呈现的“双轨型”特征,向“并轨型”模式的转变,但并未实现理想化的“接轨型”融通发展。这是源于“大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社会实践资源管理“零散化”、思政课实践板块“形式化”以及教学联动机制“低效化”等现实问题。大学生社会实践协同“大思政课”建设应开展学生理论宣讲、国情历史研究、基层岗位实习、社会场景体验四种创新模式,把“学、思、践、悟”的特征贯穿其中,以实现“大思政课”的善用。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大学生“精神缺钙”的表现,寻找出适合大学生“精神补钙”吸收的“钙质”,从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加强教材体系建设、创新教育教学平台、注重实践活动训练以及营造校园文化环境氛围着手,对大学生进行“精神补钙”,实现高校教育育人的真正本质.  相似文献   

3.
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方向.真正实现将理论知识和现实实践有机结合,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走出去,在社会中考察,在具体情境中领悟,在事实面前信服,“润物细无声”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达到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4.
个体的心理素质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社会化、人格塑造和情绪调节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心育中的作用,需建立健全高校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渠道,并针对“90后”大学生特点,加强挫折教育方面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高校在校大学生是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主体.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感召下,国家,社会,高校在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及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方面做出了努力,但大学生对此认知度、认可度和参与度不够.出现此现状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各职能部门资源分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育人效果不佳以及实践平台的引领性不强.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效,要加强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体验性,推动创新创业的实践转化并且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相似文献   

6.
高校理论社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和有益拓展,其成员对时事新闻、哲学社会科学关注度高,吸引力来源具有多样性,活动内容主要围绕学习、研究、传播理论展开,实践功能具有多元化特征.高校理论社团呈现"理论学习+实践活动"、"思想调查+理论学习+思想交流"、"读书分享+理论研讨+理论学习"三种类型发展模式,但在管理规范、社团经费活动形式、内容整体性、学习效果等方面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对此,可以从构建持续发展机制、加强校内外交流合作机制、丰富社团活动形式、打造品牌精品活动、创新传播平台等方面发挥高校理论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7.
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播力,关键在于紧扣教师“教”的针对性和学生“学”的主动性两个问题,改进教学方法,组成师生“信任—参与—合作”的课程交往关系.理清教学思路,注重课程的先导性、实践性、发展性.整合教育资源,拓展实践育人、协同育人渠道.必须科学认识“灌输论”的当代价值,着力解决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实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8.
高校暑期“三下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累进发展中已然成为独具特色的实践育人平台,是第二课堂建设中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指向.将暑期“三下乡”嵌入当前社会扶贫体系乃至乡村振兴战略,既能更好地“全程、全方位”培育作为第一个百年目标生力军和第二个百年目标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为全民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发挥实效作用、富有长效价值、边际作用广延的现实青春力量,也能在不断优化升级的乡实践中实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提升高校育人水平、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等多层聚合的弥散作用.以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不断深化对高校暑期“三下乡”活动及其嵌入社会扶贫体系乃至乡村振兴战略价值性意蕴的把握,才能更好地为其转化为现实性作用提供基础认知参考.  相似文献   

9.
“三全育人”体系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依据.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新特点,应积极探索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统一,构建“三全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即坚持全员育人,构建组织保障体系;坚持全过程育人,构建系统实施体系;坚持全方位育人,构建和谐环境体系,从而实现高校育人的工作目标,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系统工程.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仍然存在师资不足、开课质量缺乏保证、评价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作为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必要延展,思政课实践育人必须遵循正确实施路向,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发挥思政实践课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当前各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普遍存在的流于形式、教师指导不够、实践基地缺乏、评价体系不够科学规范等问题入手,提出了构建“大一”进农村、“大二”进城市、“大三、大四”进专业的大社会实践内容体系和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科学管理,以增强其实效性,切实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高校公共理论课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在产生的背景上、课程上、包含内容的广度上有着区别,同时两者都是高校恩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上有交叉的部分,在发展的趋势上将走向结合。  相似文献   

13.
发挥科研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积极推进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手段等一系列措施,旨在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对于我们多年来一直沿用的偏重于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各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也取得了初步成效,高教研究领域也大量报道了这方面的实践与成果。但观察和分析当前我国高校科技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说离科技创新对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就高等农林教育而言,目前还基本上停留在“理论教学+基础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的模式上,大学生参与科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加剧了西方文化的扩张、价值观的渗透,市场经济对育人工作带来巨大冲击,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通过社会实践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现实的实践育人工作存在着轻实践重理论、缺乏专业指导、体制支撑不够等困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育人工作主体之一的高校辅导员,本文从组织保障、专业指导、评价体系、保障制度四个方面提出辅导员在实践育人工作上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实践协同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重点,对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意义重大.本文探讨了高校实践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深化了对实践协同育人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及构建原则的认识,阐释了高校实践协同育人体系的平台类型、运行机制和必须把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主题和任务。在这个背景下,“四史”学习教育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面临着教师配比不完备、理论体系不完善、教育形式运用不灵活等难题。要发挥思政教师主体作用,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创新运用教育新形式,形成全员育人新合力,构建全程育人新思路,从而提升全方位育人新成效。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志愿服务需践行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但现实其开展中存在着“项目化”缺乏、“功利化”倾向、“专业化”不够、“社会化”障碍现实困境.要破解这些困境,进而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有效性,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就需要关注青年学生的基本诉求,强化实践育人,助推社会治理,强化主流意识认同.“大爱台州”志愿服务项目提供了一个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有效性的可资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18.
职业发展教育实训是练就大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目前还存在明显不足,尚需进一步完善.高校应从全程化实训的视角,以“理训一体、实践育人”为理念,设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实训各个阶段的目标、要求、内容、途径,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和个性发展“四合一”的职业发展教育实训体系.  相似文献   

19.
简论新形势下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三度”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坚定党的领导,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是高校党组织必须承拒的政治责任。要有效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党建管理,讲求工作“尺度”;注重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内涵,着重工作“刻度”;坚持实践育人原则,努力拓展工作“广度”,全面统筹“三度”的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针对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高校育人应当充分重视“两课”教学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运用素质教育和美育教育的原则及方法,注重非智能因素的培养,在培养学生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着力塑造他们健康、完善的主体人格,培养优良的社会公民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