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家族饮食以玉米、小米、荞子为主,喜吃酸菜和辣椒。服饰:男子用青蓝色或白色的土布帕子缠头,喜穿对襟短衫,多钮扣;妇女穿无领开左襟大褂,袖子短肥,下着八幅罗裙,裙上绣有花纹、图案.有的穿裤,裤脚有两三条花边;老人着大襟衣。土家  相似文献   

2.
纳西族披肩     
纳西族羊皮披肩,又称“七星披肩”。纳西语称“鱼轭”,意为羊皮,是纳西族妇女传统的民族服饰。披肩由上好纯黑羊皮经鞣制等工序,以羊皮毛朝内,外留部分白皮,羊皮上端处缝有6厘米宽的黑粗呢配饰作边。羊皮披背的顶部上方左右两侧以缝两条长2米、宽3厘米左右的白布桃花图纹的系带,带头呈尖梭形,飘带尾端以黑线挑绣有古朴淡雅的单色挑花图案,上绣有人、蛙、植物等纹样。在披肩中部,羊皮上端缀缝7颗直径约9厘米的绣有日月图案的圆形丝绣七彩布垫圆盘,一字形排列;每个圆盘中央分别牵引缀一绺两条柔韧的麂皮细绳,这十四根皮绳称…  相似文献   

3.
水族男子服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族服饰的历史,古歌相传“远古代,没有布衣,劳本的(老少之意)都穿兽皮……”。唐宋时期,水族古歌关于“棉花和谷种的来历”和水族地区向中央王朝“纳布”等都已有记载。明代以前,年长男子头留长发,穿无领无扣长衣。晚清时期,剃发留长辫,头带青缎瓜皮红结帽,身穿长襟无领、宽袖的青蓝土布长衫,内衬白土布短褂,下穿青蓝色简便裤,脚穿尖钩鼻布鞋,内套带底布袜。冬季则穿棉长衣和夹裤。 青壮年,头剃发留小辫绾结于头顶,用青布或白布包头,头巾一般留一尺许长拖于脑后。身穿大襟无领短上衣,下穿青蓝长裤,脚穿布袜和元宝盖布鞋。  相似文献   

4.
服饰施甸布朗族女性服饰最具特色,服饰以青蓝色、黑色为主体色,配以其他花色。用一幅长8尺、宽2尺的青布缠头,然后折叠成“倒梯形”,再缠五寸余长的青布,用七色彩珠编串挂在包头外沿,包头左上角挂一线坠,已婚妇女便不缠七色彩珠。上衣为对襟式、衣领上钉12个银泡,衣袖长而窄,靠袖口处镶嵌红、蓝、黄、绿多条宽约一厘米的布条,衣裳长而宽,衣脚掩至大腿中部,衣襟上排着24对银纽扣。系青花边围腰,长至膝盖。脚穿由七色线做成的花草鞋,穿着好后要装饰华美的银耳坠、银项链、银针筒、银三须、银手镯、戒指等饰品。男子服饰:旧时蓄长发,绾髻于顶,头缠二丈余长的青布包头;上衣围领面襟,钉有银纽扣,裤脚肥大,长及膝盖,跣足。现在男子多着汉装。  相似文献   

5.
侗族服饰——榕江县里仁地区的妇女服饰榕江县里仁地区的妇女,挽发鬓于头顶,发鬓稍大、偏左侧,戴较大银耳环和银项圈。上衣青色,大襟无领,衣袖宽大,胸前沿开襟边有较大面积的刺绣花纹。衣袖中部有两条装饰带,上为蓝缎,下为织花带各宽寸许。着中裙、青色,百褶,长及翘下三寸处。系长方围腰,略比裙长,有绣花图案。脚裹青布绑腿,穿翘尖绣花鞋。整套服饰古色古香,刺绣花纹工艺精美,可算侗族妇女服饰中的佼佼者。刺绣纹样多取材于山区的草虫蝴蝶等,造型生动而富于变化。刺绣工艺为平绣,纹样四周镶有一根特制的白丝线,呈浮雕状。(整理、编辑:阿土)…  相似文献   

6.
在扁担山一带和城关、安西及六枝特区、普定县、美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大桥等地,少女穿滚边短衣,系绸缎腰带,头戴织锦头帕,以粗发辫盘扎头巾,额上为织锦图案和数圈发辫,着绣花鞋。青年女性穿蜡染百褶裙,斜襟短衣,绣花盘肩,用各种花线沿衣肩上绣成两排小正方形的半圆形图案,领圈两边抛花织锦,颜色醒目。衣袖中间为织锦,上下两段是蜡染。衣服下摆为一寸左右的织锦镶边。胸前戴绣花或织锦长围腰,系浅色绸缎腰带。头戴织锦头巾,耳边垂着一束各色丝线做成的耍  相似文献   

7.
凤凰帽是佩戴于邓川、凤羽一带白族姑娘的头饰,由两块形似鱼尾的黑色绒布帽邦缝合而成,像凤凰鸟的身躯。帽的两侧用红、白、绿三色丝线各绣一朵大而艳丽的马樱花,并用花穗衬托。正面上端镶银饰,层层相叠,上有似弹簧的两根纽丝支撑着两个红绿相间的绒线球,其下绣以两枝含苞待放的花枝,及凤凰银饰和纽线绒线球。帽子前沿从上至下依次镶嵌着四排小佛像、塑料装饰片、料珠。帽子后端似鸟尾,有一飞角,帽后沿绣有碎花组合图案,顶部镶贴形似凤凰鸟的绣件,绣件制作精美,形象逼真。整顶帽子形状独特,色彩艳丽,组合别致美观,戴在头上宛…  相似文献   

8.
<正>文山州丘北县壮族有沙、侬、布依三个支系,各支系男、女服饰差异较大。成年男子普遍穿黑、青、蓝色自织棉布缝制的有领、对襟、密纽、明袋上衣,着黑、青、蓝色宽裆折头大裤。脚穿自制锁边或毛边圆口浅帮布鞋。妇女服装底色一致,普遍为黑、青、蓝色为主,款式基本一样,都是收腰短衣、长裙。侬、沙支系都着百褶裙。侬支系盛装的上衣面料用花色缎子。衣角向上翻翘,要显露衣服下摆两条斜挂的绣锦裙带。脚穿镂腰小方头浅帮绣花鞋。讲究帕、衣、裙、鞋配套。  相似文献   

9.
2003一2004学年,我有幸在英国伯明翰访问,其间耳闻目睹英国的教育,尤其对英国的中学教育感触颇深,在此谈谈本人的一些见闻与感受。一、注重仪表的绅士教育注重仪表风度是英国人的传统,也是英国中学教育的一大准则。英国的中学要求学生在校内应统一着装,每个学校虽然从校服的式样、色彩、风格、搭配上有所区别,但仔细观察也能找出其中的共性。黑色皮鞋及深色或白色袜子(不允许鲜艳颜色或花色),深色(黑、蓝、灰)西服裤或裙子(女生),白(浅蓝)色衬衫,斜条文领带(宽条或窄条,男女生统一要求佩戴领带),带有校徽图案的西服上衣或绒衣,…  相似文献   

10.
黎平红瑶的“盘瓠装” ,胸前两幅白色衣襟交叉 ,中央各精心绣制二道红色和黑色交织的彩色花纹图案 ,白色衣襟直垂至小腹后收于臀部 ,再左右交叉 ,以彩色线收扎 ,褶成长带 ,末端缝成五爪脚形。同时 ,衣上臂膀外还以红线绣有一块臂花 ,之下又绣三个半边太阳和六个方形图案 ,相连贯三角彩绣小肚兜 ,小腿裹绑腿布 ,戴耳环、项圈和手镯。男子头戴用硬质制成的头围 ,两耳边坠有垂须 ,头围上面有四排精致银饰品 ,为花、鸟、蝶、丝蕊等 ,上身穿对襟黑色短上衣 ,外套一蓝缎背心 ,背心上有四对布纽扣 ,布扣圆头上套圆铜扣 ,并分别有风扣、腋前扣、腋下…  相似文献   

11.
大方县红丰村的仡佬族女子穿青色或蓝色对襟衣,花领,另用白布挑花为袖套、大袖口。头包月牙瓣形青布帕。帕端左上翘,右下垂。帕为3折,折为2寸宽。额前缀海巴一排。毛质筒裙为红色,有5寸宽的白色或花色裙腰及5寸宽的青色裙脚。平坝县披袍仡佬,妇女着长衫,外披前短后长无袖之袍,下着筒裙,内穿短裤。用青色或蓝色2丈布摺为2寸宽作头帕围头,以绣有牙瓣边的布裹腿。遵义仡佬族妇女穿大襟大袖衣,领、肩、袖均加花边。发梳为马鞍形,双鬓换圈垂于耳际,银丝、洋线扎花插开发髻两侧,项挂银链。青布腰带宽2寸,绣以金线,两边有穗,无裹腿,裙用8大片青蓝布…  相似文献   

12.
阿狗求学记     
村里人都很随意地喊他“阿狗”,他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写“罗文狗”,老师则写“罗文苟”。 阿狗身高约70厘米,比同班同学矮一戳,脑袋看起来较大,身穿红短袖旧衬衫,那短袖刚好遮住“双手”,因没了双手,给人的感觉颇似一只断翅的蝴蝶。他的腿左长右短,短的直立,长的弯曲,走路有点吃力,一顿一顿的很有节奏。因为长时间的弯曲行走、坐立,左边腰部的衣服有着一条条深深的皱……  相似文献   

13.
文物鉴赏     
<正>战国通长115厘米,宽5.5厘米~7厘米。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调律器。整木雕制,器身中空为音箱,据两端弦孔,原张施五弦,出土时弦已朽佚。器身绘有神人跨龙飞天和十二凤鸟图案传说夏后启上天得乐和皇帝命伶伦仿凤鸟定十二律,  相似文献   

14.
一次去采访,见乡镇铸造厂门口堆放着许多旧石槽。 石槽是以前农民喂牲畜用的。约有2米长,70~80厘米宽,被石匠凿得粗粗糙糙,底部有出水口,靠上方的一侧有一个孔,  相似文献   

15.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30多个民族。其中马来人约占47%,华人约占34%,印度和巴基斯坦人约占10%。我们在马来西亚探亲、旅游和公务活动,有必要了解这个国家的主体民族——马来人的一些风俗习惯。在着马来男子传统着装很独特。上衣称“巴汝”,无领长袖,长达臀部,袖子宽大,长及手腕厂农称‘卡因纱宪”,长至足踝。逞年过节时,男子上身穿新做的“巴汝”,下身则改穿长裤,脚穿皮鞋,腰部围一条叫作“三宾”的短纱宪,头戴称“宋谷”的无边帽。近年来,马来男子还流行穿用蜡染花布做成的“巴迪”服。这种服装美观实用,常在正…  相似文献   

16.
闽南游     
茗悦 《两岸关系》2004,(8):62-65
在闽南的崇武城倘徉,您可以看得见闻名中外的惠安女:黄斗笠、花头巾、银腰带、短上衣、宽裤筒,配之那精巧艳丽的头饰,可与蓝天白云相映衬,随大海波涛而起舞。那独特的服饰被人幽默地称之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惠安女的奇特风情,给古城风光增添了几分魅力,然而惠安女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具有勤劳贤慧的美德。  相似文献   

17.
包晓泉 《当代广西》2004,(24):62-63
从某一道山梁看出去,红水河就像一条银色的珠链,在远处闪耀着细碎而圣洁的珠光。山梁上,游荡着我们久违的鸟语邢森林的味道,跳动着无数悄悄释放着的神秘声音。这是南丹,一个让人做梦的地方。一位进入过广西西北部的民俗大家,曾无数次地告诉他的朋友,到广西,如果不去南丹,不去看看白裤瑶,一定会后悔很多年。这句话,从此牵住了山外面数不清的等待与渴望。白裤瑶,会是怎样的一个族群呢?他们身上,真的有一种让人如此留恋的原色魅惑吗? 在真正进入白裤瑶区以前,我们首先听到了一位当地朋友的叙述。  相似文献   

18.
竹脚铃     
竹脚铃是流传于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尼支系中的一种比较原始的民族乐器。有一大一小两对,大的长约45厘米,宽约19厘米,厚1厘米,是用一节粗壮的金竹剖开分半,竹面呈拱形,在竹面上凿许多小孔,再用线绳拴上小竹片。小的长约27厘米,宽约19厘米,厚约1厘米,是用一节松木凿空成拱形,表面凿6孔,分别用三根线绳串上小竹节,固定在松木表面上。跳舞时把竹脚铃绑在小腿肚上,随着音乐的节奏,竹片、竹节与竹面碰撞发出清脆、响亮、悦耳的声音,形成一种合奏式的响声,富有欢快的节奏感。是爱尼人喜爱的乐器之一。竹脚铃@董菊英$云南民族博物馆…  相似文献   

19.
上海美食街     
上海有不少繁华的大马路,如南京路、淮海路等,也有千千万万条冷清的小马路。而昔日深街小巷人稀少的乍浦路如今却脱颖而出。这条长不到千米、宽不足10米的小马路,1984年出现了第一家私人小餐馆。而今,这里门对门、店挨店,两侧街面密密麻麻地排列着近90家小餐馆。还有20余家正在分秒必争地装饰着。  相似文献   

20.
大众俱乐部     
清爽三丝条 原料:白菜心3两、鸡蛋4个、熟鸡肉丝2两(猪肉也可)、大蒜1头、酱油2匙、半醋4匙、白糖2匙,另精盐、味精、胡椒粉、香油适量。 操作:1.鸡蛋打入碗内,加少许盐、水打匀。炒锅内放少油,倒入适量蛋液迅速转动炒匀成圆饼状,两面煎至有锅巴后取出,凉后切成宽4厘米、长10厘米的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