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性啃老行为日益成为城市青壮年群体啃老行为中的一种常态,体现了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中家庭关系呈现出的一种逆向代际关系,本质上是转型期中国社会中存在的一类隐性社会问题。本文将对城市从业青年隐性啃老行为的性质、产生的社会根源、隐性啃老行为类型、特征及影响进行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2.
青年"啃老"现象的道德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年"啃老"现象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关乎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的问题。"啃老"虽是青年自己的选择,但"啃老"问题却是多因素促使并日积而成。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需对此进行反思,并从中找到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啃老"现象及其内在逻辑——基于河南Y村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河南Y村的调查发现,当地年轻人的"啃老"阶段长且內容多.但村庄中的养老只定位于"孝"的最低标准上,这种不平衡的代际交换模式,却没有引起代际之间的关系紧张,因为大多数父母心甘情愿地被"啃老",这种自愿性付出受当地不利于父母的"地方性规范"的型塑.要改变这种剥削性的"啃老",需要理顺代际间的关系,使之达到一种良性的厚重平衡.  相似文献   

4.
唐喜政 《前沿》2014,(13):125-127
当前,“啃老”现象在我国农村比较普遍。“啃老”的实质是“老养小”,即子辈对父辈的单向剥夺和父辈对子辈的无偿付出。“啃老”现象的产生,既与市场经济对农村的渗透有关,也与地方性共识的舆论压力有关,更与农村养老的单一化相关。“啃老”现象说明,以家庭为核心的传统养老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实需要,完善农村的社会化养老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民主与法制》2011,(30):34-34
如果观察当今的美国家庭,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和趋势,越来越多的老人为孙辈提供经济上的援助。与传统的祖父母不同,今日美国的祖父母的经济实力较为雄厚,而且更愿意在经济上资助孙辈,也就是心甘情愿地让孙辈们来“啃老”。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家庭代际关系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青年一代承担赡养的义务正逐渐弱化,老年人对子女的支持日益增多,出现了"啃老"等不平衡的代际交换。正确处理代际间的关系,对协调两代人的心理,形成融洽的家庭生活气氛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一段时间以来,“躺平学”持续引发社会对年轻人生活状态的激烈讨论与碰撞人应该怎样度过一生?不同的人、不同的出身、同一个人不同的人生阶段对这个问题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支持者认为,“躺平”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状态,低欲望、低消费,是对无意义“内卷”、不合理工作制度和高房价等的无声反抗;而反对者则痛心疾首,认为“躺平”就是啃老、不思进取,试图以个人未来的发展和青年应担负的责任等,说服青年人重新“站起来”.  相似文献   

8.
时逢六月,新一届的大学毕业生又将走出校门,踏上求职之路。与几个应届毕业生聊起今年的就业形势,大家的表情显得有点凝重。"啃老,难道要回家啃老?"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话音没落,随即遭到大家一阵数落。于是,大家又七嘴八舌地谈起了当下老师们建议的以及一些学长们曾经走过的"曲线就业"之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以及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子女“啃老”现象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为切实维护老年人的权益,一些地方相继制定了禁止“啃老”的法规。2014年8月,由杭州市政府法制办拟订的《杭州市老年人权益保障规定(草案)》第二次征求意见稿规定,禁止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啃老”。这一地方法规条款,一如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常回家看看”那样,立刻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与争议。此前,江苏省和山东省出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也列出了类似禁“啃老”的条款,同样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与争议。  相似文献   

10.
身边有许多朋友都是出嫁不出家,自己还像个没断奶的孩子天天赖在父母身边,却又制造出一个新生代来"把玩",结果慌得顾头不顾腚,这让娘家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也就自然将哺育女儿一家三口的重任又扛了过来。算来我也是"啃老"一族,父母为我操劳了一辈子,等到我结婚生子后,他们又把爱分给了另外两个人——我的丈夫和儿子。他们经常一大早去菜市场买来新鲜的肉、禽、蛋、菜及各种刚上市的水果送给我,一送就是五年,风雨无阻。  相似文献   

11.
正"精神啃老"需要理性对待,只有亲代和子代共同努力,代际责任伦理才能落实到位,多关注父母的精神需求与身心健康,是每一位子女都应该给予家庭的爱。"啃老"在最近又成为了热词。这一次,它的前面加上了"精神"的定语。"不是只有经济上的依赖才叫啃老,还有一种是精神上的啃老。"南京老龄委的一位工作人员近期表示,现在啃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里,很多老人反映,现在不仅仅是儿子啃自己的退休工资,连孙子也“啃”那点退休金。在农村,很多年轻人结婚比较早,普遍存在啃老现象,孙子在家需要爷爷奶奶抚养支助。农村年纪大的爷爷奶奶,还要给孙子添加生活费和各种各样的日常开销。无论是农村老人和城市的老人,不仅要给儿子啃,还给孙子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湖北H市X区W街道作为样本点,以个案访谈的形式深入居民区对“啃老”现象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发现,失业是青年“啃老”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也折射出了中国式家庭伦理与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所谓“啃老族”.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在成年之后仍“吃定”父母的人。两年前.“啃老”一族刚在媒体上露面的时候.以为“啃老”现象不过是少数子女一时的意气用事。澎’想到。两年过去,“啃老族”还真成了气候,队伍有越来越壮大之势。有研究表明,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从失业“啃老”到买房“啃老”.“啃老”一族渐成社会病。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代沟的性质界定与中国家庭的场域特点进行联结,以探索研究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新视角.对代沟的界定,即把不同代间的"差异、隔阂和冲突"这一类表征代际距离的词汇统称为"代沟","代差"反映了变迁社会中不同代间的差别,具有客观性、协调性和动力性的特点.代差的特点十分契合中国家庭中处于不同生命周期、承担不同的社会和家庭角色的两代人之间相互依存、密切合作的关系.本文认为,代差视角是一个从正面的、代际协调的角度进行家庭关系研究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6.
A如果将经历过"文革"、"上山下乡"和"四五"运动的青年知识分子称为"中国第三代知识分子"的话,那么,对于80年代刚跨出校门的新一代大学生和在校的大学生,可称他们为"中国第四代知识分子".同前辈人相比,第四代知识分子实在是幸运的.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基本上没有遇到过人祸、天灾之类的外部力量的阻抗和毁损,倒有一股集合了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推动之力不断的作用着他们,使他们非常心安理得地接受着系统的教育和培养,使他们的专业知识较为系统、智慧也较为开发.第四代人没有经历和体味过第三代人求学时遭遇的那番折腾和艰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确实是被捧大和宠大的一代.与此同时,第四代人往往无需进行痛苦的良心反省,无需进行艰苦的命运反思,就能接受新思想、新风气.他们自懂事的时候起,就领受了随改革开放而来的思想洗礼,实际上他们是和第三代人同时面对打开的窗户,  相似文献   

17.
据元月21日《扬子晚报》报道,江苏省地方法规首次对于“啃老”的子女说“不”:1月20日,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开幕,就《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修改稿)》进行了审议。其中规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太虚法师及其弟子法舫、白慧、达居等师徒两代人曾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从事佛教外交活动,这些活动大致可分为两大时期:一是抗战时期,主要目的是保障滇缅公路畅通,联络东南亚及南亚各国加入抗战事业;二是抗战胜利之后,主要任务更多地偏向于研究南传佛教、印度梵文佛教及南亚、东南亚的宗教和哲学等,试图以"人间佛教"理念沟通大小二乘佛学、汉传和南传、印度佛学,这构成了太虚"世界佛学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两个任务是贯穿始终的,只是不同时期策略有所偏重。太虚僧团的这些努力对当今展开"一带一路"建设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穆光宗 《人民论坛》2012,(15):60-61
"啃老"是刺目逆耳的负面用词,容易将一度倾斜的代际关系模式化、标签化,甚至将处在中间地带的代际关系往不好的方向引导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65%以上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0%左右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因此,有专家称应激励啃老族自立自强,取消其享受各种社会福利的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国社会阶层的代际绝对流动率不高,两代人的社会阶层流动总体是积极、合理的。代际流动的阶层固化主要表现在中、下层,尤其是子代下层中超过83%来自于父代下层,表明"贫二代"的真实存在。解决之道在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打破和体制区隔,将教育资源公平地分配给全体国民,使社会中的阶层迅速壮大,社会向上流动渠道更公平、通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